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7)
- 2023(9426)
- 2022(8104)
- 2021(7783)
- 2020(6830)
- 2019(16142)
- 2018(16217)
- 2017(31361)
- 2016(17120)
- 2015(19429)
- 2014(19613)
- 2013(19331)
- 2012(17776)
- 2011(15951)
- 2010(15615)
- 2009(14367)
- 2008(14108)
- 2007(12565)
- 2006(10353)
- 2005(9035)
- 学科
- 济(71168)
- 经济(71097)
- 管理(47476)
- 业(46496)
- 方法(38278)
- 企(37919)
- 企业(37919)
- 数学(34619)
- 数学方法(34111)
- 农(19142)
- 财(18663)
- 中国(16220)
- 地方(14391)
- 业经(13840)
- 学(13501)
- 贸(12878)
- 贸易(12876)
- 农业(12630)
- 易(12472)
- 务(12152)
- 财务(12111)
- 财务管理(12081)
- 制(11695)
- 企业财务(11433)
- 理论(10731)
- 和(10633)
- 技术(10032)
- 环境(9959)
- 银(9302)
- 银行(9279)
- 机构
- 大学(239790)
- 学院(238514)
- 济(97022)
- 管理(96017)
- 经济(95038)
- 理学(83829)
- 理学院(82897)
- 管理学(81303)
- 管理学院(80853)
- 研究(74318)
- 中国(55566)
- 京(49912)
- 科学(46284)
- 财(43024)
- 农(39603)
- 中心(37445)
- 业大(36697)
- 所(36334)
- 江(35419)
- 财经(35283)
- 研究所(33279)
- 范(32131)
- 经(32095)
- 师范(31819)
- 农业(31243)
- 北京(30746)
- 经济学(29956)
- 州(28183)
- 经济学院(27356)
- 院(26730)
- 基金
- 项目(165972)
- 科学(131308)
- 基金(121117)
- 研究(120027)
- 家(104817)
- 国家(103938)
- 科学基金(90392)
- 社会(75572)
- 社会科(71652)
- 社会科学(71629)
- 省(65184)
- 基金项目(64966)
- 自然(60035)
- 自然科(58679)
- 自然科学(58660)
- 自然科学基金(57602)
- 教育(57557)
- 划(55592)
- 资助(49971)
- 编号(49176)
- 成果(38875)
- 部(37664)
- 重点(37351)
- 发(35060)
- 创(34586)
- 课题(33542)
- 科研(32820)
- 教育部(32535)
- 创新(32327)
- 大学(31842)
共检索到335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亚迪 胡惠闵
学习机会的公平是课堂教学过程公平的重要体现。本文利用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重大项目"中国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查"的数据,从课堂提问的客观情况即学生被提问的频率、学生的主观感受即提问的叫答情况以及二者的对比等方面探究教学过程中学习机会的公平。调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课堂中学生答问机会的不公平客观存在;问题设计难度偏大;类型单一导致提问指向特定群体;教师的叫答方式是答问机会公平实现的关键。建议教师提问的问题适宜且选择合理的叫答方式;了解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兼顾公平与效率;教学设计与反思增加"公平"视角;灵活切换,打破教学方式的定势。
关键词:
课堂提问 学习机会 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柯政 李昶洁
已有研究表明,相比普通同学,班干部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但因为研究方法的局限,我们无法知道,这两者的相关是因为班干部"身份"导致更多学习机会,还是因为它们两者共同受作用于其他因素。研究利用4 026位初中学生的有效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来解决班干部"身份"估计效应的推断问题。结果表明,班干部"身份"确实可以独立地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而且效应不小。研究发现对于我们改进班干部制度具有直接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班干部 学习机会 初中生 倾向值匹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建军 文剑冰 林凌 漆涛
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学习机会的研究限于课堂教学层面,又根据学习的发生过程,从"目标""准备""意义""表达""方法""挑战""差异""巩固""评价"和"反馈"十个维度考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机会。调查显示,"方法"机会和"差异"机会,是初中生感受到的较为充分的学习机会;而"意义"机会和"挑战"机会,则是初中生感受到的较不充分的学习机会。初中生能感受到较多的"评价"机会,但这种评价机会仍以终结性评价的考试为主。能为学生提供较充分学习机会的学校,多数位于城区;在提供学习机会方面表现不佳的学校,多数位于乡镇。学习机会水平与考试成绩相关性较低;相较而言,学习机会与非学术性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更高。
关键词:
初中 学习机会 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克文 董耐芳 王克勤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研究探讨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具有什么动机、其水平如何,对于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而学习化学的崇高志愿,有针对性地改进初中化学教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是现代化学教育心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及其特点给与评价,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翌琳
课外补习由于依附于主流教育,因此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本文通过对全国112所初中进行抽样调查,对现阶段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的规模、强度、支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显示: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规模庞大。九年级比七年级课外补习的强度更大。课外补习支出与家庭经济水平呈正比例关系。女性比男性的补习参与几率、强度与支出都高。成绩排名越高,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参加补习的几率、强度与支出越大。
关键词:
课外补习 补习强度 Logistic回归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春景 杨海晴
沉默既是英语教学的严重障碍,又是学生学习困难的普遍现象。本文选取五所农村与城市初中,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初中师生对英语课堂沉默的认识与态度,深入分析课堂沉默的行为与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旨在克服教师英语教学障碍、干预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应对课堂沉默建议:营造学生乐于表达的、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是最大限度释放英语课堂沉默功能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是关键。
关键词:
沉默 教学障碍 学习困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邱静远 周洁 汤晨晨 吴瑞林
