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5)
2023(7070)
2022(5981)
2021(5681)
2020(4845)
2019(11061)
2018(11135)
2017(22300)
2016(12121)
2015(13815)
2014(14104)
2013(13983)
2012(13065)
2011(12065)
2010(12250)
2009(12002)
2008(12054)
2007(11114)
2006(10246)
2005(9837)
作者
(35017)
(28841)
(28798)
(27712)
(18375)
(13603)
(13263)
(10945)
(10923)
(10483)
(9936)
(9654)
(9356)
(9329)
(9203)
(8984)
(8468)
(8465)
(8432)
(8385)
(7512)
(7049)
(6868)
(6639)
(6622)
(6588)
(6527)
(6504)
(5805)
(5612)
学科
(44797)
经济(44710)
管理(38892)
(34215)
(28829)
企业(28829)
(22747)
(20187)
银行(20041)
方法(19276)
(18741)
数学(16841)
数学方法(16632)
中国(15970)
(15653)
(13008)
制度(12977)
(12833)
金融(12831)
(11888)
(11731)
业经(10524)
业务(10236)
体制(10213)
(9706)
贸易(9694)
(9524)
银行制(8900)
(8820)
财务(8799)
机构
大学(179973)
学院(175864)
(76191)
经济(74475)
管理(66178)
研究(59192)
理学(55303)
理学院(54674)
管理学(53938)
中国(53682)
管理学院(53598)
(43212)
(38708)
财经(32806)
科学(31527)
(29571)
(29449)
(28014)
中心(27946)
研究所(25799)
(25482)
北京(25150)
经济学(24602)
财经大学(24428)
(24179)
银行(23210)
(22439)
(22419)
师范(22247)
经济学院(22172)
基金
项目(104694)
科学(82757)
研究(80277)
基金(76760)
(65274)
国家(64750)
科学基金(55197)
社会(51679)
社会科(49021)
社会科学(49011)
基金项目(39948)
(39049)
教育(38100)
(33708)
自然(33418)
编号(32954)
自然科(32571)
自然科学(32564)
自然科学基金(32004)
资助(31654)
成果(29048)
(25751)
(25133)
重点(23771)
课题(23443)
教育部(22128)
(21844)
(21763)
(21704)
国家社会(21626)
期刊
(88083)
经济(88083)
研究(63166)
中国(40097)
(34688)
金融(34688)
(33978)
管理(26724)
(23297)
学报(22845)
科学(22221)
教育(21872)
大学(18386)
财经(17524)
学学(17171)
(14895)
技术(14327)
经济研究(14055)
业经(13483)
农业(13459)
问题(12362)
(10940)
理论(10826)
国际(10027)
实践(9711)
(9711)
现代(8363)
技术经济(8209)
商业(7979)
(7873)
共检索到290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卢玉梅  王延华  孙静怡  
资格框架作为一种资格的等级制度,在实现资格互认与转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可,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梳理分析资格框架国际实践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建立我国学习成果框架,确定框架等级、等级描述、学习成果类型及其所属领域,以此整合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为实现继续教育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奠定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资格指通过接受一定教育后所获得的一系列证书、文凭或头衔的总称,其主要目的是向雇主和社会证明个体达到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发展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将建立涵盖范围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完善、有利于不同教育间学分转换和学生流动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作为现代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如英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建立了包括9个层次,涵盖中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养成(如学徒制)以及职业和专业高等教育的资格与学分框架,并实现了这一框架与高等教育资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娥  李燕燕  
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架构的形成是在结合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和世界经济的局势发展,不断修正和完善的。总的来说,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是朝着比较平等的方向发展,但是,其背后市场进入虽放宽了,市场监管则加强了。当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条件下,美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制度框架变更和演进对于我国监管制度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伟远  谢青松  
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的目的是构建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之间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虽然我国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已经有10多年了,但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完善,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不尽人意。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出台,破解了我国资历框架、学习成果认证、学分银行建设中长期遇到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沟通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难以融通的难题;二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序列的纵向衔接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了职业教育系统缺乏上升通道的难题;三是新《职业教育法》为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历等级维度提供了标准,破解了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维度设立的难题;四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破解了资历框架下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岗位要求脱节的难题;五是新《职业教育法》为职业培训机构设立提供了质量要求,破解了资历框架下学习成果认证的范围和方法的难题;六是新《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境外学习成果互认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我国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提出了国际化要求。我国将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有效地推动基于资历框架标准和学习成果认证基础上的学分银行建设的全面开展和有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浩泉  陈岸涛  
