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8)
2023(3977)
2022(3506)
2021(3305)
2020(2907)
2019(6670)
2018(6791)
2017(13284)
2016(7520)
2015(9025)
2014(9039)
2013(8996)
2012(8501)
2011(7812)
2010(8192)
2009(7671)
2008(7735)
2007(6922)
2006(6377)
2005(5864)
作者
(21493)
(17678)
(17506)
(16813)
(11154)
(8224)
(8200)
(6805)
(6543)
(6521)
(5853)
(5833)
(5725)
(5632)
(5427)
(5324)
(5292)
(5255)
(5165)
(5026)
(4701)
(4361)
(4288)
(4187)
(4069)
(4045)
(3993)
(3877)
(3615)
(3485)
学科
(27204)
经济(27179)
管理(21574)
(21074)
(17038)
企业(17038)
方法(12398)
中国(11752)
数学(10683)
数学方法(10586)
(8167)
(8050)
(7798)
理论(7228)
教育(6866)
(6366)
贸易(6361)
(6316)
银行(6304)
(6276)
业经(6157)
(6032)
教学(5857)
技术(5513)
(5004)
(4857)
农业(4785)
(4781)
财务(4770)
财务管理(4760)
机构
学院(112225)
大学(111341)
(44915)
经济(43845)
管理(40465)
研究(36218)
理学(34174)
理学院(33812)
管理学(33363)
管理学院(33135)
中国(27745)
(24062)
(24012)
科学(19596)
财经(18698)
(18324)
(17265)
(16776)
(16245)
研究所(16155)
师范(16113)
北京(16072)
中心(15492)
(14528)
(13897)
经济学(13678)
财经大学(13643)
业大(13366)
技术(13311)
(12904)
基金
项目(63879)
研究(52541)
科学(49232)
基金(43039)
(36032)
国家(35668)
社会(31016)
科学基金(29592)
社会科(29153)
社会科学(29146)
教育(27244)
(25972)
编号(23769)
基金项目(22350)
(21874)
成果(20618)
资助(17899)
课题(17505)
自然(17137)
自然科(16663)
自然科学(16656)
自然科学基金(16352)
(15199)
(14840)
重点(14814)
项目编号(14320)
(14185)
(13978)
(13874)
教育部(13414)
期刊
(52466)
经济(52466)
研究(38283)
中国(25899)
教育(23098)
(17970)
管理(16619)
学报(13777)
(12867)
科学(12829)
技术(11754)
(11624)
金融(11624)
大学(10895)
学学(9782)
财经(9567)
业经(9321)
农业(8948)
经济研究(8842)
(8203)
问题(7679)
职业(7425)
(7145)
商业(6178)
理论(6065)
(5908)
论坛(5908)
国际(5836)
技术经济(5612)
实践(5440)
共检索到176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东平  
在人才使用上,社会上长期存在"以学历文凭论英雄"的现象。《人才规划纲要》确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破除了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从重学历到重能力的转变,将成为未来我国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天红   程利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出从“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和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倾向”“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到“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渐进调适发展脉络。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出现的人才培养工具化、学历化倾向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够紧密等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面向未来,职业教育应注重个性化、终身化发展,彰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突出能力导向、生涯导向,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推进产教紧密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相丽  
法学专业始终应当以培养法律职业能力为核心,做到学以致用。要着力构建"实训体验"模式、"法律诊所"模式、"实务研修"模式,探索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法律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实施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考核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建军  
在高职教育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就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理念、原则、流程和内容等进行了专题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健华  王东强  
当前在会展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会展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与行业需求脱节,因此会展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会展人才培养要走出困境,亟需针对当前会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遵循"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和会展人才培养改革基本要求,创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能力培养、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健华  王东强  
当前在会展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会展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与行业需求脱节,因此会展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会展人才培养要走出困境,亟需针对当前会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遵循"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和会展人才培养改革基本要求,创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会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能力培养、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祝家贵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能力为本",强调"学以致用",凸显"实践主题",加强"校企联姻"。高校应推进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微平  
本文从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发,通过社会调研和问卷调查,在分析现行培养模式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执业能力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还就基于执业能力的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和培养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一山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系统、全员、长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评价标准。通过对制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现实基础的研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客观、操作性强、由九个分系统组成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测评指标体系,阐述了评价标准对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及运行模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蔚本  韩一眉  范玉全  
齐齐哈尔医学院具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1978年12月由中专晋升为专科,1986年3月由专科晋升为本科。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卫生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开展多种学历教育,学院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从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办学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解旺  
一是进一步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低层次办学只能更加降低整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国家应该出台优惠和倾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层次,并逐步培育出一批高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甚至是研究型大学。目前国家已经在职业院校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名校,但因学校层次低,影响力非常有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佃春  
依据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一些典型案例,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动对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逐渐探索、实践而形成针对企业内部从业人员"能力+学历"订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现实需求、内涵、具体内容以及应用,以期收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发展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的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晓春  李明惠  胡昌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实施订单人才培养,形成并不断完善了"能力核心+订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奚立平  
本文认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能力导向,层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构建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开发,递进式安排课程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茂波  刘冰清  
依据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满足人民获得感提升、实现自身发展的使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着重于道德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转换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实现上述价值导向,需要强化高职教育相关主体对人才培养质量价值导向的认同度,聚焦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平台,建立多元系统的院校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多部门联动构建优化技术技能人才获得感的社会环境,突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校企的主体地位,落实多元评价标准,推动高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