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5)
2023(6551)
2022(5339)
2021(4853)
2020(3847)
2019(8552)
2018(8395)
2017(15669)
2016(7980)
2015(8312)
2014(7996)
2013(8073)
2012(7433)
2011(6507)
2010(6571)
2009(5933)
2008(5933)
2007(5320)
2006(4542)
2005(4052)
作者
(21745)
(17958)
(17934)
(16927)
(11496)
(8460)
(8077)
(6820)
(6649)
(6346)
(5956)
(5904)
(5863)
(5763)
(5750)
(5728)
(5363)
(5334)
(5085)
(4950)
(4406)
(4238)
(4196)
(4173)
(4059)
(3991)
(3963)
(3902)
(3554)
(3477)
学科
(31354)
管理(30693)
(29560)
企业(29560)
(28378)
经济(28358)
方法(14049)
技术(13982)
数学(11968)
数学方法(11915)
技术管理(11507)
(9653)
中国(8172)
业经(8090)
(7645)
银行(7640)
(7211)
(7203)
财务(7200)
财务管理(7186)
企业财务(6968)
(6841)
金融(6841)
(6539)
(6016)
贸易(6007)
理论(5900)
(5880)
(5421)
产业(4916)
机构
学院(109271)
大学(109048)
(48432)
经济(47584)
管理(45231)
理学(38689)
理学院(38350)
管理学(37928)
管理学院(37719)
研究(33542)
中国(30847)
(24602)
(20986)
财经(19181)
科学(18496)
(17464)
中心(16905)
(16474)
(15748)
经济学(15694)
财经大学(14543)
经济学院(14186)
研究所(14004)
商学(13770)
(13726)
商学院(13613)
(13555)
金融(13420)
(13374)
业大(13192)
基金
项目(74042)
科学(61287)
基金(56217)
研究(54830)
(48347)
国家(47947)
科学基金(43292)
社会(37337)
社会科(35776)
社会科学(35771)
(29780)
基金项目(29447)
自然(27394)
自然科(26836)
自然科学(26835)
自然科学基金(26451)
教育(25115)
(24636)
(23003)
资助(21185)
创新(20382)
编号(19949)
重点(16684)
国家社会(16253)
(16239)
(16180)
成果(15832)
(15579)
(15508)
教育部(14605)
期刊
(48585)
经济(48585)
研究(34305)
中国(23573)
(20766)
(20700)
金融(20700)
管理(20435)
科学(14603)
学报(14188)
(11660)
大学(11241)
教育(10879)
学学(10718)
技术(10288)
财经(9985)
经济研究(8583)
(8576)
科技(8125)
业经(7137)
农业(7099)
技术经济(6761)
(5697)
(5689)
问题(5689)
财会(5608)
理论(5456)
国际(5100)
(4960)
论坛(4960)
共检索到167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刚   方明浩   潘登  
“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是主流货币理论的重要基础。英国学者乔西·瑞安-柯林斯等人和中国学者孙国峰等人认为,“存款创造贷款”的原理存在根本性错误,用于存款的货币均为贷款的产物,因此,不是“存款创造贷款”而是“贷款创造存款”,银行可以无限地凭空创造贷款。本文对这一认识寻根溯源,指出其中的偏颇之处。“贷款创造存款”的认识,从麦克鲁德算起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但它并不符合信用货币创造和资产负债表复式记账的内在机理。商业银行贷款以有款可贷为前提;在无款可贷条件下,贷款合同只是一纸空文。在实施贷款行为中,资金应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账户划到客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从资金流程角度看,这是“存款创造存款”过程。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看,不论是“发行货币”还是收取“存准”、吸收超额存款准备金都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有了资金来源,才能有效地开展贷款、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资金使用”,这一切操作都建立在真实资金的基础上,并非无中生有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创造贷款”与“贷款创造存款”之争在理论逻辑中无解,要解开这一死结,需要回到历史起点。人民币最初入市是与边币和旧币的兑换,初始信用货币并非来自贷款;银行券的问世建立在贵金属货币准备的基础上,并非来自贷款。如果银行可以凭空创造贷款,则不存在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也不存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同时,利率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理论、货币政策理论、汇率理论等均将失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鸿  赵一鸣  宁昊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稳经济质效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创新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本文对当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探讨其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体现,通过分析2018年以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发现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经济复苏中起到显著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金华  
国家资产负债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结构,反映国内主要经济体资产与负债状况的核算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被提到空前的高度,很有必要加快编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是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理论依据之一,部门分类和资产负债分类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核算表、账户、矩阵是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工具,据此,笔者对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构建元素、基本表式,运用原理进行理论探讨和逻辑思考。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肖萌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口径,按月对外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但并不对各资产负债项目的构成,以及各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行说明,导致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形成了多种解读。本文参照前人的分析,结合公开媒体中披露的信息,对2002年至2014年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的各个科目构成及历史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试图厘清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内在逻辑。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冯聪  董为红  
从"资源利用—保护责任"相对应的逻辑出发,提出了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的思路,界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行为与资产负债的变化关系,指出由于负债表中评估方法与个体评估应有所不同,可借鉴定级估价的思路并进行拓展。初步设计了负债表编制的框架,最后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研究与实践同步推进,逐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不断夯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数据基础;优先编制重点生态区域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立足自然资源管理职能,研究与相关工作衔接问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延伟  李少伟  曲平  吕慧珍  
为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自2013年初,央行陆续推出SLO、SLF、MLF、PSL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冲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收缩、优化了资产负债表结构、提升了央行资产质量,应通过丰富资产负债表科目、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完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丹  张国营  祭增学  刘玉琢  
本文讨论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特别侧重于欧央行的经验,同时也介绍了其他货币当局的做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银行开始通过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组成来实施多种干预措施。欧央行在发挥其物价稳定职能中,也实施了上述措施。欧元体系资产负债表的使用也因此从相对被动转化为更加主动,即主动管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规模和组成,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培新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利用各种手段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危机,支持了经济企稳复苏。危机时期美联储的一系列激进和创造性的政策措施大多体现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上。通过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到美国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趋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延伟  李少伟  曲平  吕慧珍  
为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自2013年初,央行陆续推出SLO、SLF、MLF、PSL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冲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收缩、优化了资产负债表结构、提升了央行资产质量,应通过丰富资产负债表科目、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完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俊民  尹月丽  
中央银行作为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之一,其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结果都集中体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文章以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作为切入点,选取了200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月度数据,对央行资产负债有关项目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透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来解读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关系,且目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中准备金率调整和央行票据操作是相对有效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敏  高柳  马雷  
本文使用2000-2009年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为:在我国,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信贷紧缩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非常显著;而在信贷扩张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明显小于紧缩时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海涛  
1999年以来,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规模膨胀迅速,与国民经济规模不协调。货币当局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在全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过高,吸收存款准备金和发行央行票据的资金成本高于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文章建议全面评估货币当局资产负债项目的安全性、成本和收益,提高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质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  郭新明  高爱武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未来一段时间内去杠杆将会成为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去杠杆因素纳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框架,并构建DSGE模型模拟分析资产负债表衰退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四类有代表性的去杠杆方式如何作用于这种影响,最后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延伟  李少伟  曲平  吕慧珍  
为应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自2013年初,央行陆续推出SLO、SLF、MLF、PSL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冲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收缩、优化了资产负债表结构、提升了央行资产质量,应通过丰富资产负债表科目、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完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洋天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对稳定金融市场并促使经济走上复苏的轨道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考察,首先研究了资产负债表渠道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次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为例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转机理,最后分析了量化宽松的潜在影响、退出机制及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