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8)
2023(11092)
2022(8766)
2021(8294)
2020(6838)
2019(15532)
2018(15743)
2017(28751)
2016(16931)
2015(19142)
2014(19574)
2013(18181)
2012(16272)
2011(14673)
2010(15338)
2009(13796)
2008(13681)
2007(12473)
2006(11130)
2005(10609)
作者
(46989)
(38661)
(38584)
(37297)
(24829)
(18651)
(17646)
(15043)
(14928)
(14155)
(13250)
(13149)
(12649)
(12588)
(12173)
(12075)
(11647)
(11514)
(11336)
(11126)
(10013)
(9766)
(9542)
(8947)
(8938)
(8801)
(8713)
(8654)
(7949)
(7777)
学科
(59091)
经济(59023)
管理(40093)
(38420)
(30822)
企业(30822)
方法(26687)
中国(24461)
数学(23723)
数学方法(23070)
教育(22932)
(17309)
(15350)
理论(14928)
业经(14017)
(14014)
(13962)
农业(11213)
(11208)
银行(11190)
地方(11132)
教学(11093)
(10710)
(10350)
(10262)
金融(10260)
技术(10195)
(9008)
贸易(8996)
发展(8780)
机构
大学(230628)
学院(224897)
研究(80953)
(80647)
经济(78337)
管理(78249)
理学(66675)
理学院(65780)
管理学(63932)
管理学院(63486)
中国(55635)
(51238)
科学(49323)
(40807)
(40124)
师范(39787)
(39290)
(37741)
(37099)
研究所(36981)
教育(36634)
中心(36355)
北京(33221)
业大(32376)
师范大学(32305)
财经(30561)
(29962)
(29435)
技术(28959)
农业(28759)
基金
项目(146303)
科学(116140)
研究(110805)
基金(102768)
(89759)
国家(88909)
科学基金(75513)
社会(67250)
社会科(63484)
社会科学(63470)
教育(60330)
(58994)
基金项目(52013)
(51605)
自然(48424)
自然科(47420)
自然科学(47407)
编号(47074)
自然科学基金(46556)
资助(43153)
成果(41281)
课题(36713)
重点(34904)
(33396)
(31856)
(30221)
(30037)
(29640)
教育部(29153)
规划(28403)
期刊
(91399)
经济(91399)
研究(77919)
教育(62564)
中国(59363)
学报(36384)
(34073)
科学(32407)
(30569)
管理(30120)
大学(28908)
学学(25276)
技术(24634)
农业(22774)
(21439)
金融(21439)
职业(15987)
财经(15238)
经济研究(14495)
业经(14468)
(13134)
(12606)
图书(12473)
统计(11779)
问题(11366)
(11280)
(11245)
论坛(11245)
(10753)
(10473)
共检索到35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规模的扩张必将引起性质的变化,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将由权利变为义务。当前我国正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履行上大学的义务,今后高校可试行"套餐式"招生录取方式,高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套餐,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专业,双向自主选择,实现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选才的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2020年2月至今,三个关系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先后发布,分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2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10月13日)和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1年1月21日),其核心均围绕"教育质量",其目标均指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亚楠  文雯  刘惠琴  
进入普及化阶段后,中国高等教育将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将更为成熟,同时与外部社会结构的联系将更为紧密。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以及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经济、人口要素的关系发现,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上各有特点,这反映了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程;但中国高等教育与外部经济水平和人口压力的匹配程度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要继续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处理好文理学科的比重和关系;要着力增强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2019级新生入校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美国教育学者马丁·特罗认为,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与精英阶段和大众化阶段不同,其目的不再是培养政治或者技术精英,而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技术变革,培养多样化人才。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结构将更趋多元,课程之间、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社会公众接受优质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胜利  
较为突出的是国内生源的减少、成人教育生源的增加以及境外生源的补充。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以注册入学为主、多元招生方式并存的招生新常态将日渐形成。展望2030,在"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愿景引领下,以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为主线,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中国高校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韩双淼   傅浩东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进程,中考与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前置分流机制与社会的人才筛选机制的功能逐渐减弱,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始竞相通过考取研究生学位以获得竞争优势。依据考研的规模和热度,将过去二十余年划分为“考研冷”“稳增长”“两连降”和“考研热”四个阶段,并运用教育分流机制的视角系统地考察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性质与功能的变迁。研究发现,“考研热”现象本质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考及其前置分流机制功能弱化的一种递延效应,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从选拔顶尖学术人才向选拔高层次就业人才转移,同时承担着高考后置、社会前置分流的功能,呈现出部分“类高考”的特征。这既是系统的教育分流机制与个体的教育选择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断与产业就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相适应的表现。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应当规范并重塑中考、高考、考研等重要分流机制的功能分工,将其放置在教育分流机制的整体性变迁之中。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根洲  王棒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录取率的急剧提高使绝大多数高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迅速降低,以致产生了"低分考生读高职"的误解,把高职招生考试的适应性误认为是选拔性"消失"的自然结果。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只是类型的不同而非层次的区分。相应地,两种高等教育合适生源之间存在的差异应体现为素质结构的不同,而非素质水平的高低。高职招生考试的适应性就是帮助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筛选出适应这种学习的学生、帮助适应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找到合适的专业。为此,应制定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招生考试体系和录取标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立平  
