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2)
2023(2543)
2022(2255)
2021(2255)
2020(1744)
2019(4051)
2018(4118)
2017(6811)
2016(4184)
2015(5220)
2014(5614)
2013(4953)
2012(4544)
2011(4076)
2010(4305)
2009(3630)
2008(3740)
2007(3627)
2006(3069)
2005(2886)
作者
(11351)
(9171)
(9163)
(8853)
(5733)
(4523)
(4411)
(3668)
(3513)
(3502)
(3199)
(3177)
(3043)
(2995)
(2806)
(2797)
(2756)
(2680)
(2677)
(2616)
(2460)
(2352)
(2310)
(2223)
(2181)
(2109)
(2076)
(1997)
(1989)
(1962)
学科
管理(10148)
教学(9710)
(9246)
经济(9229)
(8186)
(7046)
企业(7046)
理论(6302)
学法(6107)
教学法(6107)
教育(4646)
学理(4251)
学理论(4251)
中国(3698)
(3643)
(3563)
(3045)
业经(2837)
(2793)
方法(2598)
(2559)
财务(2548)
组织(2532)
财务管理(2531)
地方(2486)
企业财务(2337)
(2335)
农业(2312)
(2238)
银行(2235)
机构
学院(56072)
大学(52588)
管理(15734)
研究(14733)
(13956)
经济(13274)
理学(12573)
理学院(12329)
管理学(11831)
管理学院(11727)
中国(11683)
(11386)
(10918)
(10870)
师范(10724)
职业(10348)
技术(10052)
科学(9767)
(9177)
(8920)
教育(8237)
师范大学(8129)
中心(7927)
(7540)
北京(7512)
技术学院(7430)
职业技术(7289)
(6989)
业大(6570)
财经(6480)
基金
项目(28992)
研究(25891)
科学(20346)
基金(15878)
教育(15285)
编号(13841)
(13679)
(12798)
国家(12586)
成果(12385)
社会(11958)
社会科(11031)
社会科学(11028)
课题(10656)
科学基金(10365)
(10332)
(9839)
基金项目(8303)
项目编号(7967)
(7347)
大学(6962)
研究成果(6941)
规划(6890)
资助(6828)
重点(6720)
(6401)
(6399)
阶段(6380)
(6270)
教学(6247)
期刊
教育(21721)
(21188)
经济(21188)
研究(18384)
中国(18128)
(9147)
技术(8584)
学报(7381)
管理(7068)
职业(6932)
(6498)
大学(5928)
科学(5678)
图书(5217)
学学(4923)
(4765)
金融(4765)
技术教育(4496)
职业技术(4496)
职业技术教育(4496)
农业(4220)
业经(4202)
书馆(3921)
图书馆(3921)
财会(3849)
(3848)
论坛(3848)
成人(3322)
成人教育(3322)
财经(3215)
共检索到94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汉语成语是手语翻译的一个难点。本研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成语的内在语言机制,以期拓展成语手语翻译的路径,提高手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手语翻译实践中,译者要根据成语特点合理选择异化或归化策略,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成语信息。在汉语成语的手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成语语义,重视培养学生的手语隐喻思维,创设情境反复练习,结合文化教学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手语翻译的能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敏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工具。中国手语在词汇层面存在大量的隐喻,其中人体隐喻概念投射路径主要有"头"、"心"和"手"等。通过分析中国手语和汉语中与人体(头、心、手)相关的词汇隐喻,具体考察手语和汉语中人体隐喻的投射范围、共性和个性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隐喻是聋人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并了解聋人和听人认知策略的差异。同时,掌握手语的隐喻规律,也可以使听人的手语学习更加有章可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春江  
认知隐喻学研究学者Johnson与Lakeoff在其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中表明,隐喻除了是一种语言表达手段之外,更加属于以某项事物来表达其他相关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所体现,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以及行为活动等。事件结构隐喻就是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所产生的一种理论概念,其核心思想旨在通过一些力、动作、空间等物理性元素对过程、行动、状态、方法及目的等相关事件结构概念实现隐喻性理解,而在此基础之上详尽分析现代汉语体系中事件结构隐喻现象的实际体现,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汉语语言意义建构过程,对于现代汉语学术研究有一定理论探究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增美  
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特有的现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视角观察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异同,探讨习语与成语翻译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翻译思维模式的转换带来一定的启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华平  
古汉语中有一类同义词本义不同而引申义相同或相近,如"愚-昧""浅-陋""回-复"等。这类同义词是在隐喻思维基础上构成的,可称为隐喻同义词。其有单向和双向两种类型,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两词表现的概念必须具有相同的意象图式,体现在词义上就是具有相同的元义素;第二,必须有触发隐喻投射的动因,可以是语言内部的,如意义的相通相近、语音相同相近,也可以是语言外部的,如因语义空白而引起的词义引申、特殊的语用目的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付平  胡可  吕会华  
