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3)
2023(4878)
2022(4252)
2021(4073)
2020(3423)
2019(7676)
2018(7561)
2017(15202)
2016(8484)
2015(9225)
2014(9238)
2013(9032)
2012(8748)
2011(7982)
2010(8300)
2009(7691)
2008(7713)
2007(6896)
2006(6300)
2005(5911)
作者
(23530)
(19498)
(19281)
(18755)
(12899)
(9422)
(8974)
(7541)
(7465)
(7261)
(6537)
(6471)
(6427)
(6370)
(6348)
(6127)
(5841)
(5718)
(5685)
(5562)
(4985)
(4815)
(4757)
(4510)
(4417)
(4412)
(4346)
(4295)
(3918)
(3892)
学科
(31337)
经济(31288)
管理(25250)
(23469)
(19042)
企业(19042)
方法(12552)
(11366)
数学(11354)
数学方法(11185)
(9778)
中国(8659)
(7920)
(7299)
(7082)
财务(7068)
财务管理(7052)
企业财务(6783)
(6780)
贸易(6778)
(6634)
(6529)
银行(6515)
(6385)
(6207)
农业(6147)
业经(6085)
及其(6052)
(6018)
金融(6018)
机构
学院(117042)
大学(116705)
(52015)
经济(50900)
研究(44702)
管理(43655)
理学(36394)
中国(36312)
理学院(35970)
管理学(35456)
管理学院(35201)
(27621)
(25465)
科学(25080)
(23542)
研究所(20941)
财经(20346)
中心(20007)
(18716)
(18538)
(18345)
北京(16987)
(16234)
经济学(16027)
(15917)
师范(15813)
财经大学(15026)
业大(14684)
(14485)
经济学院(14392)
基金
项目(71781)
科学(56888)
研究(54486)
基金(52446)
(45342)
国家(44963)
科学基金(37969)
社会(33897)
社会科(32201)
社会科学(32193)
(26241)
基金项目(26136)
教育(25050)
自然(24466)
自然科(23837)
自然科学(23830)
自然科学基金(23416)
(23400)
资助(23159)
编号(22640)
成果(19675)
(16969)
重点(16430)
课题(16100)
(15788)
(14979)
教育部(14519)
(14170)
人文(13845)
(13778)
期刊
(60555)
经济(60555)
研究(41796)
中国(24053)
(21269)
(18046)
金融(18046)
管理(16796)
(16791)
科学(14967)
学报(14850)
教育(14200)
大学(11569)
农业(11306)
学学(10606)
经济研究(10453)
财经(10161)
技术(9463)
业经(9055)
(8695)
(7515)
国际(7434)
问题(7333)
世界(6641)
(6187)
技术经济(5820)
理论(5678)
现代(5405)
资源(5358)
(5293)
共检索到190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近期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国债供过于求,此种短期市场波动并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基本面和利率走势发生根本变化。文章认为,美联储默许长端收益率上行反映出美国宏观调控理念正转向"高压经济学",宏观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大且更为复杂;同时美国货币政策面临更大挑战,调控难度有所加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凯  
本报告对2018年美国主要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评价。2018年美国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宏观政策组合。这一政策组合对于美国自身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新兴经济体更是产生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具体而言,美国财政政策力度偏大,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相冲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出现偏热迹象并加大了通胀风险,而且推升了政府债务风险,还通过使美联储加息力度被动加大而增大了股市回调压力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宏观政策组合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2018年美国宏观政策组合不仅使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和出口受到负面冲击,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加大了中国汇市和股市的波动。本报告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雷   张哲   陈平  
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与现代金融监管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措施。2022年以来,中美利率出现分化,美国利率的上升是否会拉动中国国债收益率上升,从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有效性?作为现代金融监管主要内容的宏观审慎政策是否能够削弱这一影响?首先,本文采用时变系数分层因子模型,构建17个发达国家和1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全球联动程度指标,并将国债收益率曲线分解为预期短期利率和期限溢价,进而构建相应的全球联动程度指标。其次,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引入“流动性螺旋”,阐述宏观审慎政策对国债收益率曲线联动程度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实证检验上述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各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联动性,该联动性既来自预期短期利率的联动性,也来自期限溢价的联动性;随着一国宏观审慎政策收紧,该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预期短期利率和期限溢价)的联动程度显著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开放经济下,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增强本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使用,有助于更好地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忠兵  
国债收益率曲线绝大多数时间内是短期低、长期高向上的曲线,它反映了长期投资违约高、市场风险高收益率也高的概念国债是国家满足财政需要,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国债的作用功不可没。国债也是固定收益投资市场里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可投资金融产品。每年投资者从投资国债中得到了丰富的回报。以中国国债市场为例,2013年国债(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发行规模为1.55万亿元,2013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雷  张哲  陈平  
本文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公告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溢出渠道,以及不同汇率弹性对溢出渠道的影响。首先,本文使用仿射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分解中国日度频率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得到日度频率的预期短期利率和期限溢价;其次,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以美联储FOMC会议前后不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衡量美国货币政策冲击,识别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溢出的信号渠道和资产组合渠道;最后,本文以2015年“8·11”汇改为自然实验,讨论不同汇率弹性对上述两个溢出渠道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溢出渠道既包括信号渠道,也包括资产组合渠道;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并未完全吸收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反而使得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溢出的资产组合渠道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建设,增强市场自身的外部冲击缓冲能力,加强债券市场的跨境风险监控和防范,协调推进债券市场开放、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货币政策价格型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轶龙  张超  
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成因市场一般将债券长期收益率低于短期的反常现象,称为收益率曲线倒挂。美国国债(以下简称“美债”)收益率被视为全球金融资产定价之锚,因而其曲线倒挂备受瞩目。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债关键长期(10年期、30年期等)收益率不及关键短期(3个月、2年期等)的情况时有发生,收益率曲线数次倒挂。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国债收益率倒挂往往发生在经济衰退之前,但用于预测经济衰退存在一定局限性。近期,美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但综合各方因素分析,此次倒挂主要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与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不明显,应不至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志浩  
