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2)
2023(9146)
2022(7585)
2021(7048)
2020(5529)
2019(12445)
2018(12042)
2017(21921)
2016(12541)
2015(14372)
2014(14455)
2013(13615)
2012(13165)
2011(12131)
2010(12501)
2009(11047)
2008(10988)
2007(10046)
2006(9045)
2005(8560)
作者
(36485)
(30383)
(30004)
(28824)
(19403)
(14624)
(13871)
(11744)
(11463)
(11189)
(10382)
(10171)
(9946)
(9785)
(9649)
(9229)
(9089)
(8890)
(8839)
(8554)
(7846)
(7665)
(7378)
(7072)
(7020)
(6922)
(6881)
(6828)
(6305)
(6089)
学科
(52268)
经济(52220)
管理(28424)
(27775)
(20205)
企业(20205)
中国(19758)
地方(17716)
方法(14868)
(14797)
数学(12550)
业经(12322)
数学方法(12321)
(11140)
教育(11081)
理论(10987)
教学(10905)
(10768)
金融(10767)
(10706)
银行(10692)
(10480)
农业(10458)
地方经济(10070)
(9815)
(9813)
(9655)
(8458)
贸易(8448)
技术(8366)
机构
大学(174863)
学院(174153)
(67089)
研究(66887)
经济(65406)
管理(56241)
中国(48662)
理学(46964)
理学院(46206)
管理学(45008)
管理学院(44664)
科学(41143)
(39025)
(34767)
(32006)
研究所(31283)
(31131)
中心(29594)
(29499)
师范(29171)
(28758)
北京(25674)
业大(24863)
财经(24469)
(24216)
农业(24069)
(23586)
师范大学(23168)
(22188)
教育(21863)
基金
项目(109387)
科学(84832)
研究(83759)
基金(74131)
(64603)
国家(63942)
科学基金(53638)
社会(50557)
社会科(47763)
社会科学(47752)
(45597)
教育(41775)
基金项目(38388)
(38087)
编号(34637)
自然(32974)
自然科(32217)
自然科学(32209)
自然科学基金(31619)
资助(30545)
成果(30257)
(29175)
课题(27399)
重点(25743)
(23720)
发展(23409)
(23006)
(22983)
(22975)
(22777)
期刊
(83678)
经济(83678)
研究(62007)
中国(48510)
教育(41602)
(30294)
学报(28896)
科学(25378)
(23863)
管理(23771)
大学(23076)
农业(21044)
(20069)
金融(20069)
学学(20066)
技术(17114)
业经(14515)
经济研究(13899)
财经(12687)
(11179)
(11065)
问题(10622)
职业(10419)
图书(9456)
(8782)
论坛(8782)
(8759)
科技(8537)
(8297)
(8283)
共检索到289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卫华  
大学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应从"适应性教学观"转向"发展性教学观"。与传统的适应性教学观不同,发展性教学观坚持"学生本位"的教学目标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学生中心"的教学关系观,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作用;坚持"探究导向"的教学过程观,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人本主义"的教学评价观,强调学生的未来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佟有才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优化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理论与机制,并且通过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分析得失。本文基于发展性教师评价观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应当坚持的原则,并结合现实提出改进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柏华  
情境认知把学习视为人在自然与社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或共同体进行互动活动,重构人与环境的意义,同时获得对事物和知识的理解的过程,行动认知、具身认知、分布式认知为其主要特征。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情境认知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内容的情境性、教学方式的互动建构、学习方式的合作分享、师生关系的实践共同体以及教学评价的全息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广斌  
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是对传统高等教育过度功利化的批判,它坚持在人本主义观照下,关注高等教育当重视学生发展性的应然价值,认为师生的发展性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逻辑起点,发展性是一流大学的最适表征和共性追求。发展性高等教育观自现代大学诞生之日起就初显雏形,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新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观亦是其当代遵循。发展性高等教育观日渐成为指导当下高等教育实践的有效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钊  
高等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作过程就是教学评价。改进教学评价工作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传统高校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予以奖励或者惩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这种诊断性的评价方式逐渐显露其弊端,有人提出了更为科学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强  
发展性课程观是在批判传统课程中根深蒂固的且至今仍存在于现实课程活动中的观念和行为以及人与课程之时代发展走向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课程观转型的时代主题。发展性课程观以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为理论依据,它的核心是教化个体与改良社会,而教化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进而促成社会发展。构筑发展性课程观的互动、共生及再造的实践机制,廓清其运演的机理,激发个体的生命自觉,构筑和谐的课程生态,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及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升  
主体参与的机制由外在机制和内在机制两个方面构成。主体参与的外在机制是指主体参与发生、发展的行为层面的运作机理。“教学沟通——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吸引子”是主体参与的外在机制。主体参与的内在机制是指主体参与发生、发展的心理层面的运作机理。层次性需要是主体参与内在机制的动力性环节 ,教学理解是主体参与内在机制的方向性环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时会美  张殿明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评价。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主客体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的标准及计算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有学生评价指标、同行评价指标、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义  
发展性教学监控是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构建的新的课堂管理系统,它是以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充满生命活力的自主课堂为目标追求的多向度、开放式监控。其不但具有保障性功能,而且具有研究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主要特点是施于未发、自控为主和全员全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华  慕景强  
采用自然教学研究法,以145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档案为载体,进行为期1年的元认知学习显性训练。研究结果显示:策略取向的学习档案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英语成绩同6种元认知学习策略显著相关;学生认同学习档案促进英语学习,倾向于得到更多系统的学习策略训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梁永平  
培养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理科教师具有相应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可以从显性教学目标、具有认识论水平的教学主题、显性区别观察和推论、注重知识产生方式、反思性评价活动、评价性作业等六个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主要在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系统指导下进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令英  
在我国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对师范教育形成倒逼的形势下,高师生能否经受住国考改革的考验,关键取决于师范标志性课程——教育类课程对他们产生的教育影响。教师资格证国考主要测查考生可持续性的教育素养,高师教育类课程作为专门培养高师生教育素养的课程,需要与国考改革对接。为此,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应该体现出发展性:以培养学生可迁移的整体教育素养为目标,以开放的教育实践性信息为内容,以学生持续的积累转化为过程,以追踪式的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川  
对于什么是"知识"的理解,决定着我们怎样理解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和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只有当我们将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公共知识,而能够将个体知识——自主建构的成果纳入到我们的视野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关注学生对于教学的参与,重视教学中的交往和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这就是当前的课程改革重视过程和方法的理由,也是在更高层次上重视知识的体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莉华  
世界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知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的经济性质和知识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变化。由此,对人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提出了新的认识。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知识的选择、传递和创新转变。培养创造性人才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学管理人员,要真正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用新的教育观指导教学改革,树立新的教学管理价值观、质量观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