汉语成语中综合性与融合性成语占比非常高,但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手语表达研究。本研究基于听障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首先厘清了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内涵,然后以分类法为基点探究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将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分为组合性成语-相同策略、综合性成语-相似策略、融合性成语-相符策略三大策略。以此破解汉语成语所指意义的双层性、汉语成语与中国手语的复杂关联这两大难点,提升手语教育的质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小霞  
汉语言的文化魅力来自于其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隐喻特质。所谓隐喻,是指隐藏于汉字字面含义之下汉语言文字的映射内涵,有时甚至是一种意会。这不仅是汉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汉字文化领先于其他语言文化的基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丽君  
隐喻是政治话语中表达思想和建构概念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隐喻可以唤起受众的内心情感,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文章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的讲话稿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关于"中国梦"的概念隐喻类型的建构模式,并探讨不同概念隐喻的凸显功能。分析表明: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即"中国梦"的实现是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桂英  李恒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是研究手语本质及其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有声语言和手语中隐喻表达的异同,揭示二者共同的神经基础,有利于阐明手语中隐喻表达的系统性与独特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默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成语教学应结合课文话题来展开,不同内容、不同来源的成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在讲解成语的过程中,说明成语的结构与展示成语的用法应该双管齐下,这样才能使留学生减少成语使用的偏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作宏  
语言形式教学是汉语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语言形式教学只有与自然习得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任务教学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由于交际任务所提供的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学习者对于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将语言形式教学和交际任务融合起来。本文尝试探讨在汉语教学中通过对交际任务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在表达意义的同时对目标语法点的注意,从而达到在使用过程中习得目标语,提升其教学效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德忠  张冰天  
随着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和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传统文学的魅力开始重新绽放光彩,吸引世界各国人民加入到学习的队伍,只为一览东方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万千风采。为满足世界各国学者的学习需求,国内各出版社适时出版了一批介绍相关文学作品的书籍,《中国文学常识》便是其中之一。由郑振铎编著,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常识》一书,全书由十四章构成,以时间为轴、地域为线,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经典和大家著作串联起来,使读者能够以清晰的时间脉络了解文化发展,从不同风格的大家之作中品味其中的无穷韵味。该书内容集解析、评议于一体,不仅分析了作品内容,而且总结了发展得失,在解读的同时更容易引发读者思考,对初学者而言,有助于引导其深入学习,对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者来说,该书仍值得反复诵读品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璇  袁小勤  
本文以手语语言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反思传统聋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聋校语文教学法———通过手语和汉语互译训练,帮助中高年级聋生提高汉语书面语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为:聋童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校语文教学应当从二语习得理论中借鉴方法;明确聋童的汉语学习实质上是从自然手语到书面汉语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严格区分自然手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铃  李恒  
中国手语中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共有"上-下"、"前-后"和"左-右"三种类型的时间空间隐喻。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发生的理据性和动因与汉语大致相同,均符合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的"体验性"观点。但也应同时看到,中国手语和汉语对某些时间空间隐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如前者缺乏"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隐喻表达,因此在对聋人进行汉语教学时,应当着重厘清两种语言的不同,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聋人的汉语水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