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7)
2023(12312)
2022(10132)
2021(9349)
2020(7939)
2019(17851)
2018(17491)
2017(33263)
2016(17644)
2015(19693)
2014(19302)
2013(19181)
2012(17570)
2011(15786)
2010(15795)
2009(15279)
2008(15440)
2007(13866)
2006(12395)
2005(11779)
作者
(47927)
(40381)
(40046)
(38124)
(25733)
(18770)
(18248)
(15565)
(15164)
(14213)
(13883)
(13438)
(13097)
(12892)
(12574)
(12095)
(11997)
(11579)
(11527)
(11289)
(10068)
(9719)
(9568)
(9187)
(9016)
(8989)
(8780)
(8778)
(7875)
(7798)
学科
(82588)
经济(82460)
(80460)
(73357)
企业(73357)
管理(69990)
方法(35648)
(29305)
业经(28408)
数学(26900)
数学方法(26765)
(26349)
(24498)
贸易(24483)
(23869)
中国(22741)
(21095)
(20713)
财务(20694)
财务管理(20670)
企业财务(19547)
农业(18367)
技术(16980)
(15850)
(15062)
(15053)
(14529)
体制(13878)
理论(13271)
(13193)
机构
学院(259918)
大学(257470)
(125890)
经济(124036)
管理(104580)
理学(89400)
理学院(88609)
管理学(87776)
管理学院(87275)
研究(86094)
中国(71416)
(59973)
(53638)
财经(47195)
科学(44475)
(43026)
(41468)
经济学(40009)
(38662)
中心(38584)
(38046)
研究所(36719)
经济学院(36198)
财经大学(34825)
北京(34042)
业大(31767)
商学(31099)
(30878)
商学院(30802)
(29755)
基金
项目(163527)
科学(132368)
研究(125317)
基金(123787)
(105242)
国家(104351)
科学基金(91748)
社会(85519)
社会科(81428)
社会科学(81412)
基金项目(64445)
(60283)
自然(55263)
教育(54992)
自然科(54040)
自然科学(54026)
自然科学基金(53167)
资助(50005)
(49805)
编号(48830)
成果(39624)
(38592)
(37661)
(37409)
国家社会(37227)
(36312)
重点(36108)
(35163)
教育部(34265)
创新(34185)
期刊
(142225)
经济(142225)
研究(82719)
中国(50389)
(50007)
管理(44571)
(36708)
科学(32658)
学报(30543)
(26957)
金融(26957)
大学(25479)
农业(25305)
财经(24738)
学学(24150)
经济研究(23893)
业经(23426)
技术(22261)
(21533)
(21473)
问题(19761)
国际(19038)
教育(18362)
世界(16981)
(16108)
技术经济(15284)
现代(13217)
财会(12942)
商业(12603)
会计(12014)
共检索到403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王雅琦  邹静娴  
出口产品增加值率变化是观察制造业能力的有益视角。本文发现,中国在前金融危机阶段(2000-2006)、金融危机阶段(2007-2009)和后金融危机阶段(2010-2014)的出口增加值率年均增加分别为0.69、3和0.75个百分点,且出口增加值率上升几乎全部来自行业内效应。后危机阶段制造业升级快于前危机阶段。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对出口增长值率的影响后,后危机阶段出口增加值率更快上升的合理解释是该阶段更快的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王雅琦  邹静娴  
出口产品增加值率变化是观察制造业能力的有益视角。本文发现,中国在前金融危机阶段(2000-2006)、金融危机阶段(2007-2009)和后金融危机阶段(2010-2014)的出口增加值率年均增加分别为0.69、3和0.75个百分点,且出口增加值率上升几乎全部来自行业内效应。后危机阶段制造业升级快于前危机阶段。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对出口增长值率的影响后,后危机阶段出口增加值率更快上升的合理解释是该阶段更快的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亚斌  马莉莉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创新性地融合多种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制造业及细分部门的贸易价值构成、显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工地位和价值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总体上,中国对欧洲制造业间接出口国内增加值的规模及其年均增长率均大于出口国外增加值,德国占中国对欧洲出口增加值总额的比重高达25.59%;中国为增加值贸易顺差,技术密集型部门增加值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增加值进口。(2)中国劳动密集型部门增加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部门较低,中欧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多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增加值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有所提升。(3)中国制造业的前向参与度总体上大于后向参与度,价值链分工地位普遍提升;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机械设备部门前向参与度低于欧洲五国,但呈现出了先降后升趋势,后向参与度正好相反。(4)中欧制造业价值网络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非常显著,德国大多数部门的网络中心度和网络权力指数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仅次于德国;中国正由价值网络中的“从属者”向“主导者”转型,双边增加值贸易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永旺  宋林  
通过110个主要国家的SITC三位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2002—2014年26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复杂度,以此衡量我国贸易结构转型情况,检验了制造业要素结构动态变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于贸易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的影响不同。出口贸易中高端要素占比较低,但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要素结构呈现逐步合理化的态势。由于产业或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初级要素对高级要素存在挤出效应,阻碍了贸易结构的转型,因此,应针对不同产业以及要素结构的特征采取差异化的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长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和第二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制造业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当下,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文章通过梳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自若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背景之下,本文重点研究贸易开放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金融开放的影响,为我国进一步制定相关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开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全球94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贸易的开放可以有效提高金融开放水平;制造业对金融开放的影响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低收入国家制造业出口的增加给金融市场带来冲击,高收入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可以刺激金融市场开放。