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5)
2023(10004)
2022(8609)
2021(7856)
2020(6777)
2019(15580)
2018(15470)
2017(29668)
2016(16386)
2015(18629)
2014(18761)
2013(18550)
2012(17351)
2011(15796)
2010(15991)
2009(15411)
2008(15592)
2007(14252)
2006(12407)
2005(11296)
作者
(48124)
(40445)
(40353)
(38730)
(25554)
(19291)
(18491)
(15770)
(15148)
(14272)
(13739)
(13486)
(12959)
(12859)
(12837)
(12655)
(12416)
(11976)
(11797)
(11666)
(10096)
(10019)
(9842)
(9205)
(9186)
(9110)
(9022)
(8978)
(8139)
(8039)
学科
(67052)
经济(66952)
管理(51883)
(47308)
(39838)
企业(39838)
方法(30392)
数学(26515)
数学方法(26241)
(21019)
(18357)
(18325)
中国(16844)
业经(14666)
(14532)
(12977)
(12884)
财务(12852)
财务管理(12812)
(12649)
贸易(12647)
(12305)
企业财务(12162)
地方(11551)
农业(11400)
(11395)
银行(11365)
(11113)
金融(11108)
(10792)
机构
大学(243869)
学院(241217)
(100238)
经济(98100)
管理(90554)
研究(82656)
理学(77699)
理学院(76788)
管理学(75556)
管理学院(75073)
中国(62558)
(50994)
(49778)
科学(49636)
(42218)
(40814)
财经(38852)
研究所(38024)
中心(37954)
(37428)
(35045)
业大(35040)
农业(32097)
北京(31998)
经济学(31675)
(31443)
师范(31136)
(29612)
(28868)
财经大学(28706)
基金
项目(156674)
科学(122995)
研究(114860)
基金(113888)
(99144)
国家(98332)
科学基金(83316)
社会(73725)
社会科(69651)
社会科学(69627)
(60475)
基金项目(59829)
教育(53624)
自然(52693)
(51525)
自然科(51394)
自然科学(51378)
自然科学基金(50487)
编号(46603)
资助(46031)
成果(39727)
(35939)
重点(35935)
(33266)
(33149)
课题(32514)
(32295)
教育部(30903)
国家社会(30502)
创新(30367)
期刊
(112946)
经济(112946)
研究(71764)
中国(48390)
(41277)
学报(38960)
(37470)
科学(35288)
管理(32849)
大学(29698)
学学(28013)
教育(25593)
农业(24460)
(22414)
金融(22414)
财经(20072)
技术(19987)
经济研究(17768)
业经(17301)
(17223)
问题(15193)
(12901)
(12774)
(12475)
技术经济(11835)
理论(11593)
财会(10790)
统计(10644)
世界(10603)
科技(10477)
共检索到361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琪  周香  
全球海洋治理制度象征着全球海洋治理秩序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关注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是研究全球海洋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制度建构的结果往往与治理的预期目标偏离,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亟需再建构。对此,为更好地理解制度是如何建构的,未来又如何再建构和优化,本文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逻辑分析框架,并充分运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说明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是如何影响制度建构结果的。研究发现:在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过程中,领导型制度倡议者理念偏差、观念性共识凝聚梗阻、海权干扰观念制度化进程、战略竞争思维主导制度变革等观念性因素阻碍,是造成制度供给失衡、制度议而不决、制度“非中性”、制度碎片化等制度建构结果不理想的根源。本文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解释框架,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海洋治理是如何围绕着国际制度运行的。从制度建构过程中溯源制度建构负向结果的成因,对进一步提出优化全球海洋治理制度建构的可行路径,完善全球海洋治理制度体系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求光  沈伟腾  陈琦  
海洋生态损害行为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密不可分,本文围绕市场机制失灵—政府机制失灵—社会机制失灵的三元分析框架,探究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方案。海洋生态损害市场机制失灵强调海洋产权私有化困境及市场作用扭曲所带来的影响,政府机制失灵分析从制度激励视角出发,揭示中国过去以GDP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各地区竞争格局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社会机制失灵分析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出发,强调海洋生态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缺失与个体高昂的行动成本以及社会资本培育的不足紧密相关。鉴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排污权交易、绿色GDP考核和社会力量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海洋生态损害治理架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建业  张建国  赵铁武  
《物权法》第123条对捕捞权的规定,将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改革,建立海洋捕捞权制度。海洋捕捞权制度,是一种以权利为中心的渔业管理制度,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首要目标。仔细分析《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关系,领海以内海域的海洋捕捞权与我国专属经济区内海洋捕捞权在法律性质上应有所区别。领海内的捕捞权的分配应优先考虑沿海渔区或渔民,而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捕捞权可以实行拍卖,优先考虑现有在此区域作业的渔船。根据现行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可能有3种构建海洋捕捞权制度的途径,即以捕捞许可证为载体、以渔船主机功率指标为载体和以捕捞限额为载体。结合国际渔业管理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政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野  
