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9)
- 2023(5010)
- 2022(4303)
- 2021(4140)
- 2020(3598)
- 2019(8273)
- 2018(8403)
- 2017(17797)
- 2016(9725)
- 2015(10898)
- 2014(11112)
- 2013(11327)
- 2012(10884)
- 2011(9995)
- 2010(10084)
- 2009(9564)
- 2008(9482)
- 2007(8484)
- 2006(7512)
- 2005(7095)
- 学科
- 济(42447)
- 经济(42407)
- 业(26515)
- 管理(25868)
- 方法(21947)
- 企(20548)
- 企业(20548)
- 数学(20276)
- 数学方法(20141)
- 中国(13499)
- 财(12262)
- 制(11255)
- 农(10337)
- 贸(9864)
- 贸易(9857)
- 银(9831)
- 银行(9818)
- 易(9705)
- 行(9469)
- 融(8611)
- 金融(8611)
- 学(8118)
- 业经(7411)
- 务(7369)
- 财务(7362)
- 财务管理(7345)
- 体(7249)
- 企业财务(7072)
- 体制(6263)
- 产业(6221)
- 机构
- 大学(149585)
- 学院(147353)
- 济(66876)
- 经济(65587)
- 管理(54046)
- 研究(50640)
- 理学(46204)
- 理学院(45688)
- 管理学(45002)
- 管理学院(44724)
- 中国(41410)
- 财(34344)
- 京(31285)
- 科学(28846)
- 财经(27508)
- 所(26295)
- 经(25034)
- 研究所(23568)
- 农(22679)
- 中心(22526)
- 经济学(22411)
- 财经大学(20850)
- 江(20650)
- 经济学院(20486)
- 北京(20274)
- 业大(19689)
- 农业(18080)
- 院(17671)
- 范(17645)
- 师范(17407)
- 基金
- 项目(90225)
- 科学(70923)
- 基金(67321)
- 研究(64506)
- 家(58823)
- 国家(58412)
- 科学基金(48989)
- 社会(42148)
- 社会科(40176)
- 社会科学(40166)
- 基金项目(34872)
- 省(33112)
- 自然(31256)
- 自然科(30528)
- 自然科学(30516)
- 自然科学基金(30025)
- 教育(29999)
- 资助(29592)
- 划(28932)
- 编号(24854)
- 部(21667)
- 成果(21256)
- 重点(20470)
- 发(18907)
- 性(18677)
- 教育部(18652)
- 创(18112)
- 国家社会(17828)
- 人文(17633)
- 科研(17533)
共检索到220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宝 喻心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关键词:
货币之谜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徐宏
本文首先对货币供给理论进行了回顾,在对各货币供给理论评价的基础上,选取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对我国货币供给问题开展研究。在货币供给内生性理的支撑下,选取影响货币供给量的相关变量,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方面对中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货币供给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2.0左右,居世界前列,这种中国特色的高货币化现象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我国货币化率的上升主要由准货币(定期存款)快速上升造成的,居民资产性货币需求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不断上升的储蓄率提升了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渠道加强了经济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正是由于资产性货币需求或准货币占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我国偏高的M2/GDP比率并未对通胀产生很大压力,但将对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可能引致资产泡沫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自去年初以来直到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央行在最近几年虽然不断治理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仍未见较好的结果,也因为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积攒起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方平 连玉君 胡新明 赵慧敏
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一直是国内各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从理论和经验上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尝试从微观货币需求角度,对我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给出新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微观货币需求表现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货币需求规模弹性明显偏高,且规模越小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严重,导致其货币需求规模弹性也越大;(2)我国货币需求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卡甘效应,且通货膨胀率越高,卡甘效应越显著。上述实证结果意味着,金融市场与制度的不成熟,加之近年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相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低的通胀率,使得信贷驱动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超高的通货膨胀,是造成我国高货币化...
