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5)
- 2023(7518)
- 2022(6391)
- 2021(6418)
- 2020(5481)
- 2019(13228)
- 2018(13097)
- 2017(25404)
- 2016(13488)
- 2015(15786)
- 2014(15518)
- 2013(15518)
- 2012(13899)
- 2011(12652)
- 2010(12692)
- 2009(12026)
- 2008(12316)
- 2007(10950)
- 2006(9861)
- 2005(9189)
- 学科
- 济(56712)
- 经济(56665)
- 管理(45068)
- 业(38243)
- 企(33723)
- 企业(33723)
- 方法(30717)
- 数学(27819)
- 数学方法(27338)
- 银(20116)
- 银行(19971)
- 行(18546)
- 制(18291)
- 中国(17335)
- 财(15919)
- 贸(12721)
- 贸易(12708)
- 易(12522)
- 融(12386)
- 金融(12386)
- 农(11565)
- 度(11537)
- 制度(11524)
- 务(10819)
- 财务(10771)
- 财务管理(10744)
- 业务(10683)
- 业经(10537)
- 企业财务(10148)
- 银行制(9115)
- 机构
- 大学(187112)
- 学院(184536)
- 济(85400)
- 经济(83780)
- 管理(76154)
- 理学(63061)
- 理学院(62440)
- 研究(62047)
- 管理学(61410)
- 管理学院(61047)
- 中国(60546)
- 财(41238)
- 京(41221)
- 科学(33749)
- 财经(31949)
- 所(30516)
- 中心(30087)
- 经(29328)
- 经济学(27598)
- 研究所(27406)
- 江(27322)
- 北京(27062)
- 农(25390)
- 经济学院(24777)
- 财经大学(24112)
- 银(23782)
- 银行(22790)
- 州(22433)
- 业大(22068)
- 院(21940)
- 基金
- 项目(114906)
- 科学(91388)
- 基金(86800)
- 研究(84108)
- 家(75011)
- 国家(74509)
- 科学基金(64716)
- 社会(54989)
- 社会科(52489)
- 社会科学(52477)
- 基金项目(44022)
- 自然(41427)
- 自然科(40492)
- 自然科学(40485)
- 省(40419)
- 自然科学基金(39797)
- 教育(39335)
- 资助(38677)
- 划(35109)
- 编号(32374)
- 部(27299)
- 成果(26388)
- 重点(25723)
- 国家社会(24059)
- 教育部(24018)
- 中国(23925)
- 创(23587)
- 发(23201)
- 人文(22686)
- 大学(22513)
共检索到29893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丽萍 杨戈
在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中的通道模式和资金池资产池模式后,从资管业务重新测算影子银行规模。随后,从资管业务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个层面测算中国影子银行中的通道规模和空转规模,说明资产管理业务中隐藏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支持和规范资管业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资产管理业务 通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中国式影子银行由商业银行系统内的影子银行业务、具有"类银行"特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发挥债务融资功能的非正规金融活动构成。2012年底,我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约22.76万亿元,"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的狭义影子银行约11.68万亿元。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与社会资金链上最为脆弱的一环,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民间借贷三大风险点较为集中,是重大风险隐患。在当前"实体增速下行、金融风险上行"的形势下,要加强影子银行的预防性监管,将其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理财 信托 民间借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先明 权威
本文基于所构建的TVP-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对金融资产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增加对商业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房地产价格、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具有正向冲击。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使经济系统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的冲击响应具有时变性。由于信息传导需要时间,因此影子银行规模变动的溢出效应具有时滞性。因此,应规范与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在发挥其配置金融资源功能的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蕾 浦正宁 傅佳莎
文章在测度2002—2017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基础上,建立VECM模型分析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环境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依然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尤其是未观测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较大,说明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明显的体制烙印。金融市场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较小,与中国影子银行缺乏证券化过程相吻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 双重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封思贤 居维维 吴越
合理规模内的影子银行发展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并鼓励金融创新,但超规模的影子银行体系将会对我国正规的金融体系形成严峻挑战,降低货币政策效率并大幅提升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正确估算影子银行当前发展的规模是我国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政策的首要前提。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界定,然后根据影子银行的界定范围确定了影子银行的测算方法,随后基于1991~2012年的年度数据测算得到了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结果表明:1991~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一直呈现增长态势,2009年以来更是增长迅速并在2012年底达到了35.30万亿元。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迫在眉睫。
关键词:
影子银行 信贷规模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裴平 印文
近十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信用创造规模迅速扩大,这虽然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为国内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安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对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突破相关文献所做的研究,根据影子银行的基本属性,将中国影子银行划分为金融机构类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类影子银行,并以信用创造为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这两类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较为合理的测算方法,选取2003~2012年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期内中国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规模进行了具体测算,最后还提出了趋利避害、促进中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召 郑建峡 刘俊奇 喻微锋
通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国内影子银行的影响,基于2011—2019年我国173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和DID模型实证分析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降低了国内影子银行规模;(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风险约束"和缓解"融资约束"途径可以降低国内影子银行规模;(3)宏观货币政策环境的调节机制表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影子银行规模的效果;(4)微观银行特征异质性表明,大型、高资产规模、低资本充足率的银行更能降低影子银行的规模;(5)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实施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影子银行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慧 王军
文章构建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估算了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数。随后以2007—2015年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影子银行规模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其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强 张青超 眭悦
影子银行的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结构、市场机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层次结构、存在形态、核心功能都与外国影子银行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在厘清我国影子银行构成及其规模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规模 监管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2003-2014年,中央会议连续十年强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影子银行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效益及整个银行体系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基于对影子银行规模的估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2年影子银行规模对中国50家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效益正相关,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给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银行效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烁 虞力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面对各类商业银行在影子银行创造上不断加力以及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业现有格局演变的新形势,本文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实,结合2006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利率市场化程度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业产业集中度指标有负向影响,且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两类变量会加剧我国银行业竞争态势,对目前的行业格局有深入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阳 钱晓英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相关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焦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影子银行也不例外。一方面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贷路径,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督故而造成其附带的风险比较大,成为影响正统银行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应该如何定位并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成为文章论述的重点。通过搜集整理1992—2013年有关数据,构建了VEC模型,探讨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银行稳定性的动态影响,同时根据实证结果,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银行稳定性 VEC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莉莉 刘赛男 卢坤强 石广平
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宏观经济以及金融运行指标进行测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及其不同构成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银行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即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具有双重效应。同时,影子银行不同构成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主要构成部分如银行理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金融均与银行稳定性呈倒U型关系,而未贴现银行票据规模的增长会损害银行稳定性。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稳定性 倒U型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文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金融体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影子银行的较快发展,其规模迅速膨胀,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各类市场主体都牵涉其中。这些变化吸引了政策制订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给出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性定义,即依赖于银行信用、从事银行业务、但又没接受严格的银行业监管的金融业务,具体指传统的银行表内贷款和债券投资以外的,具备完整的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金融业务。本文逐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详细总结各类型业务的交易结构、业务主体、业务实质、资金来源、法律基础、资产负债表表示,准确测算了2002年至今影子银行总量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月度数据。只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着手加总,既完整地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全部业务,得到其宏观总量,又剔除了重复计算。本文测算数据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