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5)
2023(5758)
2022(4853)
2021(4446)
2020(3720)
2019(8398)
2018(8344)
2017(15259)
2016(9306)
2015(10864)
2014(11015)
2013(10397)
2012(9955)
2011(8965)
2010(9452)
2009(8897)
2008(8725)
2007(8360)
2006(7576)
2005(6987)
作者
(26909)
(22251)
(21886)
(21484)
(13848)
(10468)
(10272)
(8649)
(8356)
(8237)
(7598)
(7336)
(7102)
(7015)
(6997)
(6879)
(6844)
(6656)
(6506)
(6441)
(5905)
(5641)
(5370)
(5342)
(5123)
(5072)
(4999)
(4877)
(4633)
(4518)
学科
(28305)
经济(28284)
管理(23781)
(19394)
(13972)
企业(13972)
中国(13308)
方法(11944)
数学(10853)
数学方法(10718)
(9584)
(8922)
(8879)
教育(8082)
(7314)
贸易(7303)
(7275)
银行(7261)
(7183)
(7015)
教学(6612)
业经(6234)
理论(6016)
农业(5949)
(5600)
金融(5598)
(5299)
(5033)
制度(5031)
(5018)
机构
大学(133759)
学院(131058)
(49264)
经济(47875)
研究(44448)
管理(43796)
理学(36152)
理学院(35742)
管理学(35015)
管理学院(34785)
中国(33702)
(29098)
(27050)
科学(25718)
(23323)
(21988)
(21216)
研究所(20760)
(20653)
财经(20522)
师范(20477)
中心(19991)
北京(19329)
业大(18633)
(18404)
(17548)
农业(17506)
师范大学(15960)
教育(15848)
技术(15828)
基金
项目(76653)
研究(61565)
科学(57082)
基金(49516)
(42736)
国家(42308)
社会(34889)
科学基金(34003)
社会科(32896)
社会科学(32884)
教育(31938)
(31308)
编号(27970)
(26773)
成果(25741)
基金项目(25354)
课题(21333)
资助(21116)
自然(19840)
自然科(19277)
自然科学(19264)
自然科学基金(18891)
(17986)
重点(17781)
(17632)
(17150)
项目编号(16962)
(16395)
(15445)
大学(15403)
期刊
(58010)
经济(58010)
研究(44435)
中国(32710)
教育(30671)
(20187)
学报(19976)
(19716)
管理(16970)
科学(15759)
大学(15460)
(13934)
金融(13934)
农业(13837)
学学(13256)
技术(12603)
财经(10209)
图书(10194)
业经(9400)
经济研究(9145)
(8839)
问题(8301)
职业(8254)
(7899)
书馆(7586)
图书馆(7586)
(7341)
理论(6728)
(6655)
论坛(6655)
共检索到212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广平  陈武元  
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保障课程实施取得良好成效是落实通识教育理念的关键。基于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发现,通识课程名称设置因校而异;校际必修课程共性较强,具有学科化、专业化倾向;选修课程学分受限程度较高,模块设置梯度性不足。从课程设置深入考察课程实施效果,利用学生自传文本资料和本科成绩单分析发现,“功利化心态与宽松式考评的契合”“非需求性知识对学习动机的抑制”和“单向式教学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反映了学生主观学习感受;而在客观学习成绩表现方面,通识选修课成绩呈现虚高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通识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制度设计和通识课程师资培育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常斐  
港台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大陆高职院校提升通识教育质量提供借鉴。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其应以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为切入点,统筹规划通识课程资源,明确区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注重课程质量,采用多种方式实施通识课程考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映  
与专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通识教育的特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内容结构不合理,课程构成"拼盘"化,过于强调知识化,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等问题,必须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进行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曼丽  张羽  欧阳珏  
本文通过混合方法考察A大学E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效果。研究发现:E学院和M学院学生在创新能力、信息整合及决策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前者的辨别价值能力优于后者;后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优于前者。同时,基于对E、M两院的通识课程与教学的深度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尧成  
为了解硕士生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对国内14所高校的专门问卷调查。调研内容涉及硕士生了解专业前沿的主要渠道,硕士生课程最为缺乏的教学内容,硕士生对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硕士生参加创新计划项目情况,硕士生对学校专业学习资源环境的评价,以及硕士生积极投入课程学习的原因等方面。针对调研发现的相关问题,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式、完善培养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研究生课程的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砚清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有着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其强调的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文和科学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的国际性和跨学科性的提倡,对我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遐桢  
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思维能力,锻炼其健康体魄有重要价值,因此法律卓越人才培养必须给予通识课程应有的重视。而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传统通识必修课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类通识必修课,特色类通识必修课不宜过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各高校应建立通识选修课课程群,并指导学生选修通识课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勇  魏可媛  
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不到位、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不系统、课程管理不规范等,阻碍了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俭  陈云英  
本文对美国高校中与辅助技术关系最密切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美国高等辅助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有各种不同的设置体系,课程品种繁多,多学科知识融合,高技术与低技术并用,有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课程设置的目的明确到位,课程涉及多种教育层次,并得到广泛开设。该文认为关注美国高等辅助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将对我国开设辅助技术课程的理念、名称、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可以深入的程度,以及应该开展的研究等方面都会有很多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映辉  丁飞己  
从能力培养转向全面发展意味着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以"思维+""技能+"与"精神+"为特色,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智力发展与精神发展相协调的综合发展。基于全面发展的新工科通识课程是连接传统通识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的桥梁,是促进工程教育课程融合的抓手,能够实现现有工程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传统工科教育提质增效的应然选择,是应对新工科建设个性挑战、泛在挑战与目标挑战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谈秀菁  陈蓓琴  
新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把"沟通与交往"列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但在对招收聋学生的50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中发现:58.3%的特殊学校还未开设该课程;已经开设了"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特殊学校里,存在着课程开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出台课程指导文件,规范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纪国和  藏振梅  李朝辉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即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学校和相关的部门如何提供相应的支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 ,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基本的保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佳妮  牟童瑶  程乐  
高校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行动策略。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分析框架与核心关键词来识别和分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对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程内容简介进行剖析与归纳,以此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识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为我国高校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在通识课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变革课程结构应对未来挑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强  蓝菊  
高等职业院校通识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从争议的存在与观念的缺乏、借鉴的不同步与体系的缺乏、课程数量、质量和学时量的缺乏等角度讨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并从观念的调整、课程的设计、师资建议与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期重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观念与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