- 年份
- 2024(7384)
- 2023(10718)
- 2022(9040)
- 2021(8256)
- 2020(7111)
- 2019(16397)
- 2018(15796)
- 2017(31279)
- 2016(16636)
- 2015(18619)
- 2014(18664)
- 2013(18569)
- 2012(17255)
- 2011(15344)
- 2010(15662)
- 2009(14927)
- 2008(14245)
- 2007(12870)
- 2006(10854)
- 2005(9888)
- 学科
- 济(67250)
- 经济(67183)
- 业(49234)
- 管理(47513)
- 企(40653)
- 企业(40653)
- 方法(32823)
- 数学(29110)
- 数学方法(28863)
- 融(27399)
- 金融(27397)
- 银(25489)
- 银行(25462)
- 行(24510)
- 中国(23181)
- 财(22052)
- 农(18424)
- 制(16876)
- 务(15439)
- 财务(15412)
- 财务管理(15376)
- 业经(14877)
- 企业财务(14729)
- 地方(14656)
- 学(13797)
- 贸(13329)
- 贸易(13320)
- 易(12990)
- 农业(12593)
- 中国金融(11373)
- 机构
- 大学(236591)
- 学院(236575)
- 济(100123)
- 经济(98040)
- 管理(89712)
- 研究(77950)
- 理学(77331)
- 理学院(76486)
- 管理学(75239)
- 管理学院(74796)
- 中国(66069)
- 财(49034)
- 京(48315)
- 科学(46934)
- 农(41839)
- 所(39538)
- 财经(39396)
- 中心(39068)
- 研究所(35941)
- 经(35759)
- 业大(35322)
- 江(34919)
- 农业(33178)
- 经济学(32629)
- 北京(30049)
- 经济学院(29863)
- 财经大学(29591)
- 范(29002)
- 州(28744)
- 师范(28682)
- 基金
- 项目(157396)
- 科学(123676)
- 基金(115151)
- 研究(114474)
- 家(100267)
- 国家(99417)
- 科学基金(84926)
- 社会(73420)
- 社会科(69807)
- 社会科学(69784)
- 省(61569)
- 基金项目(61179)
- 自然(54443)
- 自然科(53137)
- 自然科学(53119)
- 教育(52366)
- 自然科学基金(52220)
- 划(51762)
- 资助(46903)
- 编号(45930)
- 成果(37483)
- 重点(35983)
- 部(35472)
- 发(34234)
- 创(33586)
- 创新(31406)
- 课题(31318)
- 性(31080)
- 科研(30789)
- 国家社会(30722)
共检索到346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都富 刘妤洵
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其负面影响放大了金融脆弱性的风险。大量的不良资产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原则,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收益性,严重影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不良资产具有巨大的金融负外部性。当前,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反弹,包括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强行业风险研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加快现有不良资产的处置等;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其金融负外部性的影响,有必要通过建立明晰的银行业产权制度,增加金融激励,引进民营银行等手段促使外部性内部化,保障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冠楠 项卫星
本文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经济模型,引入外部融资溢价机制和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刻画了中国的金融摩擦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刺激下,投资效率冲击如何通过金融摩擦的放大效应将经济波动扩大至实体经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在一个存在金融摩擦的开放经济中,投资效率的负向外部冲击会导致资本预期收益率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在外部融资溢价上升和银行"惜贷"加重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整体投资水平和产出水平都会出现下滑,从而凸显了金融摩擦的放大机制对宏观经济外部脆弱性的强化作用。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充分考虑这一强化机制的存在,避免国内的资产价格受美联储加息政策的过度影响,并由此加重实体经济的负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从金融制度学角度对金融脆弱性产生的背景、含义及分类做了一般的理论探讨 ,然后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最后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高志勇
本文在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适合美国金融体系和次贷危机特点的金融脆弱性测度模型,认为美国金融体系脆弱性主要是由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国际收支、金融监控和银行安全这四个主因子决定的。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2000年以来美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02年,随后逐年攀升;2008-2009年是次贷危机集中爆发和蔓延的时期,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仍有上行的趋势。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测度 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正发 饶勋乾
金融脆弱性理论蕴含了基本的金融风险预警思想,是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并结合中国的实践进行了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大约有近30%的月份我国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处于境界线上。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脆弱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风险预警 金融脆弱性理论 预警指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霍再强
本文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储户信心以及金融机构资产选择中的内在问题使得金融中介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或不稳定性,从而使得金融风险不断产生和积累,并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而通过监管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可从五个方面入手,即建立金融机构经营的安全网,尽量减少道德困境,加强金融监管以限制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强化信息披露标准以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性以及开展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合作。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性 逆向选择 金融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元
文章基于对自增强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总结,对金融脆弱性自增强机制的逻辑演进过程及金融内在脆弱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采用逻辑推导的方法,得出了如下结论: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金融脆弱性也会不断累积和深化,为爆发金融危机积蓄能量,金融机构间相互竞争、学习以及银企之间的重复合作和适应性预期为金融脆弱性的自增强演进提供组合动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就金融内在脆弱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命题:一是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金融脆弱性具有自增强机制;二是不同的外部环境下,金融脆弱性自增强的速度不同;三是外部
关键词:
金融脆弱 金融危机 风险控制 金融监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赵慧
本文在对热钱流动导致资产价格波动进而影响金融脆弱性的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基于国内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月度股票收益率和房屋价格指数,利用SVAR模型研究了热钱对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钱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着长期均衡关系,热钱流入显著推动了股票价格指数上涨;股票收益率波动的30%是由热钱异动所致,但热钱对房屋价格指数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在房价变动中20%与热钱流动有关;股价上涨同时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有着正向影响,被抬高的房价会进一步吸引热钱的流入。基于热钱对金融稳定与脆弱性的影响,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机制,合理疏导等治理热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热钱 资产价格波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军 王敏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是IMF开发并致力推广的宏观审慎分析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首次尝试将该方法运用于我国的区域金融风险分析。通过建立包括公共部门、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大中型企业、私人及小型企业在内的六部门资产负债表头寸矩阵,全面考察了2005年至2009年被考察区域的宏观经济金融各部门在期限错配、清偿力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指出地方法人银行的期限错配、金融部门债权过于集中及大中型企业杠杆率提高等问题可能加剧区域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 金融脆弱性 区域金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体系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金融制度学认为金融脆弱性就是金融制度的脆弱性 ,归根结底金融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缺陷是其脆弱性之源 ,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 1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发现 :近 10年来中国金融脆弱性水平大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0年中有 6年处于脆弱性程度令人关注的状态 ,金融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实施金融分化战略 ,转变金融活动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国减轻既有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申琳 张宁
本文首先构建了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趋势分析,然后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其进行区制状态分析,从而识别出金融系统脆弱性状态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区间内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但在2014年以后,脆弱性指数有所回落且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在"低脆弱性"区制的时间要少于"高脆弱性"区制的时间,且向"高脆弱性"区制转移的概率较高,金融体系容易产生脆弱性集聚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将以前粗放式的金融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高效金融增长,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指标体系,加大对金融产品、组织和制度的监管力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杜佳
近年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金融业进行了系列改革,但就整个经济结构而言,金融体系仍然是较为脆弱的一个环节。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这种脆弱性,阐明它的危害,即是如何从微观角度促成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不稳定性的。
关键词:
新兴市场国家 脆弱性 金融不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