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1)
2023(12626)
2022(11108)
2021(10444)
2020(8724)
2019(20072)
2018(19950)
2017(38029)
2016(20630)
2015(23188)
2014(23207)
2013(22939)
2012(20851)
2011(18857)
2010(18790)
2009(17373)
2008(16954)
2007(14844)
2006(13078)
2005(11747)
作者
(59276)
(49260)
(48837)
(46479)
(31374)
(23494)
(22205)
(19327)
(18751)
(17592)
(16872)
(16474)
(15570)
(15488)
(15156)
(15084)
(14663)
(14608)
(13989)
(13987)
(12096)
(12074)
(11760)
(11150)
(11000)
(10968)
(10924)
(10828)
(9896)
(9585)
学科
(78167)
经济(78039)
管理(66176)
(59663)
(52065)
企业(52065)
方法(35623)
数学(29967)
数学方法(29624)
(22776)
(20687)
中国(20492)
(19400)
业经(19243)
(17444)
地方(14979)
理论(14666)
(14278)
财务(14209)
财务管理(14181)
(14006)
贸易(13998)
(13837)
(13738)
(13624)
企业财务(13447)
农业(13430)
技术(13173)
环境(13167)
(12743)
机构
大学(295792)
学院(291494)
管理(118714)
(113197)
经济(110595)
理学(102821)
理学院(101705)
管理学(100027)
管理学院(99489)
研究(94773)
中国(70359)
(62903)
科学(58257)
(54922)
(46547)
(43607)
财经(43378)
中心(42962)
业大(42761)
(42196)
研究所(42177)
北京(39696)
(39373)
(38383)
师范(37939)
(34713)
(34121)
农业(33906)
经济学(33296)
财经大学(32408)
基金
项目(201471)
科学(158600)
研究(149493)
基金(146197)
(126403)
国家(125364)
科学基金(108508)
社会(93123)
社会科(88149)
社会科学(88128)
(78272)
基金项目(78081)
自然(70743)
自然科(69058)
教育(69048)
自然科学(69042)
自然科学基金(67799)
(65673)
编号(61168)
资助(59594)
成果(50341)
(44598)
重点(44521)
课题(42136)
(42124)
(41658)
(40204)
创新(39238)
教育部(38643)
大学(38542)
期刊
(125703)
经济(125703)
研究(87648)
中国(57446)
管理(46434)
学报(44913)
(42300)
科学(41474)
(39795)
教育(34742)
大学(34531)
学学(32166)
农业(27378)
技术(26707)
(23927)
金融(23927)
财经(21068)
业经(20378)
经济研究(19066)
(17846)
问题(16258)
图书(16127)
理论(15239)
科技(14531)
实践(14055)
(14055)
技术经济(13448)
(13436)
现代(13387)
(13176)
共检索到427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翔宇   吴伟   辛越优  
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范围汇聚创新资源,跨越学科边界和组织边界,承担着国家重大创新使命。双聘人员作为人员主体,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决定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使命达成度,因而这一问题在平台治理中具有根本性。瞄准现有研究缺口,本文运用边界跨越理论和双案例对比分析方法,探究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双聘人员形成组织认同的基本过程。研究发现,这一过程可分为目标牵引、边界跨越、使命效价3个阶段,并在制度设计上呈现独立化、宽跨度、集约化的基本特征。其中,基础研究型实验室着力于构建学术社区型组织认同模式,应用基础研究型实验室注重形成创新枢纽型组织认同模式。本研究丰富了边界跨越理论,并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与内部建设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管文洁   王树荣   王智化   严建华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开放基金课题是推动实验室基础研究与发展、人才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该文介绍了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开放基金课题申请评审与考核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在课题申请数量、学术交流质量、科技合作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从课题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经费灵活性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开展对策分析,建议扩大课题辐射范围,以期为今后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实验室开放交流和科研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土壤微生物学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教授创建的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于1990年由原农业部批准建设,1992年经专家评估,被确认为“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2002年经申请和论证,被命名为“农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姜涵   俞逸洋   余强   赵海兴   邹国斌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在学科滞后、创新不足、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挑战及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然后借鉴成功案例,强调了实验室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实验室重组案例,旨在为正在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推动整体体系升级与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钟永恒  勇美菁  王辉  
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和科研合作力等四个维度对全国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竞争力进行比较与分析,揭示各区域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引导省级重点实验室今后的定位与发展,为相关部门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瑞涛  初建崇  刘明春  周绍磊  徐胜红  
对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现状与效益提升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认真梳理,指出了制约实验室水平提升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管理模式创新和体制优化方面入手,推进重点实验室常态化管理与效益提升的对策,并有针对性地在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基本建设原则和方向。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贾琳  张勤生  
提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4种组织策略,即按产品大类组织、按研发人员专业组织、按研究方向组织以及混合组织策略。通过引入各单一组织策略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来分析实验室的混合组织策略。在相关假定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策略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求解得出企业既定条件下各单一策略的比例,制定合适的实验室组织策略;给出了采取各种策略时所对应的条件以及各组织策略条件下的最优研发投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志玲  杨力  
结合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现状,探讨了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阐述了实验室在国际化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合作、协同育人、访问学者基金项目设立、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及科学传播等方面的开放内涵机制与成效,分析了实验室开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水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许骏  魏阙  张敬天  
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科学评价和指导,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吉林省重点实验室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设计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分类评价体系和实施路径,以期提升重点实验室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引性。通过完善重点实验室评价体系,结合区域特色,认真谋划、加大投入、连续支持、积极推动,为创新驱动省级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一、项目背景介绍"学习实验室"由学习型组织创始人彼得.圣吉首创,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成为解决管理问题、提升组织发展能力的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和企业成长模式。"学习实验室"是一个共建、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锦周  郭占成  
以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从科研方向、制度建设、管理运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建设,其中重点阐述了科研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科研贡献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系统的完善能够为建立一支综合业务素质突出、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在国际科技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队伍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阳  黄朝峰  
为进一步明确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潜在威胁因素,促进其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安全、意识安全、环境安全及学术信息安全四方面分析归纳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得知管理安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运行作用程度最高,其次是学术信息安全。基于此,设计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联动和学校领导、学校专设实验室管理部(处)、学院领导等七级管理的实验室组织架构,根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风险处理以及工作评估4个风险管理环节,提出实验室安全保障的三大核心包括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安全培训考核机制和学术信息安全机制。最后提出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进行系统科学的安全培训与演练以及提高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素质等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由长延  
80年代初,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科技竞争和国内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为了开拓我国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后劲,国家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和装备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并以高度改革的精神,大胆地引进了“开放、流动、联合”的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魏永前  陈洪霞  姜享旭  
苏州大学作为首批入列"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日趋加快,学科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风险也在逐年加大。鉴于此,学校在构建实验室安全"双体系"预防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从实验室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着手,系统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预防体系,有效降低了实验室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事故隐患,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