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3)
- 2023(4438)
- 2022(3380)
- 2021(3512)
- 2020(2689)
- 2019(6525)
- 2018(6704)
- 2017(11120)
- 2016(7159)
- 2015(8393)
- 2014(8569)
- 2013(7656)
- 2012(6980)
- 2011(6503)
- 2010(7083)
- 2009(6245)
- 2008(6283)
- 2007(5930)
- 2006(5499)
- 2005(5125)
- 学科
- 教育(19856)
- 济(15992)
- 经济(15970)
- 管理(14631)
- 中国(12726)
- 业(12694)
- 企(10881)
- 企业(10881)
- 理论(10051)
- 教学(8600)
- 学(6889)
- 农(5807)
- 发(4898)
- 业经(4855)
- 制(4846)
- 财(4818)
- 技术(4607)
- 学法(4598)
- 教学法(4598)
- 方法(4379)
- 发展(4332)
- 展(4209)
- 研究(4085)
- 学理(3862)
- 学理论(3862)
- 革(3828)
- 思想(3737)
- 和(3719)
- 学校(3700)
- 高等(3635)
- 机构
- 大学(97720)
- 学院(93443)
- 研究(33544)
- 教育(29108)
- 管理(26536)
- 济(25732)
- 范(25549)
- 师范(25444)
- 经济(24712)
- 京(22774)
- 理学(21435)
- 理学院(21057)
- 师范大学(20784)
- 管理学(20517)
- 管理学院(20305)
- 中国(19783)
- 科学(18988)
- 江(17175)
- 所(16700)
- 职业(15817)
- 北京(15672)
- 技术(15207)
- 财(15044)
- 研究所(14862)
- 中心(13886)
- 州(13775)
- 院(11617)
- 教育学(11320)
- 财经(11227)
- 职业技术(10905)
- 基金
- 项目(50703)
- 研究(47922)
- 科学(40215)
- 教育(31484)
- 基金(30616)
- 社会(25959)
- 家(25107)
- 国家(24676)
- 社会科(24113)
- 社会科学(24103)
- 编号(23930)
- 成果(23670)
- 省(21811)
- 课题(20399)
- 划(20358)
- 科学基金(19969)
- 年(17921)
- 基金项目(14807)
- 规划(14541)
- 项目编号(14314)
- 性(13442)
- 重点(13089)
- 度(12811)
- 研究成果(12795)
- 部(12778)
- 发(12250)
- 资助(12149)
- 阶(11996)
- 段(11945)
- 阶段(11916)
共检索到161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正义论范式转换的实质是从追求绝对正义到反对非正义。思考教育与正义关系的目的是如何消除教育中显而易见的非正义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消除社会中那些显而易见的非正义,而一种绝对正义的本质主义认识论路线和演绎式思维方式已经阻碍了教育正义论研究的深入展开。对教育正义来说,一种必不可少的理智必须是在形式上以更全面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克服立场的片面性,在内容上则以更大的思想体量包容地对待各种合理的理由。诉诸理智思考的教育正义论由此必须从追求绝对正义转向反对非正义。一种恰当的教育正义论的本质维度是生活指标的建立,内容维度是实质自由的确立,目的维度则是提升人的可行能力。教育正义之实现必须转向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中...
关键词:
正义 非正义 教育正义 正义理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彭正梅 王清涛 温辉 连爱伦 刘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11月发表了《学会与世界共生:为了未来生存的教育》,明确提出要告别西方的人文主义,转向"生态正义"的教育。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激活和复兴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更具生态友好的教育智慧资源。沉思传统、审美传统和儒家的修身传统等都为这种转向提供了丰富的维度和内涵。只有在这样一种不同教育智慧传统所激荡生成的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中,我们才能尝试确定后疫情时代以"生态正义"为基础的新人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性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是近几年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考察教育公平如何可能有许多观察维度和考察路径,原有的以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配置正义观在实践教育公平方面有难以逾越的局限。而从多元正义的维度出发,则可能避免单一的分配正义视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困境。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配置正义 多元正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国君
正义与邪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对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由社会正义引申出的会计正义是指会计事务的公正、正当、公道。会计正义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的首要价值。由此确立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会计活动的相关者的品格和立场,必须是尊道守矩、忠诚信赖、超然独立的,客观、真实、公正、合理地处理会计事项,会计必须全面致力于实现社会或组织成员的权力、利益的公正分配等基本原则。而要在会计系统的构成要素中主张正义,至少应包括目的正义、产权正义、计量正义、反映正义、配置正义、分配正义等。基于此,以人本理念对彰显社会正义的会计进行重构,创建人本会计,其中包括资产、权益、行为在内的三维会计则是真正意义上人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社会正义 个体功利 会计正义 人本会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兴洲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办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事业进而实现减贫脱贫的战略目标,其本质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表现为教育扶贫所体现的差别正义原则和起点公平理念、权利平等原则和过程公正理念、机会均等原则和结果公正理念等方面;而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权利、教育条件和教育收益等,是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起点公平正义、过程公平正义和结果公平正义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公平正义 教育扶贫 价值追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全 陈思颖
