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5)
2023(6918)
2022(5723)
2021(5139)
2020(4072)
2019(9331)
2018(9004)
2017(17756)
2016(9466)
2015(10553)
2014(10644)
2013(10438)
2012(10224)
2011(9538)
2010(10188)
2009(9650)
2008(9306)
2007(8536)
2006(8107)
2005(7653)
作者
(27513)
(23091)
(23041)
(22155)
(15136)
(10812)
(10378)
(8901)
(8870)
(8540)
(8090)
(7699)
(7558)
(7502)
(7466)
(7188)
(6899)
(6653)
(6644)
(6341)
(6002)
(5614)
(5562)
(5405)
(5386)
(5290)
(4995)
(4851)
(4701)
(4475)
学科
(63660)
经济(63621)
管理(27798)
(23195)
(17922)
企业(17922)
地方(17551)
方法(17056)
数学(15188)
数学方法(15015)
中国(14203)
(12632)
地方经济(12586)
业经(10908)
(10762)
(10452)
(9536)
(9343)
农业(8435)
(8183)
贸易(8176)
(8090)
金融(8089)
环境(8022)
(7886)
银行(7881)
及其(7863)
(7858)
(7703)
经济学(7418)
机构
学院(145931)
大学(143913)
(75618)
经济(74180)
研究(55680)
管理(53133)
理学(44370)
理学院(43878)
管理学(43291)
管理学院(42991)
中国(42708)
(34104)
(29870)
科学(29569)
(27831)
财经(25942)
经济学(24806)
研究所(24682)
中心(24350)
(23518)
(23391)
经济学院(21868)
(19746)
北京(19442)
(19368)
(19308)
师范(19213)
财经大学(18775)
(18022)
科学院(16515)
基金
项目(85843)
科学(68765)
研究(66215)
基金(62826)
(53226)
国家(52780)
科学基金(45378)
社会(44571)
社会科(42290)
社会科学(42282)
(32480)
基金项目(31382)
教育(29735)
(26986)
资助(26664)
自然(26604)
编号(26295)
自然科(25958)
自然科学(25953)
自然科学基金(25489)
成果(22654)
(20564)
(19577)
重点(19365)
课题(19233)
国家社会(18609)
发展(17671)
(17431)
(17366)
教育部(17276)
期刊
(96481)
经济(96481)
研究(53403)
中国(29418)
(24866)
管理(22478)
(18420)
(18255)
金融(18255)
科学(17363)
经济研究(16821)
学报(16525)
教育(14203)
财经(14155)
大学(13431)
技术(13245)
业经(13199)
学学(12741)
(12409)
农业(12138)
问题(11999)
(10083)
技术经济(9209)
国际(9069)
世界(8795)
统计(8110)
经济问题(7686)
经济管理(7500)
现代(7333)
改革(7227)
共检索到241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变化1994年中国爆发了高通货膨胀,当年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达到21%,控制高通胀率成为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1996年3月17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守荣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石·李守荣·自1993年下半年整顿金融秩序,执行“约法三章”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艰辛努力,我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物价涨幅明显回落。这充分证明,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
[期刊] 改革  [作者] 阎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放乱收死”的周期性体制循环,我国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尽管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有些年份还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始终没有摆脱短缺的困扰,因此也始终没有摆脱或隐或显的通货膨胀阴影。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的过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促使我国不得不考虑从内需角度探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消费以及农民收入。从农村生产以及农村消费角度,探讨了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在于农村市场,并提出了引导县域企业主体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降级"并举,实现城乡市场的对接,最终全面启动内需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1999年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措施。笔者认为,扩大内需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应成为令后一定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等外部挑战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我国特有的大国优势。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改革的过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巨钦  高金山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的制约与局限性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主要有:(1)财政能力制约。为刺激内需,增发国债和减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财政债务依存度近几年来一直居高,而财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小蒂  
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近期取向:扩大内需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是否存在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学术界引起争议,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时滞”。①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具体表现有:(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均呈现负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玲  
一、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和消费主体关系的启示 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连接的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消费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经济活动能否顺畅地进行而不出现阻滞,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消费,社会消费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社会需求的大小。虽然应该说,从完整的经济过程来看,生产、分配和交换环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需求的数量,如生产规模、分配方式、交换时的市场价格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程  
本文研究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的动态作用,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考察了实行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动态影响。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均有助于扩大内需,且扩大政府支出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的效果更为显著。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拉动内需对财政政策较为依赖,税收政策的影响呈持续下降趋势,政府支出的影响则持续上升。总体而言,税收政策对扩大内需的长期影响弱于政府支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颖  
面对物价不断上涨压力,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稳健",表明了政府"防通胀"的宏观调控决策。然而,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还是总需求不足,"扩内需"是今后很长时间内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核心任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需要在"防通胀"和"扩内需"之间进行权衡,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薛熠  王韡  徐朝阳  
本文构建了一个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家庭异质性和收入不平等影响我国国内供需失衡的理论机制。根据本文研究,收入不平等造成家庭边际消费倾向的异质性,导致了总需求的不足,经济只能通过净出口达到潜在产出水平,一旦外需不足就会出现生产能力闲置。进一步研究发现,旺盛的外需有助于劳动禀赋较高的家庭提高收入从而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外需不足则会抑制收入差距,这解释了我国基尼系数的顺周期特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市场机制无法自动消除严重收入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供需失衡现象,必须探索形成抑制不平等对社会总消费负面影响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与社会文化氛围,着力推动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黑龙江省金融学会“宏观金融调控”课题组  
本文认为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并根据结构性变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和决策者的关切程度 ,把结构性变量划分为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社会收入结构、政策传导渠道结构三个层次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 ,应由单纯扩大内需转移到把扩大内需与闲置存量资产整合活化有机结合方面上来 ,并提出了相应的一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继云  
从理论上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足的一方是需求,产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大小及其增长快慢,因此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刺激需求增长,扩大需求总量,以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短缺经济下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供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