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4)
2023(8316)
2022(6987)
2021(6189)
2020(5017)
2019(11315)
2018(11224)
2017(21791)
2016(11580)
2015(12984)
2014(13169)
2013(13212)
2012(12772)
2011(11861)
2010(12263)
2009(11315)
2008(11147)
2007(10066)
2006(9335)
2005(8640)
作者
(35453)
(29646)
(29577)
(27782)
(18656)
(14110)
(13459)
(11614)
(11250)
(10735)
(10057)
(9843)
(9669)
(9472)
(9272)
(8882)
(8805)
(8526)
(8435)
(8326)
(7620)
(7311)
(7157)
(6677)
(6663)
(6621)
(6606)
(6487)
(6073)
(5802)
学科
(62433)
经济(62384)
管理(35924)
(32447)
(25357)
企业(25357)
地方(21698)
中国(19043)
方法(18894)
(16774)
数学(15567)
业经(15531)
数学方法(15478)
环境(15178)
地方经济(12967)
(12026)
农业(11497)
产业(11309)
(11184)
技术(10282)
(10262)
资源(9904)
(9835)
(9778)
(9713)
金融(9713)
(9587)
贸易(9576)
(9356)
银行(9341)
机构
学院(174645)
大学(171559)
(76455)
经济(74898)
管理(65964)
研究(65733)
理学(55679)
理学院(54997)
管理学(54189)
管理学院(53880)
中国(49738)
科学(39614)
(38305)
(34098)
(32881)
研究所(30680)
中心(28965)
(28557)
(28163)
财经(25398)
(25197)
北京(25026)
师范(24988)
业大(23835)
(23823)
(23133)
经济学(22855)
(22830)
农业(21934)
(20761)
基金
项目(112057)
科学(88765)
研究(84200)
基金(79214)
(68559)
国家(67946)
科学基金(58073)
社会(54774)
社会科(52074)
社会科学(52061)
(45807)
基金项目(41964)
(37304)
教育(36449)
自然(35299)
自然科(34270)
自然科学(34261)
编号(34075)
自然科学基金(33647)
(31883)
资助(31663)
成果(27206)
发展(26179)
(25732)
重点(25599)
课题(24295)
(24004)
(23664)
国家社会(22522)
创新(22102)
期刊
(95139)
经济(95139)
研究(54049)
中国(42037)
(27374)
管理(26420)
科学(25058)
学报(24485)
(23359)
教育(19598)
农业(19017)
大学(18139)
业经(17692)
(17304)
金融(17304)
学学(16777)
技术(15487)
经济研究(14889)
问题(12602)
财经(12367)
资源(11307)
(10891)
图书(10223)
(10178)
商业(9686)
技术经济(9463)
(8967)
科技(8839)
(8712)
论坛(8712)
共检索到281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劲松  
新能源既是资源,同时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资源、环境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表现在可再生性、系统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流动性、稀缺程度与产权界定难易等方面,联系则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分析,表现在熵循环上的关联。这些给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启示是:新能源的开发要保护好环境,顺应自然;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快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技术研发;同时还要进行相关制度建设,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保驾护航。最终,要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打破资源环境界线的生态经济系统,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辜胜阻  王晓杰  
新能源具有环保、安全、清洁的优点,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极强的绿色的但目前仍十分弱小的产业,属于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性高技术、自然垄断性产业。要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倡导绿色消费,实行有保有压的发展思路,通过对污染型的化石能源的抑制来促进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创造市场需求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培育本国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管理上的部门分割和体制上的不协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小平  
当前,能源危机、能源价格上涨和能源过度使用等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发展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经成为现代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目的旨在解决世界能源危机问题。在分析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研究了价格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莉  孙兆东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事实上,碳金融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买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未来5年碳交易量每年都将超过2亿吨。中国新能源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树民  
发展新能源是国家在当前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应对之策。本文从探索发展新能源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借鉴国外发展新能源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伟  
本文目的是对日本新能源产业进行全面分析并与中国进行比较,以从中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教训。文章首先比较分析日本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起步较早的日本目前在新能源产业的生产和推广方面都在逐步丧失领先地位,2010年的发展目标将很难实现,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展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取得了超预期增长。但是,中日两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都面临着高成本、入网难两个短期难以逾越的障碍。文章分析了问题形成的根源,并比较了中日两国为克服这些障碍所采取的补贴、税收和监管等政策措施,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的设计更完善,但在政策执行力方面中国与日本还存在一定差距。最后,文章提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柳钦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要为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专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组建新能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拓宽新能源产业融资渠道;推进与新能源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新能源和金融创新的双赢;等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鸿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阳泉市分行(以下简称阳泉市分行)加大货币政策总量以及结构功能传导和落地力度,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强化对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但也存在一些制约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福君  杨公进  
一、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山东省德州市新能源产业整体水平居国内前列。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129家,总资产250亿元,从业人员4万多人,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税45亿元,增长22%;实现利润26亿元,增长21%。1.太阳能光热产业。全市太阳能利用及相关企业已发展到100余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注册资金3亿多元,固定资产总值近20亿元,重点企业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利税总额6.5亿元;年推广集热器面积300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北美的两倍多,占全国的1/10左右,年增速超过2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钦  
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并取得成效。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目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将坚持系统谋划、节能优先、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持续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以保障我国能源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红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山西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 ,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推动山西能源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我省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慧超  孙丽云  崔婷  
以风电产业为例,构建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支撑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多数省份内环境支撑能力并不均衡,这在广东、内蒙古、江苏、北京等环境支撑能力较高的省份内部尤为突出;综合环境支撑能力排名靠前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它省份环境支撑能力较为接近且得分较低;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等途径为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慧超  孙丽云  崔婷  
以风电产业为例,构建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支撑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多数省份内环境支撑能力并不均衡,这在广东、内蒙古、江苏、北京等环境支撑能力较高的省份内部尤为突出;综合环境支撑能力排名靠前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它省份环境支撑能力较为接近且得分较低;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环境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等途径为我国风电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福臣  赵楠  
基于能源替代动态博弈视阀,建立双寡头厂商博弈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探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开发动因。结果发现:(1)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能源总产出增长率主要取决技术积累效应和市场博弈效应的大小,而能源折旧率抑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替代率则相反;(2)在能源市场中,总存有稳态路径让知识资本和R&D投入促使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向鞍点均衡;(3)技术开发是知识资本和R&D投入增长的动力,正向调节新能源产业发展,促使新能源产量较高于传统化石能源剩余储量和价格较低于传统化石能源价格。因此,为发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加快技术开发的开发创新,提高知识资本和R&D投入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素利  石芬芬  
从科技创新、标准化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机理出发,并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分析标准化、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进而综合利用协整理论,以1990—2017年标准化、科技创新及新能源发展的数据为样本,对标准化、科技创新与新能源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依据实证结果从科技创新及标准化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