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9)
- 2023(7715)
- 2022(6548)
- 2021(5896)
- 2020(4789)
- 2019(10157)
- 2018(9996)
- 2017(18103)
- 2016(9962)
- 2015(11252)
- 2014(11136)
- 2013(11278)
- 2012(11089)
- 2011(10369)
- 2010(10836)
- 2009(9858)
- 2008(9926)
- 2007(9185)
- 2006(8508)
- 2005(8164)
- 学科
- 济(47068)
- 经济(47021)
- 业(24804)
- 管理(23334)
- 中国(18097)
- 地方(17897)
- 企(17059)
- 企业(17059)
- 农(15441)
- 业经(12131)
- 学(11589)
- 农业(11111)
- 方法(10682)
- 制(10384)
- 地方经济(10256)
- 教育(10002)
- 发(9724)
- 融(9508)
- 金融(9505)
- 银(9334)
- 银行(9313)
- 行(9139)
- 财(8687)
- 数学(8079)
- 数学方法(7982)
- 贸(7858)
- 贸易(7844)
- 理论(7811)
- 环境(7696)
- 和(7630)
- 机构
- 大学(152722)
- 学院(151684)
- 研究(63063)
- 济(59700)
- 经济(58079)
- 管理(49873)
- 中国(46090)
- 理学(40501)
- 理学院(39847)
- 管理学(39076)
- 管理学院(38764)
- 科学(38043)
- 京(35044)
- 所(33076)
- 研究所(29665)
- 财(29192)
- 农(27131)
- 中心(27006)
- 江(26282)
- 范(25953)
- 师范(25732)
- 北京(23218)
- 院(22833)
- 财经(21643)
- 州(21508)
- 省(21053)
- 师范大学(20776)
- 农业(20723)
- 业大(20698)
- 经(19369)
- 基金
- 项目(91488)
- 科学(71451)
- 研究(70109)
- 基金(63002)
- 家(55207)
- 国家(54638)
- 科学基金(45176)
- 社会(43064)
- 社会科(40665)
- 社会科学(40657)
- 省(37376)
- 基金项目(32558)
- 教育(32192)
- 划(31704)
- 编号(29522)
- 自然(27091)
- 发(26680)
- 自然科(26379)
- 自然科学(26373)
- 成果(25999)
- 自然科学基金(25853)
- 资助(24830)
- 课题(22514)
- 重点(21829)
- 发展(21321)
- 展(20898)
- 部(19381)
- 创(18728)
- 年(17935)
- 性(17654)
共检索到260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苏宏斌 俞圣杰
移情论美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西方美学流派,但这一流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仍是一个美学研究中的未解之谜。本文认为,移情论美学的理论源头是浪漫派诗学,这派理论把艺术作品视为艺术家情感的表现,这就面临着如何把客观的物象与主观的情感联系起来的问题。德国浪漫派诗学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象征,而自然又是精神的产物,这就为物象与情感的联系找到了依据。这一主张为弗里德里希·费肖尔解决19世纪中期德国美学界面临的"形式派"和"理念派"之争提供了契机,他认为艺术就是借助于形式以象征的方式表达理念,而象征则是通过精神向物质的"生气转移"而产生的。他的儿子罗伯特·费肖尔进一步把这种"生气转移"解释成"自我投射",即主体通过想象将自我投射到对象之中,从而使对象成为对于自我及其情感的表达。由此出发,他创造了"Einfühlung"一词来解释自我投射所产生的"内在性情感",之后该词被解释为"移情作用",从而为移情论美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象征 生气转移 移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慧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实行"对应角色心理换位",即置身于对方的地位来考虑对方的感情和想法,以此来搞好心理沟通,达到互相理解、消除隔阂、增加团结的目的。运用"移情"做好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淳华 杜时忠
竞争作为现代社会的主导伦理,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场域也未能幸免。本文提出,教师群体内的关系性存在对于教师道德学习进程而言具有巨大价值。正是在此意义上,作为教师道德学习重要表征的教师深度移情,其具体发生将面临弥散于学校场域中的教师竞争性关系的深刻挑战,即教师竞争性关系主要是从起点、过程及目标三方面使学校场域中教师深度移情的发生成为不可能之事。而为超越此困境,无疑须从个体、关系、环境诸维度切入,推进教师竞争性关系的整体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素芝
情感是教学的灵魂,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而心理学中的移情原理为师生的情感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文章从高职教学中师生存在的情感问题出发,尝试以课堂语言、课堂组织形式和教材内容为载体来实现移情,致力于消除高职师生中的消极情感,以构建积极的情感。
关键词:
移情 消极情感 积极情感 高职教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野
移情是情绪智力的组成部分,是有效地推断他人情绪、分享他人感情的能力,在品德形成中,移情对道德认识的深化,促进道德动机向道德行为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移情能力产生有特殊心理条件及形成的关键期,据此探讨移情能力训练方法,对儿童移情能力的培养,完善良好的品德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移情 品德 情感智力 训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文辉 刘熙远
移情被认为是影响销售绩效的重要因素,在营销研究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研究阶段尚浅。文章从移情的单维度、多维度构成以及移情与其他个性特征结合的角度对已有销售人员移情研究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移情 销售人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贤远
