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7)
- 2023(14316)
- 2022(11853)
- 2021(10854)
- 2020(8855)
- 2019(19845)
- 2018(19500)
- 2017(37544)
- 2016(20434)
- 2015(23124)
- 2014(23430)
- 2013(23068)
- 2012(21862)
- 2011(19961)
- 2010(20588)
- 2009(19850)
- 2008(19057)
- 2007(17592)
- 2006(16131)
- 2005(15427)
- 学科
- 济(84142)
- 经济(84018)
- 管理(60365)
- 业(58732)
- 企(47789)
- 企业(47789)
- 银(35225)
- 银行(35080)
- 中国(34613)
- 行(33485)
- 融(31637)
- 金融(31630)
- 制(29669)
- 方法(27424)
- 财(25167)
- 农(24787)
- 地方(23744)
- 数学(23336)
- 数学方法(23154)
- 业经(21540)
- 体(17626)
- 农业(16344)
- 度(16264)
- 制度(16261)
- 贸(15632)
- 贸易(15611)
- 易(15143)
- 务(15138)
- 财务(15090)
- 财务管理(15053)
- 机构
- 学院(292684)
- 大学(290581)
- 济(124144)
- 经济(121189)
- 管理(105158)
- 研究(104004)
- 中国(91782)
- 理学(86925)
- 理学院(85955)
- 管理学(84725)
- 管理学院(84179)
- 财(66007)
- 京(63166)
- 科学(58093)
- 所(52789)
- 财经(49771)
- 中心(49469)
- 江(47961)
- 农(47500)
- 研究所(46636)
- 经(44782)
- 北京(40973)
- 州(39226)
- 经济学(39104)
- 范(38546)
- 师范(38134)
- 业大(37593)
- 银(37313)
- 院(37246)
- 农业(36808)
- 基金
- 项目(176988)
- 科学(138406)
- 研究(136578)
- 基金(125224)
- 家(106824)
- 国家(105823)
- 科学基金(89893)
- 社会(86708)
- 社会科(82268)
- 社会科学(82253)
- 省(70556)
- 基金项目(64696)
- 教育(62624)
- 划(58492)
- 编号(56873)
- 自然(53080)
- 自然科(51745)
- 自然科学(51734)
- 资助(51318)
- 自然科学基金(50792)
- 成果(49149)
- 发(43322)
- 课题(41365)
- 重点(40261)
- 部(39496)
- 制(37786)
- 创(37383)
- 性(36321)
- 国家社会(35718)
- 发展(35559)
共检索到489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龚玉池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广谦
我国古代金融向近代金融转变的时间比西方晚了数百年,而在转变过程中又呈现纷繁多变、矛盾曲折的复杂局面。期间,外国银行长期垄断我国金融,钱庄票号等传统金融业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民族资本银行在艰难中起步,在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之时即被垄断金融体系所代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金融体系便是在这种金融发展不充分且垄断性较高的基础上建立的。虽然这一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保持了相对一致性,但金融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金融改革成为必然。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历史变迁 传统体制 改革起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合心
论直接融资发展与银行金融体制改革侯合心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和国有专业银行走商业化的道路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两个重头戏。这两个重头戏也基本代表了非银行金融和银行两个系统的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但是,对于发展直接融资,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烨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明知 易昌军 潘丽丽
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推动力,是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金融科技发展驱动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在业务营销、客户拓展、产品服务等领域的竞争力,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和客户群体,实现资产规模壮大。实践中,地方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存在诸多堵点,需推动地方法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中小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岷峰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盈利水平、人才队伍、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发展金融科技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发展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分化率也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是加剧这种分化的本源,也是缩小这种差距的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岷峰
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盈利水平、人才队伍、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发展金融科技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发展呈现差距扩大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分化率也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既是加剧这种分化的本源,也是缩小这种差距的路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风险 中小银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石小云
“双碳”目标提出后,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进程持续加快,中小银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布局不断加快,但发展模式和配套机制尚处在探索中。本文从战略布局、配套机制等方面对上市中小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规律和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实践与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彭智 陈阳
20世纪90年代,金融“功能观”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机构观”在既定金融组织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局限,揭示了金融功能的客观性、稳定性,为重新审视与思考质性和量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以及以此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越和准确的视角。本文从金融功能研究的文献综述着手,以金融效率为主线,分析揭示了金融功能扩展与提升的客观路径,以及有效金融体系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模式、改革对象和改革次序角度分析了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逻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洁
本文首先对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对改革不同阶段国际业务经营主体以及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其次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小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裕坤 刘用明
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脱缰似的发展助推并加剧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监管机构越发重视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首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界定,继而从融资方的需求、投资方的供给以及投融资中介的配合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兴起之表面原因,进而在探讨其隐藏的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以及系统性违约风险的基础上,指出影子银行兴起之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抑制环境下的利率管制以及当下"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创新存在监管真空等金融体制方面的弊端,最后提出为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当前我国的金融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体制 利率市场化 金融监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天宇
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逐渐完善,中小银行发展业务面临严峻挑战。2017年2月,商务部等10部门制定了《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5月,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到发展、推广供应链金融,2019年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申学清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提倡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国务院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均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一级供应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洪 梁培金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于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供给侧的发力尤为关键。目前,国内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实践主要有四点:一是完善普惠金融框架设计;二是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三是构建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四是依托网点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然而,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平衡;金融普惠与银行风险管控之间的平衡;普惠金融的组织架构及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普惠金融信息科技体系尚不完善;发展普惠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健全。推动中小银行更加有效地开展普惠金融,需要注重从供给—需求对接的角度探索推进路径:一是完善普惠金融管理组织架构,积极对接普惠金融需求,形成立体化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不断提升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供给能力;二是加强政策配套,形成对普惠金融服务和普惠产业的有效激励,加强公众基础金融素养培育,有效引导普惠金融需求;三是完善普惠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普惠金融对接的信用平台保障,打通普惠金融供需对接的渠道。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我国有着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它们虽然体量不大,但经营各有特色,扎根服务于地方经济,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过程中贡献了重要的力量。2019年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2019年以来,金融委已经连续五次在会议上强调中小银行的稳定发展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中小银行仍须坚守地方经济,专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立足自身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经营道路。有鉴于此,我们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为中小银行发展把脉,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小银行 发展之道 小微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