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5)
- 2023(14400)
- 2022(12120)
- 2021(11050)
- 2020(9354)
- 2019(21184)
- 2018(20660)
- 2017(39630)
- 2016(21441)
- 2015(24152)
- 2014(24143)
- 2013(24173)
- 2012(23156)
- 2011(21211)
- 2010(21833)
- 2009(20695)
- 2008(19947)
- 2007(18121)
- 2006(16124)
- 2005(15132)
- 学科
- 济(92664)
- 经济(92567)
- 业(57807)
- 管理(55661)
- 企(44000)
- 企业(44000)
- 方法(35615)
- 中国(32623)
- 数学(31122)
- 数学方法(30820)
- 农(30011)
- 融(28797)
- 金融(28795)
- 银(27379)
- 银行(27329)
- 行(26479)
- 地方(26116)
- 财(23260)
- 业经(20925)
- 学(20417)
- 制(20305)
- 贸(19864)
- 贸易(19847)
- 农业(19254)
- 易(19248)
- 务(14461)
- 财务(14424)
- 财务管理(14384)
- 企业财务(13714)
- 理论(13676)
- 机构
- 学院(310945)
- 大学(308629)
- 济(128820)
- 经济(125872)
- 研究(115080)
- 管理(110919)
- 中国(94914)
- 理学(93176)
- 理学院(92005)
- 管理学(90350)
- 管理学院(89786)
- 科学(71861)
- 京(67634)
- 农(63159)
- 所(61204)
- 财(60545)
- 研究所(55385)
- 中心(54708)
- 江(50295)
- 农业(49818)
- 业大(48971)
- 财经(46804)
- 北京(43544)
- 经(42254)
- 范(41766)
- 院(41249)
- 师范(41235)
- 州(40515)
- 经济学(39747)
- 省(37101)
- 基金
- 项目(198651)
- 科学(153731)
- 研究(142889)
- 基金(140837)
- 家(124760)
- 国家(123668)
- 科学基金(103066)
- 社会(88158)
- 社会科(83518)
- 社会科学(83490)
- 省(79678)
- 基金项目(73838)
- 划(67286)
- 自然(66757)
- 自然科(65133)
- 自然科学(65112)
- 教育(64804)
- 自然科学基金(63925)
- 资助(58753)
- 编号(58543)
- 发(48698)
- 成果(48102)
- 重点(46169)
- 部(42917)
- 课题(41873)
- 创(41124)
- 创新(38579)
- 科研(38568)
- 发展(38372)
- 展(37775)
- 期刊
- 济(149979)
- 经济(149979)
- 研究(97087)
- 中国(68756)
- 农(59216)
- 学报(53079)
- 融(48619)
- 金融(48619)
- 科学(47498)
- 财(46219)
- 管理(40484)
- 大学(39365)
- 农业(39156)
- 学学(37150)
- 教育(33694)
- 技术(26145)
- 业经(25797)
- 经济研究(24143)
- 财经(23235)
- 业(21016)
- 经(19900)
- 问题(19726)
- 贸(16151)
- 理论(15481)
- 技术经济(15199)
- 版(15194)
- 国际(15075)
- 世界(14963)
- 商业(14807)
- 实践(13970)
共检索到495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人们之所以对次贷危机一再判断失误和低估其影响,主要在于采用了传统观念来评估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次贷危机和以往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是首次由产品异化引发的全面金融危机,所以从产品异化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有助于揭示其中许多新的特征和发展脉络。相应地,传统的危机对策难以完全应对这次新型危机,只有同时对业务模式和产品重新调整,才能最终恢复市场信心和信任。在业务模式和产品经过调整的后危机时代,美国金融市场将会进入更加健康持续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克恩 鄂志寰
近日,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全面性的金融危机,严重的信用紧缩制约实体经济增长。美国金融监管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流动性,稳定金融市场。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关键词:
金融动荡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产品链 止损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环境中,美国外部融资的资金来源于全球的投资者,这也就意味着,其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还可能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全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来,美国金融机构深陷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金融市场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全球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下一步走向,并期待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在早先的一些研究中,比较乐观的投资人曾预计美国次贷危机正在逐步趋向缓和,美国经济也可能会在2008年底或2009年第一季度之后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不过,在经历了9月份的一系列变故后,人们发现,最糟糕的时刻可能才刚刚开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京波
次贷危机的暴发和蔓延暴露了金融监管中的漏洞,美国等发达国家率先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正在经历新的发展。在分析次贷危机原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国际金融监管新的发展动态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始于2007年中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轰然倒塌,其风波波及全球,造成全球金融、股市动荡,特别是对美国的金融业造成了严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文秀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迄今经历了从急转直下到低速徘徊的两个阶段。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措施,这些已经开始见效,并将继续取得成效。预期中国和美国经济可能大体上同时恢复,中国经济是更高水平上的恢复。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是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鸿阶
东南亚金融危机具有潜伏期长、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和危害性大等特点。它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鉴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基础比较牢固,各国政府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措施,国际社会又给予积极支持,国际经济环境比较有利,东南亚各国经济将会重新出现好转,其发展前景仍是光明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瑞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军
2007年4月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升级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本文阐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了深刻教训:金融自由化固然重要,但是在自由化过程中必须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要相互协调;发展房地产业重要,但是泡沫式的发展方式终将产生严重后果;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 发展过程 教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玲
本文利用131个国家和地区在1970~2006年的金融数据,对美国、其它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增长、结构演变和分配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当前世界金融体系不平衡发展的动态路径和数量特征,并由此探讨次贷危机的宏观层面的根源。
关键词:
金融一体化 金融开放 国际资本流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炜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衍生品 风险监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初春莉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信用偏紧,全球股市、汇市、楼市波动频繁,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受到影响,全球经济放缓。目前,美联储已经连续七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由5.25%降至2%,但美国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完全暴露出来,风险还在逐步显现。本文在总结最近几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新特点的基础上,从次贷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影响的角度入手,对国际直接投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理性判断,并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两个层面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黄向庆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长期以来备受赞誉的信用制度和征信业受到了很大质疑,特别是征信业,被认为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并对危机的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本文借鉴次贷危机中美国征信业的一些经验教训,结合山东征信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从基础信息系统建设、第三方信用评级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征信业和加强征信业监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征信业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