国务院"职教20条"对我国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提出了方向性目标,从资历框架的大背景看,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还存在职业发展体系与资格制度的"双轨制"、职业标准体系与资格制度的"相分离"、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学位的"两条线"、职业资格证书与国际资格的"难互认"等困境,借鉴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基于国家资历框架的职业资格制度国际经验,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建设基础,科学界定职业资格制度,顶层设计资格资历的等值等级,统筹考虑沟通衔接转换办法,建立职业资格考评质量机制,将能够推进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框架的建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鹏  
从"学分银行"的构建理论谈起,阐述了我国成人教育"学分银行"的构建原则:致力于为终身教育服务、符合自由开放的属性特征、规则制定要恪守公平公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分银行"的成人教育框架设计思路:在时间维度上构建成人教育的学分累积系统、在空间维度上构建成人教育的学分兑换系统、建立成人教育的统一学分管理网络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宗礼  张科丽  
基于学习成果的高职教育学分制以学习者实际获得的学习成果为衡量依据,强调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该学分制由单元学习成果、职业资格描述、谅解备忘录和学习协议、确定学分四个要素构成,可以实现对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时间所获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和积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宗礼  张科丽  
基于学习成果的高职教育学分制以学习者实际获得的学习成果为衡量依据,强调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该学分制由单元学习成果、职业资格描述、谅解备忘录和学习协议、确定学分四个要素构成,可以实现对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学习时间所获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和积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鹏飞  
消费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商业银行是消费信用的主要经营者,但是消费信用领域面临着的矛盾和冲突,导致消费信用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消费信用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消费信用的内在风险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商业银行自身、借款人三大方面,借鉴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这些风险因素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对消费信用的风险管理应该着重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曾山  
抵押品政策的实施在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的同时,也推高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管理指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在抵押品制度框架的构建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在分析人民银行抵押品价值评估及预先备案制度、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抵押品制度框架的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梁洪基  何超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其商业银行未能以充足性、即时性的方式对资产进行重组,出现了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基本法律原则的信贷资产,致使这些资产出现了呆账、流动停滞等症结。这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产耗损,减少头寸,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混乱局面。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诸多弊端,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一直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银监会明确了不良资产的风险规制工作要点,提出监测和核查是不良资产控制的关键,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华辉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符合条件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在按规定缴纳保险费后。存款保险机构对其吸收的存款给予保险,一旦存款类金融机构倒闭破产,存款者可得到一定比例的赔偿。存款保险是一种独特的保险形式,它为存款者提供灾难事件的保险要求权,同时采取措施尽力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具有事前监管和事后处理的双重职能,它的第一职能是国家银行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时间不长,且在发展之中,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更是一项新事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银行业先进的经验和举措,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海东  邓小华  
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诸多实践探索中,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作为两项制度创新形式受到格外重视。本文重点梳理了过去一段时期以来,这两项新制度在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下的建设探索情况。以部分先行试点地区或机构为例,系统分析了我国新制度探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遇到的问题与阻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的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远企  
改革开放40年来,从最初的少数几家行政管理体制下的国家专业银行,到今天上千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脱胎换骨,在资产规模、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盈利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一蜕变中,我国银行监管结合银行业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尤其是国际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