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4)
2023(13231)
2022(10908)
2021(10038)
2020(8580)
2019(19096)
2018(19162)
2017(36772)
2016(19906)
2015(22117)
2014(22506)
2013(22184)
2012(20474)
2011(18167)
2010(18564)
2009(17603)
2008(17688)
2007(16378)
2006(14502)
2005(13388)
作者
(59336)
(49293)
(49174)
(46276)
(31299)
(23460)
(22235)
(19106)
(18471)
(17895)
(16702)
(16478)
(16001)
(15807)
(15312)
(14965)
(14636)
(14523)
(14444)
(13988)
(12586)
(12204)
(12023)
(11227)
(11172)
(11168)
(10993)
(10725)
(10005)
(9958)
学科
(88554)
(84497)
经济(84396)
(81590)
企业(81590)
管理(75623)
方法(36464)
业经(29533)
(29044)
数学(27791)
数学方法(27522)
(26751)
技术(23863)
中国(23726)
(21717)
(21333)
财务(21297)
财务管理(21271)
企业财务(20180)
农业(18767)
(16929)
理论(16900)
(16292)
(15779)
(15439)
(15299)
银行(15274)
(14699)
技术管理(14581)
(14330)
机构
学院(294065)
大学(288138)
(122032)
经济(119492)
管理(116882)
理学(99259)
理学院(98284)
管理学(96985)
管理学院(96421)
研究(95174)
中国(75744)
(61443)
(60321)
科学(57167)
(50860)
(48662)
财经(46999)
(46574)
研究所(43571)
中心(43312)
业大(42632)
(42447)
农业(40099)
北京(38824)
(36709)
经济学(36045)
(34615)
(34566)
财经大学(34347)
师范(34195)
基金
项目(185775)
科学(147049)
研究(138116)
基金(133263)
(115854)
国家(114796)
科学基金(99039)
社会(87691)
社会科(83204)
社会科学(83185)
(75448)
基金项目(70146)
教育(63011)
自然(62926)
(61932)
自然科(61495)
自然科学(61475)
自然科学基金(60462)
编号(55428)
资助(53646)
成果(44751)
(44601)
重点(41744)
(41571)
(41080)
创新(40748)
(40483)
课题(39246)
国家社会(36020)
(35941)
期刊
(141725)
经济(141725)
研究(88387)
中国(61579)
管理(50679)
(50586)
(47079)
学报(42821)
科学(40957)
大学(32786)
教育(32326)
农业(32305)
学学(31157)
技术(30450)
(29444)
金融(29444)
业经(25544)
财经(24161)
经济研究(22624)
(20928)
(19812)
问题(18424)
技术经济(18341)
科技(16148)
(14961)
商业(14906)
现代(14784)
财会(14290)
(13826)
统计(13721)
共检索到452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茹莉  
确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从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视不够;在产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引进技术消化不良,二次创新能力欠缺;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虽然中小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性正在增强,但离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还存在差距。要强化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需要整合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同健  孔胜  李迅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在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技术创新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技术创新模型的设计可以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增强提供有效的理论平台。因子分析可以为理论模型提供现实性的检验,从而提高理论模型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伟  戚安邦  杨玉武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浩  柳剑平  
采用创业板2011—2016年2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检验技术创新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进程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研发经费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技术人员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中介作用不明显;(2)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助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越强,政府补助通过技术人员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也越强;(3)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好的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间的中介作用越强,技术人员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间的中介作用也越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义芳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及现代意义企业主体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是否已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尽管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地位已得到很大提升,在研发投入、执行和技术成果产出上已超过科研机构和大学,具有了创新主体的一些表征,但这些主体表征具有相当的虚幻成分,我国企业距离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实际上尚有极大的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昌年 ,梅强 ,徐荣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芬  朱煜明  凯瑟琳·罗伯特  周家和  
在数字转型背景下,为帮助缺乏资源的中小型企业应对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进而创造价值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创新价值链和网络理论建立中小型企业数字创新价值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数字产品创新、数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3个维度以及商业关系网络和个人关系网络两类数字化网络,利用267家中小型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小型企业采用数字技术与其数字化网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个人关系网络对3个维度的创新均产生正向影响,商业关系网络对数字服务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数字产品创新与数字服务创新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数字技术是核心条件。由此给出中小型企业在不同发展目标下可考虑的数字创新路径,并提出制定帮扶中小型企业提高数字技术采用的精准政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际  
本文认为中小型企业要在众多的企业"大鳄"夹缝中生存与发展,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调整自己的产业、产品和服务结构,建立一套适应中小型企业自主制度创新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有股份合作制改造、公司制改造、联合结盟、外资改造、兼并收购、分离、委托代管、租赁、承包等。其中,股份合作制改造、公司制改造和联合结盟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同时,对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内容、建立和完善中小型企业创新制度的政府支持体系作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炯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遭遇了诸多困境,融资难度的增大,严重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中小型企业融资特点出发,就其融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中小型企业融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喜怀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薪酬管理问题。薪酬定位是薪酬管理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薪酬定位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薪酬定位结果不切实际、薪酬定位脱离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阶段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加速了企业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阻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小型企业应当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好市场薪酬调查、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谷丰  张林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既是其自身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但不突出。在"双创"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政府和市场应明确定位,企业应发挥内源动力,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张利庠  
企业创新系统是国家技术创新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原有的科技体制,重新配置科技资源分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并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谷丰  张林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既是其自身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但不突出。在"双创"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政府和市场应明确定位,企业应发挥内源动力,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胡琼静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创新体系中最有生命力的要素。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当前,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复苏过程中,都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着力点,企业技术创新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福全  陈宝明  
目前,对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我国企业是否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问题认识并不一致。本文提出,应从制度特征、统计特征、功能特征等角度考察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现状,认为我国企业从制度特征和统计特征的角度考察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从功能特征角度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政策的重点应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企业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