在全球治理区域转向的大背景下,区域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由此,区域主义路径的蓬勃壮大成为当前全球海洋治理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与另一种主要的治理路径,即全球主义路径既有矛盾和竞争的一面,更有兼容和互补的一面,共同致力于全球海洋的善治。区域主义路径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实践中表现为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治理机制、谈判阵营、立法活动和合作项目的方兴未艾。然而,区域主义路径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施效果受到政治互信水平、利益整合程度、区域组织力量、域外介入性质等因素的制约。区域主义路径的继续加强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应在“周边—域外—全球”三个递进的层面共同发力,以更好地回应并促进区域主义路径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文超  洪邮生  
叙以和谈问题是阿以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阿以和谈尚处僵局的中东国际关系中常常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分析视角,主要从叙利亚方面入手,梳理巴沙尔执政以来叙以和谈的发展进程,并在叙以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考察双方对"霍布斯文化"内化程度的调整过程,认为特定的国际体系文化对建构两国的国家身份和利益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这对进一步分析两国的外交政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文超  洪邮生  
叙以和谈问题是阿以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阿以和谈尚处僵局的中东国际关系中常常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分析视角,主要从叙利亚方面入手,梳理巴沙尔执政以来叙以和谈的发展进程,并在叙以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考察双方对"霍布斯文化"内化程度的调整过程,认为特定的国际体系文化对建构两国的国家身份和利益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这对进一步分析两国的外交政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亦尧  郑溯源  
基于契约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本文分析了地方主导环境治理、中央主导环境治理和私主体主导环境治理三种模式的利益衡量过程,在追求综合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比较三种模式的适用阶段和发展瓶颈。经逻辑推演发现:地方主导环境治理模式下,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间利益不可调和的问题;中央主导环境治理模式下,在确保污染治理效果的同时又面临着地方经济持续性发展的困境;私主体主导环境治理模式下,在没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基础时,相关制度设计并不能满足大幅提升环境质量的需要。因此,地方、中央和私主体应当接续形成公私协作的联合治理机制,协调其他各方行动,主导制度制定和实施进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翠兰  苏春景  
本研究意在阐释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思维范式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指出"问题学生"是一种主观建构,是人为"标定"出来的,实际上他们是过程性的存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以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实施建构主义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期待和批判性、系统性、发散性思维能力 ,具有有机的知识结构、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及必要的团队精神 ,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高级伙伴 ,应掌握建构性教学的策略 ,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意识、宽广深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建构主义教学的环境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平台 ,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场所、文本化的教材、学习共同体式的班集体等要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意涵、理论基础及流派的梳理入手,对建构主义所倡导之"自我的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进行分析,并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悖论进行批判与反思,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尚有发展与改善的空间。在对建构主义理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亦尝试从建构主义与它理论的兼容、建构主义内部各流派的融合两方面,为其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建议,以期让建构主义真正为教育实践所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黄显华  
作为改造教师主观世界的活动,教师学习的实质是教师内在的思想、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建构主义教师学习是教师以主动发现和探究的态度与过程,在拓展和提升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获致丰富教育理想和知识、增进专业理解和技能,不断更新自我,培育创造性生命力的成长过程。改善我国教师教育中的教师学习要有自我超越的意识和勇气,营造促进教师理解与思考的环境,涵养诤友式的合作文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是基于制度的治理,围绕制度的纷争及其话语权的大国博弈是当下全球经济治理的特征。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体系因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博弈,由美国主导的西方话语垄断体系发展为G7/8的话语补充体系以及G20多极话语合作体系。随着美国实力相对的持续下降,美国背弃多边制度体系,引发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话语权博弈。中国需根据自身的国际定位、发展阶段和外部制约,审慎地选择话语对象,避免话语对抗、维护多边制度,并选择适当的策略路径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体系的合理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