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4)
2023(10552)
2022(8737)
2021(8168)
2020(6473)
2019(15192)
2018(14882)
2017(27414)
2016(14803)
2015(17071)
2014(16955)
2013(16984)
2012(16177)
2011(15090)
2010(15268)
2009(14241)
2008(14462)
2007(13031)
2006(12047)
2005(11450)
作者
(42624)
(35428)
(35355)
(33594)
(22859)
(16810)
(15985)
(13864)
(13674)
(12724)
(12317)
(11862)
(11595)
(11399)
(11260)
(10892)
(10595)
(10322)
(10164)
(9938)
(9188)
(8602)
(8522)
(8143)
(7916)
(7899)
(7894)
(7890)
(7244)
(7033)
学科
(71410)
经济(71338)
管理(46955)
(41621)
(34032)
企业(34032)
中国(25286)
方法(24261)
数学(19830)
数学方法(19706)
地方(18943)
(18279)
业经(16694)
(16615)
(15035)
贸易(15019)
(14578)
(14350)
(14169)
银行(14161)
(13680)
(12759)
金融(12759)
(12736)
农业(12338)
(12095)
(11037)
环境(10988)
(10982)
理论(10794)
机构
大学(216954)
学院(215835)
(98708)
经济(96750)
研究(81779)
管理(80870)
中国(67477)
理学(66096)
理学院(65267)
管理学(64552)
管理学院(64097)
(49265)
(46991)
科学(45542)
(41336)
研究所(36935)
中心(36351)
财经(35340)
(33772)
北京(32670)
(32235)
经济学(31405)
(31400)
(30338)
师范(30107)
(29144)
经济学院(27965)
(27577)
财经大学(26143)
业大(25414)
基金
项目(129589)
科学(102745)
研究(99855)
基金(94072)
(80939)
国家(80204)
科学基金(68295)
社会(65563)
社会科(62191)
社会科学(62178)
基金项目(48186)
(48060)
教育(45251)
(41054)
自然(40073)
编号(39633)
自然科(39128)
自然科学(39119)
资助(39078)
自然科学基金(38448)
成果(33959)
(33592)
(30103)
重点(29588)
课题(28952)
发展(27986)
国家社会(27884)
(27528)
中国(27130)
(26793)
期刊
(123343)
经济(123343)
研究(75509)
中国(53685)
(36978)
管理(36144)
(30394)
科学(29779)
学报(28720)
教育(28032)
(26338)
金融(26338)
大学(22887)
学学(20977)
农业(20906)
经济研究(19897)
技术(19298)
财经(19059)
业经(18481)
(16742)
问题(15611)
(14286)
国际(13697)
世界(13681)
(13637)
技术经济(11303)
图书(10913)
现代(10553)
(10056)
论坛(10056)
共检索到364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晶  张子靖  
中国企业管理理论领域从不同视角发展的企业软实力理论,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意识"、"品牌情结"和"和谐观"。软实力理论的这一发展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重视软性资源的"资源观",以及软实力理论本身与资源基础理论相契合的结果,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唐小华  
文章认为 ,从总体上看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是正相反对的。市场经济以功利原则为主导 ,而儒家却主张排斥功利的道义论 ;现代社会提倡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 ,而儒家却求“和谐”、崇“中庸” ;现代社会倡导民主 ,而儒家的等级制恰恰是专制主义 ;现代经济以法制为基础 ,而儒家伦理却主张人治。所有这些都表明 ,中国的企业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文涛  李东红  王以华  
本文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分为3个层次,认为对基层员工管理的中心在于"法"字,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法的作用;对中层干部管理的中心在于"忠"字,中国人并不忠于专业和企业,而是忠于自己的信念。要使中层干部忠于上级,儒家用"德治"而法家则用"权治";而高层领导管理的中心则是一个"道"字,道体现了中国企业家做人和做企业的合一,以及对提升人格境界的追求。高层领导团体管理的关键在于志同道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磊  
试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税收法制的影响□王磊新时期治税思想高度地概括为“法治、公平、文明、效率”八字方针,其核心是依法治税。依法治税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建国后又实行了多年高度集中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阎守诚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文涛  朱大为  王以华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分析和梳理,发现中国传统管理可分为4种方式,这4种管理方式构成了管理的四个层次:第一层,力的管理,包括有形之力——权,无形之力——势;第二层,智的管理,包括法和术;第三层,德的管理,包括仁、义、礼、信;第四层,道的管理,包括明心见性和无为而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涛  王姝黛  
中华文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制度体系决定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表现在本位、重点、文化思维上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中央集权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和儒家伦理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三大特征。中国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历史关系和可持续性,也必然影响今后中国道路的发展。本文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与中国发展道路之间的历史关联的探讨,有助于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特征和延续性,更有助于认识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郑建明  王迎春  
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等人校书,历20年而有《别录》、《七略》问世,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基础。若从汉代算起,目录学发展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研究目录学的著作历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海华  魏瑶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产生了统计学思想萌芽,战国时期更是有了较系统的思想,然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到了近代,更是远远的落后于欧美国家。其中的原因,除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沈立  
河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在教育与管理的交叉领域有两个学科——管理教育与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管理姐妹学科的管理教育在教育学术界很少被人关注。作者本科就读北师大教育系,也是国内第一批MBA毕业生,同时长期在大型国企从事管理教育的实践工作,在回北师大攻读博士学位与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具有从事管理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与实践积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志勇  张朋朋  刘凯  
文章将员工划分为高层、中层及低层三个层次,探究与三层次员工相对应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文中认为,不同的员工层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其相应的管理思想,对管理每一员工层次所强调的中心也不同。具体来说,对于基层员工,管理的中心在于"法",以制度为约束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中层,管理的中心在于"忠",管理方式主要在于"德治";对于高层,管理的中心在于"道",关键在于"修己""王道"。并且"情"与"理"必须得贯穿在整个员工层次的管理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文臻   刘冬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生态自然观维度、生态价值观维度以及生态文明观维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命题基础上,科学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背景下,创造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本着“革故鼎新”“民为邦本”的原则,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以及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举措。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文臻   刘冬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生态自然观维度、生态价值观维度以及生态文明观维度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命题基础上,科学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背景下,创造性构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本着“革故鼎新”“民为邦本”的原则,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进一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理方式,以及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实践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洁  
文化自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增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队伍培养为关键,有效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