基于性别差异的角度,通过测验和问卷,对青海省共和、贵德、同仁三县1072名寄宿制藏族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在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过程及汉语成绩的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学生层和班级层的研究模型,进而分析学习过程的中介作用,特别是性别、表面过程、深层过程与汉语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学习过程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倾向于使用表面过程,女生倾向于使用深层过程;表面过程对汉语成绩的负效应显著,深层过程对汉语成绩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表面过程在性别与汉语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青海藏族初中生的汉语成绩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差异是由男生倾向于使用基于复制、机械记忆的表面过程引起的。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正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的性别差异,注意提高男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鼓励男生降低表面学习动机和减少表面学习过程的使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汉语能力的提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少华
前言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有好坏之分,对于学生来说,好习惯养成了,学习效率就提高;坏习惯养成了,非但影响学业成绩,想改也常常是身不由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殷玉新
本文以上海市4所学校的12位教师为深入访谈的对象,采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从管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和认知—文化制度三个维度,探讨了学习机会公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国家政策制度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公平的规范,社会价值观念和学校文化氛围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公平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影响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互动过程中各种机会的实际公平。据此,建议发挥国家政策制度因素的规范价值,重视社会价值观念和学校文化氛围因素的现实导引价值,强调教师个人内在因素的直接作用,以实现学习机会公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序 管浏斯
以自编问卷调查了北京市七所初中各年级学生英语作业的情况并辅之以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花在书面作业上的时间普遍多于花在非书面作业上的时间;初中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完成非书面作业的时间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完成英语作业感受的部分维度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完成作业的时间和初中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及家庭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关联;感受各维度和初中生自身、教师、家庭各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和完成作业的时间呈负相关,其中初中生自身因素对感受指数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初中生 英语作业 感受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曾满超 丁小浩 沈华
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纷纷选择课外补习,使得课外补习在各地蔓延。不同级别城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校教育条件等都会对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省城中学和县城中学的学生在选择课外补习上的差异,深入探讨这些学生参与课外补习与家庭背景的关联性,特别是城乡差别对课外补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的初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
关键词:
课外补习 城乡差异 初中学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褚佳
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以经3PL模型调整的认知能力测试标准化得分为被解释变量,实证考察了周一至周五及周末补课时长对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示:周一至周五补课时长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周末补习时长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课外补习 认知能力 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耀奇
教师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研究课堂提问。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和研究还远远不够。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关注三个方面: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思维,研究学情。
关键词:
有效 课堂提问 基本条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群 邢义青
基于家庭环境和同伴效应的维度,并采用城镇初中生作为参照组,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学年数据,探讨了农村流动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结果表明:家庭环境是抵御不良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优质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不良行为,而结交不良同伴则会对个人不良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对城镇初中生而言,农村流动初中生的上述影响效应更加显著;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家庭和同伴因素对农村流动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影响均大于城镇初中生,在中西部地区这两类群体之间的影响差异更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小明 文剑冰 董辉 柯政
对中部某省Z市七年级和八年级初中生的语文与数学两科的家庭作业情况的调查发现,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家庭作业在类型上体现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些理念,但在某些类型上还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作业时间有超过教育部门为落实"减负"而规定的作业时限的倾向,但大部分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感受较为积极。有关教育部门在处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提高教学和作业效率上需作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家庭作业 课业负担 减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初中生隐性辍学的文化分析
小学生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育公平视域下巨型中小学校的现状与困境——来自中部Z市巨型学校的调查分析
代际传递与社会融入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初中生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校类型对初中生班级环境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的调节作用——北京市城市公立初中和打工子弟初中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先赋抑或自致:何种因素影响着普通高中学习机会公平?——基于全国11535名高中生的实证研究
苗族初中生反刍思维在正念与消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基于Bootstrap法的潜变量建模分析
“双减”政策是否改变了初中生的升学意愿?——基于西部R县的调查研究
家庭环境对民族地区初中生数学学业成绩影响探析——基于内蒙古地区13所初中学校调查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