最后,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在经过区分经济危机事件影响、替换金融开放指标以及进行分位数回归之后,本文结论依旧成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刘慧  范良聪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与贸易条件恶化并存的事实为切入点,通过三个指标(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与四个区域(美日欧韩)层面的描述性统计和系统GMM估计来揭示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对贸易利益的实际作用机制。结论如下: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能改善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与贸易利益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合成谬误特征;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具有"国外高端中间品和技术"替代功能及"非均衡型赶超"均衡化功能,且进口国与中国技术差距越大,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带来的贸易利益增幅越大;物质资本积累具有国外中间品依赖加强的特征,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缓解国外中间品依赖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沂蒙,孙林岩  
运用先进制造方式组织生产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在阐述制造业生产方式变迁的一般规律后,从技术、市场、制度和分工的角度分析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迁历程,以期为我国先进制造方式的选择和构建提供一点理论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正静  
文章基于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相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幅度较大,获利较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越大。文章进行了平行趋势假设、两期双重差分法以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和中间品质量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作用渠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中海  屠颜颍  
文章以OECD(2021TiVA)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测度了2005—2018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的G-L指数、MIIT及其类型指数,并与总值贸易法的测度结果展开比较。采取增加值贸易法考察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具体国际地位,更为合理地刻画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静态比较优势、动态时空演变以及参与国际化生产的程度和水平。研究发现:无论是行业分析还是国际比较,总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均存在扭曲和误判。增加值贸易视角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初步显现在知识密集型部门,逐步弱化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动态时空演变具有“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渐进式变动特征。同时,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参与国际化生产层次呈现“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式阶梯上升态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斌  张颖雪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文章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选取中国制造业贸易最主要的56个贸易伙伴,对影响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制造业增加值、人口因素、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是影响中国制造业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制造业贸易模式,找出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流量和流向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改善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绩效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冰  殷晓鹏  
基于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模型,利用1995~2010年中国与37国的制造业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收支的相关因素,发现贸易伙伴国相对于中国实际制造业增加值的提高会恶化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收支,而贸易伙伴国相对于中国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双边实际汇率和贸易加权距离的增加会改善中国的制造业贸易收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建华  
美国制造业具有增加值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和世界级大型企业最多的历史特征,但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的追赶下,其制造业占世界份额趋于下降、失业增加。美国政府把复兴制造业作为重振经济和增加就业的途径。政府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油气的大量开采和廉价供应刺激了对制造业的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迁回本土。美国复兴制造业对我国制造品贸易和制造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林  张永旺  
通过用Hausmann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以此衡量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情况,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资本深化对该行业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本深化对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呈分化特征,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产业资本深化情况,改变要素投入规模和方向,优化不同细分产业要素投入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林  张永旺  
通过用Hausmann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以此衡量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情况,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资本深化对该行业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本深化对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呈分化特征,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产业资本深化情况,改变要素投入规模和方向,优化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