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9)
2023(5488)
2022(4362)
2021(4052)
2020(3385)
2019(7868)
2018(7252)
2017(15252)
2016(7813)
2015(8849)
2014(8594)
2013(8718)
2012(7760)
2011(6662)
2010(6962)
2009(7200)
2008(6573)
2007(6073)
2006(5482)
2005(5116)
作者
(19838)
(16448)
(16430)
(15721)
(10703)
(7945)
(7694)
(6435)
(6151)
(5849)
(5510)
(5498)
(5358)
(5224)
(5144)
(5029)
(4961)
(4789)
(4768)
(4505)
(4169)
(4076)
(3842)
(3802)
(3750)
(3745)
(3653)
(3515)
(3281)
(3225)
学科
(36502)
(34019)
企业(34019)
(31838)
经济(31805)
管理(31569)
(25925)
金融(25925)
(22877)
银行(22877)
(22139)
(19143)
(16706)
财务(16690)
财务管理(16671)
中国(16463)
企业财务(15819)
方法(15368)
数学(13665)
数学方法(13609)
(12439)
中国金融(11053)
业经(8348)
(8101)
体制(7431)
(7375)
地方(7097)
理论(5846)
农业(5726)
公司(5256)
机构
学院(108394)
大学(107604)
(50618)
经济(49685)
管理(44361)
理学(38028)
理学院(37781)
管理学(37435)
管理学院(37247)
中国(33706)
研究(30466)
(29114)
财经(23089)
(21001)
(20673)
(19136)
金融(18772)
财经大学(17703)
(17579)
经济学(17054)
中心(16955)
银行(16916)
(15845)
经济学院(15508)
(15259)
商学(14437)
人民(14382)
商学院(14348)
(13862)
科学(13398)
基金
项目(65526)
科学(52908)
基金(50061)
研究(49903)
(41166)
国家(40794)
科学基金(37073)
社会(34395)
社会科(32877)
社会科学(32872)
基金项目(26250)
(24639)
教育(23099)
自然(22722)
自然科(22235)
自然科学(22233)
自然科学基金(21886)
资助(21476)
(19998)
编号(19524)
成果(16583)
(15679)
(14743)
教育部(14597)
人文(14507)
重点(14495)
(14487)
国家社会(14405)
(13527)
创新(13450)
期刊
(52222)
经济(52222)
研究(34374)
(31433)
金融(31433)
(27442)
中国(18859)
管理(17154)
财经(12757)
学报(11436)
科学(11189)
(10694)
(10078)
大学(9969)
学学(9726)
财会(9329)
经济研究(8883)
技术(7819)
会计(7651)
业经(7158)
问题(6462)
理论(6255)
通讯(6208)
会通(6207)
教育(5975)
国际(5808)
(5560)
实践(5465)
(5465)
农业(5409)
共检索到169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琳  刘百芳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悖离“啄食顺序理论”的关键原因在于资本成本的内涵存在制度性的割裂:一方面理论上已经接受了现代财务思想中作为投资者必要报酬率的资本成本,但另一方面实践中大部分人还是将资本成本视为企业融资时的资金筹集费和占用费。本文利用数学模型证明了对资本成本的不同解读才是导致国内外融资偏好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梅  
按照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顺序应是内部资金优先,债券融资次之,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则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重短期债券融资、轻长期债权融资"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其成因,提出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马崇明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定性与定量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指出了过度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玉梅  何涛  
本文在对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直接原因是股权资本成本的软约束性导致股权再融资的成本过低 ,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结构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进行规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世辉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既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也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外公司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情况,而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单从融资成本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能因增发新股和配股从流通股股东攫取特殊利益,公司经理因股权融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小、可支配现金多、职位消费有保障,而因债务融资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和职业风险,从而使经理人偏好股权融资而不偏好于负债融资。经理人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因素,信息失灵、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更加剧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泽忠  邹宏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了一种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说的方法,同时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证据。虽然总体上国有股、法人股和外资股比例对上市公司总的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国有控股公司的长期负债率要高于非国有公司。这些结果与"国有股比重高—内部人控制—股权融资偏好"的逻辑不符。在发达国家研究公司财务杠杆决定因素时经常采用的变量,如公司规模、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机会和获利能力等,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同样重要,并有着相似的作用。然而,这些决定因素对公司财务杠杆的作用方式却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结果不尽相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本强  江可申  
首次提出融资偏好度概念,并建立了融资偏好度模型,讨论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期望对于其融资偏好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负效应,影响力度与其资产负债率大小相关;融资期望对其融资偏好度具有显著正效应。因此,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主要是其过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和过高的资本融资期望值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斌  易伟明  
后危机时代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加快融资速度,以形成良好的资本结构。本文从后危机时代资本市场的特点出发,通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现状的分析,找出制度和非制度的因素,并从大力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对"内部人"约束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优化资本结构的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雪芳  何德旭  
对2001—2004年相关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比重和每股净资产值五个变量,对公司是否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其他三个变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对可转换债券的选择基本上是理性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正飞  叶康涛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对此 ,理论界一般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然而 ,本文分析表明 ,融资成本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为此 ,我们进一步采用Logit模型 ,从融资成本、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代理成本和控制权等因素多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 ,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但本文研究未发现企业破产风险和成长性指标对企业融资决策有影响。同时 ,本文研究还发现 ,股权融资成本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概率正相关。本文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郑祖玄  赵涛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真实状况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前人的部分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误用数据导致研究结果与事实背离;其二是不恰当地使用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特殊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受到融资政策的限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仅仅是这种限制性政策的反映,而不是公司在融资方式之间权衡的结果。上市公司并不具备股权融资偏好,也不具有最优资本结构,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过度融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勇  
现有研究文献大多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历年统计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存在所谓的"股权融资偏好"和"最优资本结构",而是具有"偏好融资"的行为特征。现行金融体制缺陷抑制了企业的融资,是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融资"的制度根源。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雪蓉  钱大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张岗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文中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剑梅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