关键词:
货币需求 卡甘效应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通过将政府对银行体系的补贴和担保因素引入Mckinnon的最优货币化模型,本文初步认定政府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是导致中国高货币化结果的基本原因。而基于BaileyCagan函数的提示,本文进一步发现,在政府对银行体系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内部货币扩张具有与外部货币扩张不同的货币需求“预算约束”和福利后果。其要害是,它可以兼容在货币化进程原本存在显著利益冲突的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效用,从而使得中国的高货币化与货币价格的稳定并行不悖。本文的结论是,由于中国的高货币化具有十分特殊的金融制度内涵,因此既不能简单夸大其负面效应,也不能过高期望数量调整政策的效果。合理的做法应当着眼于调整政府、银行体系与居民部门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钟立新 耿中元
对于我国高M_2/GDP的成因,现有研究主要从我国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变迁导致货币化加深,金融市场缺陷导致居民缺乏有效投资渠道两方面进行解释。然而,这些研究忽略了收入分配这一重要宏观因素。文章研究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推动我国M_2/GDP长期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不能扭转,我国高M_2/GDP还会持续,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通过金融改革增加居民投资渠道使这个比例暂时下降,但是这些改革带来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发挥完之后,M_2/GDP也会在新的均衡基础上重拾升势。
关键词:
收入差距 货币需求 M_2/GDP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健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执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占比逐年下降,执行资产职能的准货币已成为主体,使货币总量对物价的影响力减弱,这是形成货币总量高速增长中物价持续性处于低位的“中国货币之谜”的主因。更重要的是,货币的结构变化致使货币运行发生了重大转变:货币供求均衡的主导力量已由供给转向需求方面,货币均衡的表现也由物价转为包含资产价格和金融指标在内的综合价格,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亦由总量为主转为总量与结构兼有。因此,政策调控需要更加重视货币需求,采用综合变量指标考察货币运行,调控的重点也需要转为总量与结构并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洋
外生货币供给是主流理论分析的一个缺陷。本文考察了内生货币理论的起源、发展、争论和症结,提出一个基于宏观存量-流量结构的资产抵押和收入预期一致的内生货币假说,重新解释了货币数量论和收入流通速度。由此对M2/GDP的"中国之谜"提出新的解释:水平高源于高投资、高负债、低工资份额和低资本回报的增长模式;而持续上升源于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的不一致,在缺乏企业破产机制和资产价值重估的情况下,形成经济增长越快、居民储蓄越多而不良信贷越高的悖论,固定汇率制下的外汇占款大幅攀升恰好弥补了企业的现金流不足,并进一步造成M2/GDP畸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刘泽豪 何平
本文基于信用货币体系下名义流动性与真实流动性的二元分离特征,阐释名义与真实流动性的概念与界定,构建虚拟经济空转的社会福利损失理论模型,阐明了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本质上由实体经济中的真实流动性决定,真实流动性不足无法实现社会最优资源配置。进一步根据中国1994—2022年的数据对真实流动性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真实流动性水平在2011年前后发生了由上升转为下降的趋势性变化,这种转变与这段时期虚拟经济空转情况走势相对应,印证了虚拟经济空转占用实体经济真实流动性进而导致资源错配和社会福利降低的理论逻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建
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千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虚拟化趋势的加强,出现了许多用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种种谜团,这些谜团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本文从货币数量出发,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中价格指数不断下降出现总体上的通缩趋势,而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膨胀的现象,揭示出在经济虚拟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必须考虑虚拟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以使货币供应满足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实体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杨雯 魏东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央行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随着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其凭借相较于私人数字货币、第三方移动支付以及纸质法币的诸多优势,势必会从多个角度对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同时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央行对货币体系控制力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资金流向不确定以及政策时滞危害增强等问题,未来应当进一步提升法定数字货币运行技术、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前瞻条件触发机制、提高法定数字货币监管力度、扩大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范围,以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闫泽涛 王双盈
由于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使我国居民存在对货币需求的"结构性流动陷阱"。"结构性流动陷阱"是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对我国自1997年以来物价变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基本因素。文章首先对当前转型期我国存在的居民货币需求"结构性流动陷阱"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次,依据这个观点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本原因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并就我国未来短期内物价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