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1)
- 2023(9105)
- 2022(7566)
- 2021(6762)
- 2020(5348)
- 2019(12226)
- 2018(12137)
- 2017(22144)
- 2016(12495)
- 2015(13939)
- 2014(14387)
- 2013(13951)
- 2012(13398)
- 2011(12406)
- 2010(12759)
- 2009(11697)
- 2008(11423)
- 2007(10429)
- 2006(9533)
- 2005(8853)
- 学科
- 济(57157)
- 经济(57090)
- 管理(30506)
- 业(27092)
- 中国(22981)
- 地方(21932)
- 企(19424)
- 企业(19424)
- 农(16401)
- 方法(14597)
- 业经(13251)
- 学(12269)
- 数学(12192)
- 数学方法(12019)
- 地方经济(11447)
- 发(11383)
- 农业(11220)
- 制(11077)
- 融(10624)
- 金融(10616)
- 银(10569)
- 银行(10544)
- 行(10340)
- 环境(10125)
- 财(9561)
- 理论(8704)
- 体(8450)
- 和(8364)
- 技术(8135)
- 发展(7998)
- 机构
- 学院(178840)
- 大学(175900)
- 研究(71729)
- 济(69070)
- 经济(67115)
- 管理(61826)
- 中国(53358)
- 理学(50798)
- 理学院(50029)
- 管理学(49064)
- 管理学院(48730)
- 科学(45677)
- 京(41051)
- 所(37826)
- 农(34820)
- 研究所(34085)
- 中心(31768)
- 财(31695)
- 江(30150)
- 范(27962)
- 师范(27643)
- 业大(27358)
- 农业(27059)
- 院(26895)
- 北京(26620)
- 州(24602)
- 省(24377)
- 财经(23577)
- 技术(22161)
- 师范大学(22124)
- 基金
- 项目(115125)
- 科学(88959)
- 研究(85015)
- 基金(78208)
- 家(69146)
- 国家(68495)
- 科学基金(57025)
- 社会(52003)
- 社会科(49131)
- 社会科学(49118)
- 省(48031)
- 基金项目(41123)
- 划(40213)
- 教育(38087)
- 自然(35368)
- 编号(35282)
- 自然科(34506)
- 自然科学(34492)
- 自然科学基金(33778)
- 发(31538)
- 资助(31233)
- 成果(29500)
- 课题(27103)
- 重点(26579)
- 发展(25247)
- 展(24822)
- 部(23491)
- 创(23278)
- 创新(21859)
- 计划(21517)
共检索到29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明珠 尹发能
基于统计学和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的城镇规模级别分布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空间集聚维数等分形维进行计算与分析。3项指标的相关系数都较高,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空间自组织现象明显,存在空间分形结构和分形特征;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具有规模分布较均衡、城市分布交通指向性明显、城市空间关联较弱、城镇体系内各城市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等基本规律与特征。针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相关的优化调控措施。
关键词:
分形 城镇体系 武汉城市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琰 张安录
本文基于2006—2012年武汉城市圈基础数据,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7年来,武汉城市圈非农业人口逐渐向圈内超大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上,圈内特大城市数量呈增多趋势;各市建成区扩张程度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级中心城市武汉中心职能强度是排名第二的城市的3.7~5.7倍,但各级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差异减小;武汉市与各市的经济联系在7年里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在发展协调程度上,武汉城市圈人均收入逐渐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外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必须扩展非农产业的规模,在大中城市大力推进非农业产业;着重提升二、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使圈内每个城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娟
随着政府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逆向物流开始逐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武汉城市圈逆向物流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武汉城市圈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逆向物流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SWOT分析 逆向物流 发展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秀生
一、城市与城市群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区域经济学更关心的是如何从经济角度界定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一是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城市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中心,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聚集使得城市在区域经济中要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二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相比,城市产业结构往往处于较高的阶段,领先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水平。三是开放性。城市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斌 李星明 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家浩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以协调为基本要求,构建体育产业多元化体系;以绿色为发展方向,着力塑造低碳品牌;以开放为支撑,推进场馆运营开放化;以共享为保障,扩大体育消费。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体育产业 发展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喆
武汉市自2007年正式获批"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按照"规划先导、基础设施先行"和"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一、主要做法和成效2008年以来,武汉城市圈不断推进区域发展机制的改革创新,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家浩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以协调为基本要求,构建体育产业多元化体系;以绿色为发展方向,着力塑造低碳品牌;以开放为支撑,推进场馆运营开放化;以共享为保障,扩大体育消费。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体育产业 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玉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投资环境 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承良 熊剑平 龚晓琴 张莲 周玉娇 李恒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运用MATLAB7.0和SPSS16.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都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ESRE)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武汉城市圈ESRE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复合系统协调度城际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实力明显正相关;整个圈域处于协调发展态,但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地域分布不平衡,形成核心—边缘与等级板块复合空间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安娥 杨青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理论,构建"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取武汉城市圈作为典型样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各个子系统发展状况,复合系统综合发展状况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
协调发展 评价 两型社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钟星 祝平衡
文章在阐述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为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现代物流业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冯娟 曾菊新
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区域竞争引发地区合作需求,基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城市群战略备受推崇。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