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67)
- 2023(2412)
- 2022(2014)
- 2021(1940)
- 2020(1510)
- 2019(3708)
- 2018(3422)
- 2017(6586)
- 2016(3270)
- 2015(3750)
- 2014(3687)
- 2013(3439)
- 2012(3269)
- 2011(2941)
- 2010(3023)
- 2009(2685)
- 2008(2810)
- 2007(2277)
- 2006(2045)
- 2005(1877)
- 学科
- 贸(15963)
- 贸易(15955)
- 易(15503)
- 济(14905)
- 经济(14889)
- 业(7500)
- 方法(7373)
- 管理(7305)
- 企(6098)
- 企业(6098)
- 数学(6075)
- 数学方法(6046)
- 出(5897)
- 关系(5575)
- 出口(5363)
- 出口贸易(5363)
- 口(5363)
- 国际(3823)
- 财(3747)
- 中国(3624)
- 贸易关系(3512)
- 农(3414)
- 概况(3314)
- 进出(3230)
- 进出口(3230)
- 进出口贸易(3230)
- 各国(3198)
- 国贸(3026)
- 对外(3025)
- 国际贸易(2984)
- 机构
- 大学(47520)
- 学院(47253)
- 济(26667)
- 经济(26390)
- 研究(17364)
- 管理(15914)
- 理学(13910)
- 理学院(13785)
- 管理学(13637)
- 管理学院(13551)
- 中国(12445)
- 财(10781)
- 贸(9437)
- 经济学(9124)
- 京(9101)
- 财经(8888)
- 经济学院(8505)
- 经(8216)
- 所(8107)
- 科学(7516)
- 研究所(7230)
- 中心(7138)
- 国际(6936)
- 财经大学(6742)
- 院(6551)
- 贸易(6151)
- 江(6087)
- 商学(5730)
- 范(5729)
- 师范(5708)
共检索到72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刚刚公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在第四章专门分析了过去50年历史中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大幅度减少顺差规模的国际经验。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是阿布杜.阿比阿德(Abdul Abiad),丹尼尔.力(Daniel Leigh)和马克.特伦斯(Marco Terrones)。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巧玲 王奇 向筱
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国内资源环境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二氧化硫为例,分别运用基于IPPS产业排污系数与基于GDP总量排污强度等两种方法,计算了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地区和港澳地区的国际贸易中隐含的污染物排放。基于两种排污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8年期间我国与这四大贸易体的对外贸易顺差中隐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净进口,2008年二氧化硫污染净进口量分别达62.85万t和362.02万t。这表明我国贸易账户的顺差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账户的逆差为代价的。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单位贸易顺差中的环境逆差有所减小,但由于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加大,1998-2006年环...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贸易顺差 环境逆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霖 郑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孙云华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冬兰 徐璐 李玉强
文章以隐含"三废"作为测算对象,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核算了2001~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背后隐含的环境逆差值。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隐含"三废"净出口总量为隐含废水845.27亿吨,隐含废气73.44万亿标立方米,隐含固废5164.65万吨,分别占国内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废排放量的41.16%、23.10%、40.66%。
关键词:
环境逆差 隐含“三废”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磊 宋晓丹
根据WTO统计,以旅游消费金额计,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仅次于欧盟与美国)和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出境游市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也从1982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8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46%,常年都保持在高位增长态势。但是,我国虽说是旅游服务贸易大国,却还算不上强国,这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培源 胡日东
运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在商品分类层面研究美中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都是美中贸易逆差的"因",中国制成品的出口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美国进入中国的FDI,尤其是进入制造业的FDI越多,美中贸易逆差就越大;美中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它不仅不会在短期内消除,而且会随着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进一步转移而加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枝仲
2002年伊始,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贬值,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美元对欧元贬值达15%,对日元贬值达8%。美元贬值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持续多年的大规模贸易逆差所造成的贬值压力。美国贸易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袁冬梅
一国贸易逆差通常被认为会损害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入手,结合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理论、国际分工现状两个方面分析逆差与竞争力的关系,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增长与旺盛社会需求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国际分工、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物,由此反映出贸易逆差并未削弱美国竞争力。诸如日本、德国及印度等多国经验也显示贸易差额与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分离关系。因此,当前贸易差额已不能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标准。
关键词:
贸易逆差 国际竞争力 产业结构 国际分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晓雷
美国贸易逆差历来被认为主要来源于美国贸易伙伴对美国的不公平贸易壁垒和美国产业全球竞争力的下降。本文的分析说明,美国贸易逆差来源于美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储蓄-投资缺口,即内部失衡导致外部失衡。美国的分析家和政治家大都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毒药,”因而建议美国政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治理贸易逆差。本文以相对贸易逆差作为基本分析工具,运用统计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近1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没有理由认为贸易逆差恶化了美国经济和就业,贸易保护主义也不能治理美国的贸易逆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穆良平 张静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彬 江海潮
中美两国贸易逆差是中美经济和政治外交博弈互动的结果,并由中美两国经济内生力量和政治外交力量共同决定。实证模型表明:(1)中美两国贸易逆差扩大是两国外交重要的驱动力量;(2)中美两国总外交具有缩小贸易逆差、平衡两国贸易的效应,而中美两国双边访问、双边协商和外交声明的贸易平衡效应具有边际不对称性和时滞性;(3)中美两国贸易逆差历史积累具有逆差扩张效应;(4)中美两国贸易逆差的变动由逆差自身扩张效应和外交平衡效应共同决定,但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内生逆差积累扩张效应;(5)中美两国可以积极发展外交和调整外交组合模式,调节两国贸易逆差,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峰
中美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已相互成为对彼此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贸易伙伴。美中双边贸易长期逆差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统计上的差异是其主要根源。本文以香港转口贸易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香港转口贸易对美中贸易统计差异的重要影响,并对统计差异进行了修正。
关键词:
贸易逆差 双边贸易 转口贸易 原产地规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绍坚
近两年,日本结束了长达31年的贸易顺差历史,连续出现贸易逆差,且逆差额呈扩大趋势。2011年逆差额为2.49万亿日元,2012年扩大到6.93万亿日元(约合742.6亿美元),刷新了1980年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所创下的2.6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纪录。2013年1月,逆差1.6294万亿日元(约合174亿美元),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