民族品牌没有正式的定义,但是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这些文化底蕴,是宣传民族品牌的捷径。移情作用在传达人的情感时有重要意义,因此,品牌宣传中,使用移情手法,传播速度最快,影响最深刻。古典诗词的韵味对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有特殊的影响,在广告标识语中运用文化移情方法,可以产生绵长的韵味,加深民族品牌的文化底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时常珺
属于互动式元话语范畴的介入标记是交际中与读者参与度密切相关的一种语言手段。在英文商务书信中,介入标记的语用移情现象是帮助构建商务交际中良好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重要因素;另外,介入标记有着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基于其语言结构的顺应性,从各个方面帮助实现其语用移情功能,满足不同的商务交际需要,促进商务合作关系的建立和顺利发展。
关键词:
介入标记 商务书信 顺应论 语用移情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杜红梅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移情和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及分类,重点阐述与分析了移情和欺负行为的关系以及移情训练对预防和减少儿童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儿童 移情 欺负行为 干预 述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奕群
从近期南京爱立信“移情别恋”事件 ,分析了金融创新相关的几个问题 ,从产品、制度、组织结构、监管等方面提出我国金融创新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
竞争 金融创新 监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建蓉 赵建彬 熊国保
根据自我一致性理论,构建文化接近性-移情-补偿意愿研究模型,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保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方法检验了研究模型和相关假设。结果表明:文化接近性包含人际文化接近性、家庭文化接近性和孝道文化接近性;文化接近性对补偿意愿存在正向影响,移情的正向影响起中介作用;居民性别对文化接近性与补偿意愿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相对于男性居民,女性居民感受到家庭文化接近性和孝道文化接近性高时,补偿意愿更强烈;但是,当感受到人际文化接近性高时,补偿意愿却无显著差异。对此,政府或相关环保部门可以对流域居民普及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观、加强文化交流以及分类管理,以提高生态补偿意愿。
关键词:
文化接近性 移情 补偿意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乔洪武 沈昊驹
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问世以来,公平或者说正义成为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哲学聚集的一个问题。哈萨尼、高德和宾默尔等学者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尤其是博弈论的最新成果,对公平正义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公平正义理论。哈萨尼认为"无知之幕"之后的"理想观察者"根据贝叶斯决策原理订立公平正义的契约,以追求个人效用贝叶斯期望值最大化;高德则认为新古典经济世界的经济人会根据"最小最大相对让步原理"公平地分配"合作剩余";宾默尔的公平理论要解决的是一个根据移情偏好而非个人偏好来计算效用的新问题,他认为公平的契约是生存博弈的均衡。笔者对数理学派中公平理论从预期最大化到移情偏好这一发展逻辑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
由于价值的介入,长期以来社会科学何以能成为科学一直纷争不断,为化解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学危机,文章对韦伯有关学术遗产作了深度解析,进而指出:第一,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不是价值无涉的价值中立,而是指进入研究领域后研究者对科学外价值立场超脱和对科学内价值立场移情的价值中立;第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两种移情,研究者才能在行动实践中实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内在一贯性。
关键词:
社会科学 韦伯 价值中立 移情与超脱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楠 张魁 耿耀国
攻击行为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关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而心理理论和移情是研究者经常探讨的两个影响因素。大多数研究者集中在心理理论与攻击行为、移情与攻击行为等单一因素的考察上,缺少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攻击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作者建议今后的研究应注意关于攻击行为的类型、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
儿童 心理理论 移情 攻击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尹天子 姚琴
为探究心理虐待影响高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道德推脱问卷以及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584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心理虐待以及外化问题行为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移情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虐待通过三条路径影响高中生外化问题行为:一是心理虐待的直接路径;二是道德推脱的中介路径;三是移情与道德推脱的链式中介路径。本研究揭示了移情与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高中生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为预防和干预高中生外化问题行为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
心理虐待 外化问题行为 道德推脱 移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