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5)
2023(6570)
2022(5227)
2021(5257)
2020(3979)
2019(9690)
2018(9217)
2017(15561)
2016(8280)
2015(9615)
2014(9089)
2013(9198)
2012(8710)
2011(8070)
2010(7859)
2009(7242)
2008(7168)
2007(5755)
2006(5076)
2005(4919)
作者
(21488)
(18151)
(17947)
(17394)
(11628)
(8641)
(8221)
(7124)
(7032)
(6414)
(6341)
(6120)
(6019)
(5775)
(5752)
(5657)
(5281)
(5258)
(5143)
(4938)
(4646)
(4322)
(4263)
(4252)
(4235)
(4083)
(3872)
(3827)
(3750)
(3599)
学科
(35998)
经济(35948)
(17887)
管理(16696)
中国(15710)
方法(14443)
数学(13411)
(13366)
数学方法(13333)
(10127)
企业(10127)
(9810)
贸易(9800)
(9692)
农业(9620)
(7720)
(6956)
收入(6799)
业经(6721)
(6458)
金融(6457)
(6378)
银行(6377)
(6275)
(6066)
(5949)
(5899)
关系(5706)
环境(5237)
地方(5099)
机构
大学(114809)
学院(111405)
(56923)
经济(56176)
研究(48395)
中国(39277)
管理(37824)
理学(31886)
理学院(31444)
管理学(31083)
管理学院(30851)
(25449)
科学(25057)
(24564)
(23524)
中心(21499)
研究所(21363)
经济学(19767)
财经(19157)
(17912)
经济学院(17767)
(17412)
北京(17229)
(16746)
(16478)
师范(16362)
(14986)
科学院(14683)
财经大学(14485)
社会(14005)
基金
项目(73504)
科学(58437)
研究(57741)
基金(55255)
(48447)
国家(48044)
科学基金(39998)
社会(39022)
社会科(36937)
社会科学(36934)
基金项目(27668)
教育(27299)
(24051)
资助(22627)
自然(22118)
(22013)
编号(21982)
自然科(21602)
自然科学(21596)
自然科学基金(21258)
成果(19381)
中国(19248)
(18582)
国家社会(18255)
重点(17410)
教育部(16465)
(16339)
课题(16267)
(15432)
(15095)
期刊
(61504)
经济(61504)
研究(40959)
中国(29400)
(17844)
教育(17645)
科学(16420)
(16377)
学报(16095)
管理(15229)
大学(13208)
(12466)
金融(12466)
学学(11902)
农业(11677)
经济研究(11389)
技术(10393)
(10348)
财经(10278)
世界(9912)
国际(9797)
(9092)
问题(8368)
(7607)
业经(7076)
图书(6109)
职业(5595)
(5505)
论坛(5505)
社会(5312)
共检索到186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彩玲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减贫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代表,为全球贫困问题的治理和减贫目标的实现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一是减贫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减贫道路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三是减贫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四是减贫政策坚持财政主导,五是减贫对象坚持瞄准农村、农民,六是减贫实践坚持全面性与精准性,七是减贫过渡期坚持战略有效衔接,八是减贫终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抱一  伍山林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初心为指引,经历了为共同富裕奠定政治基础、艰难探索共同富裕、快速提升富裕程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四个在时间上继起的重要阶段;相应地,我国贫富状态经历不富不公、不富较公、变富求公三个阶段后,最近十年进入了追求既富又公也即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历史长期演变考察显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贯穿如下逻辑:在为人民谋幸福过程中,我国贫富状态演进与经济制度变迁具有内生动态关系:贫富状态对制度变迁提出新要求,制度变迁形成贫富状态新样态。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与以前一样进行体系性制度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聪英  李建平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不懈追求。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等光辉历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使中国从一个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实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未来发展大有可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实体经济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章  杨珂凡  王静  杨志红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美群  余漩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美群  余漩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雒亚男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反贫困斗争,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赢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党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贫困治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理论、工作方针和治理机制。总结弘扬百年反贫困取得的宝贵经验、精神财富和思想成果,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邹曦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实践产生、发展和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革命时代工农脱贫思想萌芽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反贫困思想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与完善等四个阶段。其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减贫与发展减贫的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思想,将其与新的背景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脱贫和减贫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服务。这一思想体系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发展创新、新发展阶段中国脱贫巩固与贫困治理、全球各国减贫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太明  王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先后历经救济式扶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也积累了值得珍视的经验,即以人民为中心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理念、精准扶贫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扶贫制度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根本保障。总结分析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及经验,为推进后小康社会的贫困治理提供了启示,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治理的领导、注重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后小康社会减贫长效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雄  付冬梅  
经过百年实践,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胜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道路为基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贫困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关键。脱贫成绩固然令世人瞩目,但认清现代社会贫困背后的不同逻辑,更有助于对中国减贫实践进行正确定位。在普遍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世界,不同类型的贫困往往相互交织,只有自觉把握世界历史进程,认清中国社会贫困的逻辑,才能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