高等教育的价值重心逐步从知识价值、社会价值转变到个体价值。专业性大学、应用型院校、职业技术技能型院校趋于更为多样的结构特征。教学方式方法更为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师生主体互动合作。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不仅仅是数量、规模上的逐步增大,更标志着高等教育系统在价值、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嵩迪  胡蝶  
高校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着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新阶段,对于高校学生资助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而美国在普及化阶段多年的学生资助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学生资助状况,以期促进对中美高校学生资助差距的客观认识,为改革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警惕与抵御潜在发展风险,实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更加公平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哲  陈一  张阳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内在质量。一方面,普及化阶段的学生生源、价值观念、求学目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手段等方面的改变巨大,原有精英化教育的方法和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群体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等质量提升工程,以及疫情防治常态化的影响,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信息化教学能力、思政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高等教育普及、工程教育认证及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通过对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分析,探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工程实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思路、途径和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登云  齐恬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和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人才的内涵将会更加丰富。同时,高等教育内部出现的结构转型、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将给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挑战。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以多元化的人才观为指导,在教学模式、教育形式、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李芳莹  
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十四五"规划开局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起始的交汇,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必须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也赋予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以重要战略意义。基于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性认识,现阶段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如培养目标模糊、标准偏低、缺乏对知识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招生方式缺乏灵活性;培养过程中知识结构固守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制度刻板;高水平导师不足及对博士生培养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借鉴世界顶尖大学博士生培养经验,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着力树立高质量培养目标、优化招生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强化优质导师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永红  马万里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量的增长预示着高等教育系统将发生较大的转变。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塔尖,将迈入"大国"向"强国"转型的关键期。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增速变化为依据,选取美国、英国、韩国三个典型代表性国家为研究对象。从规模、结构、支撑条件、国际化程度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在学研本比等9个二级指标对比分析研究生教育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在学研本比呈现相对稳态。依据在学研本比的变化可将研究生教育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精英化阶段,在学研本比低于15%;大众化阶段,在学研本比介于15%~50%,其中15%~30%为大众化初级阶段,30%~50%为后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在学研本比应超过50%。同时,研究生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存在三种发展次序。基于此,明晰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处阶段,研判未来发展走向,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探明方向,为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阶段预警与指标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静  屠中华  
把招生质量置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历史场景中,按照研究生招生流程,结合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把研究生招生质量解构为三种重要的质量内涵:结构质量、生源质量和选拔质量。基于结构质量、生源质量和选拔质量分析和思考我国现有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健全我国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亚群  
在总结、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三大趋向,即选拔性教育考试的重心上移、学位类型分化与招生标准的多样化、自主选拔与统一考试的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入学考试公平、提高选拔效率、确保各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