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6)
2023(8858)
2022(6640)
2021(5897)
2020(5035)
2019(10830)
2018(10587)
2017(20846)
2016(11148)
2015(12435)
2014(12396)
2013(11955)
2012(11011)
2011(9867)
2010(10370)
2009(10222)
2008(9291)
2007(8294)
2006(7628)
2005(7333)
作者
(32032)
(26407)
(26265)
(25080)
(16901)
(12478)
(12133)
(10469)
(9898)
(9564)
(9248)
(9076)
(8453)
(8422)
(8404)
(8353)
(7841)
(7703)
(7599)
(7444)
(6724)
(6680)
(6316)
(6118)
(6075)
(6066)
(5885)
(5672)
(5327)
(5229)
学科
(42812)
经济(42757)
(34382)
管理(29142)
(27573)
金融(27572)
(26151)
企业(26151)
(25787)
银行(25770)
(24917)
中国(23732)
方法(15940)
(14487)
(14163)
数学(13761)
数学方法(13608)
(13493)
业经(11975)
中国金融(11371)
地方(10951)
(10900)
保险(10809)
(10340)
财务(10312)
财务管理(10293)
企业财务(9937)
农业(9535)
(8723)
(8392)
机构
大学(155969)
学院(155307)
(64977)
经济(63496)
管理(55684)
研究(53879)
中国(52764)
理学(46320)
理学院(45804)
管理学(44878)
管理学院(44605)
(34878)
(32962)
科学(31121)
中心(27327)
财经(27220)
(27217)
(26860)
(24713)
研究所(24628)
(24486)
(22690)
(22397)
金融(22289)
经济学(21725)
银行(21477)
业大(21225)
农业(21003)
北京(20975)
财经大学(20541)
基金
项目(99137)
科学(78048)
基金(72860)
研究(72567)
(63205)
国家(62667)
科学基金(53644)
社会(47402)
社会科(44931)
社会科学(44917)
(38157)
基金项目(37783)
自然(33593)
自然科(32895)
自然科学(32883)
教育(32348)
自然科学基金(32327)
(32018)
资助(29950)
编号(29057)
成果(24670)
重点(22866)
(21677)
(21631)
(20643)
课题(20342)
国家社会(20113)
(19541)
创新(19439)
科研(19123)
期刊
(71262)
经济(71262)
研究(51639)
(39406)
金融(39406)
中国(33128)
(26529)
(26092)
学报(24686)
科学(22299)
管理(20349)
大学(19294)
学学(18329)
农业(16458)
财经(13799)
教育(13796)
(11631)
经济研究(11364)
技术(11209)
业经(10535)
问题(9243)
理论(8810)
(8189)
国际(8074)
实践(7966)
(7966)
(7766)
(7468)
现代(7387)
世界(6945)
共检索到249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顾弦  
去杠杆化很可能会将流动性紧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并最终将影响放大至实体经济在公司财务里,杠杆是指净利润变化率与总收入变化率的比值。对金融机构而言,我们通常使用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肖崎  
一、杠杆率的顺周期特征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久清  
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跌,保障型产品的利差损威胁着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小型寿险公司由于不具有规模优势而不得不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惩罚措施力求遏制当前寿险公司激进的发展,使寿险业的发展回归良性。为此,寿险公司应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中短存续期产品比例控制在30%以内、增加保障型业务、严格规范投资行为等方式实现长期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久清  
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跌,保障型产品的利差损威胁着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小型寿险公司由于不具有规模优势而不得不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惩罚措施力求遏制当前寿险公司激进的发展,使寿险业的发展回归良性。为此,寿险公司应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中短存续期产品比例控制在30%以内、增加保障型业务、严格规范投资行为等方式实现长期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丽红  
文章剖析了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次级债发展的初期,它充当着财富放大器的角色,使大部分美国人圆了"美国梦";而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有的链式反应,把全球金融市场卷入到更广更深的危机中,此时它充当了危机放大器的角色,这是金融创新设计时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埋下的诱因。为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对称性条件约束下创设金融新工具,才能在分散市场风险的同时不会诱发新的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冉铮海  陈标金  徐典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炳南  唐海燕  
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各方对其在危机中的能力表现提出了质疑,其自身信用也受到极大的挑战。该文从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关系的视角出发,评述评级机构在防范信用风险中的作用,通过反思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我国如何规范、完善评级机构以及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Wong Chae Sing  万俊杰  
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被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市场、信用和营运风险。对于银行机构来说,这些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巴塞尔新协议中作了规范,而且都单独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但管理层对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的流动性风险,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利润取决于资产和负债平衡之后的剩余。资产、负债管理与实时风险监控的相互分离,再一次验证了采取整体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博  赵业  
经济增长依赖货币流动性的扩展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的繁荣。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收缩和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不只是各国央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和以货币乘数为基础的传统信贷扩张。全球市场上更多的流动性来自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创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上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将信贷产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振环  
本文认为金融杠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当前背景下,适当利用金融杠杆对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仍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而言,金融杠杆的发展仍有不足,为扩大需求应考虑适度加大杠杆化力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刚  何永  
资本账户开放后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流出与高杠杆率是困扰全球的两大难题,国际经验表明二者关系协调不好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通过选取10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1970-2013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危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且在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后,金融杠杆率与产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资本账户开放初期往往导致金融杠杆率上升,而金融杠杆率上升又极易增加一国产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过程中,应采取渐进推进的亚洲模式,并使金融杠杆率保持在合宜区间,强化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华  
文章以资产负债表为切入点,从金融杠杆的角度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金融资产总供求模型,分析系统性风险(由金融市场外部因素导致)和系统风险(由金融市场内部因素导致)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并重点阐述和论证个别风险系统化导致风险转移、积累和集聚的机制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分析表明,杠杆交易机制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不稳定和脆弱性;个别风险对冲是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积累和集聚的源头之一;做市商制度为个别风险对冲转化为系统风险提供了渠道;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机制相异。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文章回顾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四次冲击,指出作为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指标——Libor-OIS,对于市场冲击具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为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效力,应明晰市场利率的风险构成及其变化,关注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重视交易对手风险的识别,由中央银行开发处置交易对手风险的工具,并改善Libor等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振海  袁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这既为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既遇到东道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以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在测度出其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来揭示四部门(居民、金融、非金融企业、政府)结构性去杠杆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去杠杆不能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而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去杠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影响路径方面,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去杠杆均能通过对行业波动、财务杠杆、运营能力和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中介调节效应来降低系统性风险溢出。因此,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重点在于降低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控制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同时要降低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各部门杠杆波动率,控制广义货币增速和稳定经济增速,也要重视通过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来降低其系统性风险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