进入2019年,美国国债收益率水平一再下探,且收益率曲线斜率不断变平。2019年3月美国国债收益率首次出现次贷危机以来的期限倒挂(即10年期减3个月国债收益率为负数),随后期限利差短暂回复到正值,但2019年5月末利差再次转负;8月中旬,美国国债收益率甚至出现10年期与2年期的倒挂。虽然美国国债期限利差在10月上旬一度由负转正,但并未出现逆转趋势,市场预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仍将进一步下降。美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小亮  姚一旻  陈彦斌  
本文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的三维框架下,系统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五年美国的宏观经济格局,结果表明: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老龄化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尚未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之下,美国经济将处于低迷增长的态势;第二,美国的总需求并不强劲、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再加上货币政策治理通胀的框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动,因此美国不会出现显著的通胀压力,而将处于温和通胀状态;第三,美国家庭部门债务风险明显缓解,不过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债务仍在攀升,从而使得美国的整体债务率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不会陷入鲁比尼所说的“滞胀性债务危机”,而是处于“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胀+债务缓升”的亚健康格局。在此局面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美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短期经济波动,还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稳定政策只能对经济进行短期逆周期调节,对于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则难以奏效。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三策合一”的宏观调控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胀+债务缓升”的不利格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小亮  姚一旻  
本文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的三维框架下,系统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五年美国的宏观经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老龄化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尚未到来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经济将处于低迷增长的态势。二是美国的总需求并不强劲、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再加上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框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动,因而美国不会出现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将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三是美国家庭部门债务风险明显缓解,不过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债务仍在攀升,从而使得美国的整体债务率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不会陷入鲁比尼所说的“滞胀性债务危机”,而是处于“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货膨胀+债务缓升”的亚健康格局。在此局面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究其原因,美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不止是短期经济波动,还包括长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稳定政策只能对经济进行短期逆周期调节,对于长期增长和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则难以奏效。稳定政策、增长政策、结构政策“三策合一”的宏观调控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帮助美国摆脱“经济低迷增长+温和通货膨胀+债务缓升”的不利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锋  杨宇俊  
文章采用VAR建模方法,将国债指数收益率与5个经济变量作为一个动态系统,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考察银行间国债财富指数波动过程中来自经济变量的冲击,分析了经济变量对国债指数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以及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因素对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市场上对于通货膨胀风险的补偿要求较高,与股票市场"跷跷板"效应明显,投机风险较大;从各变量影响国债市场波动的相对重要性来看,股票收益率变量排在第一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惠恩才  
因子模型是分析收益率曲线变动的模型,而收益率曲线变动通常可以用水平、斜率、曲度等三个因子来解释。本文对2002年1月到2005至7月上交所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变动的因子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因子可以解释月度收益率曲线变动的76%,斜率因子可以解释变动的19%。以不同期限利率的月变动额为因变量,以水平因子和斜率因子为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可以分析宏观经济变动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博  张凌枫  
采用AFNS模型对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建模,实证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效果和渠道以及对收益率曲线形态的即期影响。研究发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以及MLF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作为短期、中期市场利率中枢的作用,而SLF利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传导渠道方面,货币政策工具从预期收益率渠道向国债收益率曲线传导的效果明显强于风险溢价渠道。同时,紧缩(宽松)类货币政策能够显著抬升(降低)整条收益率曲线,并导致利率期限结构变得更为平坦(陡峭),但对曲率因子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中夏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既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也是判断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债收益率曲线是一切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在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当中是不可或缺的。相对于一个国家内部所有其他债务凭证而言,国债的违约风险是最低的,因此国债收益率曲线通常被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封超  马世群  
中美国债收益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对于国际资本流动、货币政策有效性乃至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动态Nelson-Siegel模型提取了中美两国国债收益率水平、斜率和曲率三个因子,反映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关联(TVP-VAR connectedness)方法与TVP-VAR模型,分析中美国债收益率因子的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中美国债收益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性与非对称性,人民币汇率贬值与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增加可放大中美国债收益率的溢出效应,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与中美国债收益率净溢出水平反向变动。基于此,中国应继续健全和发展国债市场,完善国债交易品种与交易机制;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高抵御短期资本流动风险的能力,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抵御国际债券市场联动冲击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