美国教师教育具有关注社会正义的传统,其核心是认为教师教育的本质是政治的、学校再生产了社会不平等、课程体现着统治阶层的政治和文化霸权。基于社会重建理论和批判理论,社会正义取向教师教育的倡导者将教师教育作为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路径:重建教师教育的公共领域职能,将社会学理论引入教师教育,关注语言和文本分析。社会正义取向教师教育对当前美国教师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拓展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视野,也促使大学在教师教育实践中不断关注与种族和权力有关的社会正义问题。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 社会正义 文化霸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在众多正义理论中,分配正义因直指作为分配规则的基本制度和作为分配方式的公共政策而具有更强的政策适用性。教育分配是一种再分配,公正性是其合法性前提。教育分配通过兑现权利应得与实现资本积累而追求着实质公正。在作为秩序政策与过程政策双重意义上的教育政策可以分为弥补型、保护型和发展型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以补偿原则、基本需要原则与贡献原则作为基本分配原则而确保教育公正。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基本需要 教育公正 政策类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提出了城市更新范式社会形塑的理论逻辑框架:"空间正义(原因)——社区赋权(过程)——政策悖论(绩效)"。研究表明:(1)对空间正义的追求是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本质原因;(2)社区赋权作为推动城市更新范式变革的关键途径,通过社区组织或社区个体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3)社区赋权的绩效依赖社会自治土壤,可能导致政策悖论,需要审慎选择推进时机与力度。这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风华
当前学界关于分配正义的研究偏重于再分配的原则与制度领域,存在忽略所有制问题和过度依赖罗尔斯范式的倾向,以至于看不到中国政治哲学自身所面临的独特语境以及可能的创新进路。罗尔斯范式将分配正义视为个体之间的再分配问题,存在忽略社会基本目标、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分配以及所有制问题的重大弱点。对地权问题的分析表明,所有制问题要比再分配问题更加重要,它理应成为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
关键词:
分配正义 罗尔斯范式 公有制 政治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钟景迅 曾荣光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提出后对西方学界的教育公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很多理论在上个世纪的西方教育实践领域内均有深刻体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哲学家却指出,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应该只在分配层面上讨论,他们认为不公平和非正义在分配领域之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也有明显表现,这一派新兴的关系正义论的观点已经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及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关系正义 教育公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
虽然市场机制因其符合经济效率标准而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新宠,但是市场机制固有的弊端往往导致环境非正义的出现。遗憾的是,人们更多地强调市场机制的经济效率,而忽视了市场机制的弊端所导致的环境非正义。只有针对市场机制的弊端采取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市场机制才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即不仅满足经济"效率"的需求,而且推动环境正义的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正义是主体对复杂的教育根本价值的合理性追求,包括机会、过程和结果平等的互利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德性正义。教育机会公平体现为以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地实施和评估教育权利、义务和投入的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为以平等方式对待所有受教育者和以兜底方式使条件差、质量低的教育达到基本平等,并持续提高所有教育条件和质量、效率水平的过程;教育结果公平体现为以同一个尺度一视同仁地评估教育质量、效率提升程度的平等。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扶贫帮困和追求卓越的德性正义是非功利和超越互利公平的正义。追求教育正义必须把实现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紧密结合,使教育公平正义与超越公平的仁爱德性的教育正义互为保证、相互促进。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正义 教育平等 德性正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吕伟
教育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努力推进教育正义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重权利正义,轻价值正义,并对精英教育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当前西方的正义理论本身尚存在瑕疵,具体表现在分配正义理论的局限和关系正义的欠缺两方面。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优质师资资源稀缺和受教育个体先天禀赋存在差异的现实问题。精英教育是构成价值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权利正义为体,以价值正义为用"应该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所需秉持的基本信念。
关键词:
权利正义 价值正义 分配正义 教育正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当代科学教育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往的纯科学教育已演变成为融科学与技术教育于一炉的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的这一深刻变化是由当代科学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即后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把科学与技术整合于一体。当代科技教育凸显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保持了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联系与区别。适应这一变化,国际科技教育出现两大模式:一是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分立模式,二是STS教育的融合模式。结合国际科技教育改革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应当确立“科技教育”的观念,以此统摄和整合自然科学的各学科教育,并在科技教育的框架下加强现代技术教育。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技教育 范式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