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7)
- 2023(11804)
- 2022(9975)
- 2021(9112)
- 2020(7686)
- 2019(17943)
- 2018(17433)
- 2017(33180)
- 2016(17746)
- 2015(20742)
- 2014(20802)
- 2013(21169)
- 2012(20323)
- 2011(18858)
- 2010(18799)
- 2009(17844)
- 2008(17610)
- 2007(15824)
- 2006(14020)
- 2005(12932)
- 学科
- 济(103529)
- 经济(103456)
- 管理(50407)
- 业(48533)
- 方法(40380)
- 企(37383)
- 企业(37383)
- 数学(36040)
- 数学方法(35831)
- 中国(25513)
- 农(23107)
- 地方(21135)
- 学(21018)
- 财(18563)
- 业经(18015)
- 贸(18006)
- 贸易(17996)
- 易(17493)
- 农业(15556)
- 技术(15382)
- 制(15175)
- 环境(14170)
- 地方经济(13927)
- 和(13891)
- 融(12960)
- 金融(12957)
- 银(12819)
- 银行(12789)
- 行(12331)
- 发(11772)
- 机构
- 大学(280678)
- 学院(277315)
- 济(133509)
- 经济(131206)
- 研究(104399)
- 管理(103895)
- 理学(88550)
- 理学院(87503)
- 管理学(86274)
- 管理学院(85739)
- 中国(79663)
- 科学(60980)
- 京(60460)
- 财(55857)
- 所(53952)
- 研究所(48989)
- 农(47794)
- 中心(46357)
- 财经(44979)
- 经济学(43685)
- 江(41423)
- 经(40903)
- 业大(39888)
- 经济学院(39318)
- 北京(38829)
- 农业(37688)
- 院(36708)
- 范(35517)
- 师范(35219)
- 财经大学(33131)
- 基金
- 项目(177942)
- 科学(140161)
- 基金(131346)
- 研究(129251)
- 家(115235)
- 国家(114369)
- 科学基金(96378)
- 社会(85620)
- 社会科(81431)
- 社会科学(81410)
- 基金项目(68479)
- 省(66227)
- 自然(59526)
- 自然科(58128)
- 自然科学(58107)
- 教育(57610)
- 自然科学基金(57111)
- 划(56665)
- 资助(54385)
- 编号(49897)
- 部(41303)
- 成果(40621)
- 重点(40542)
- 发(40181)
- 国家社会(37333)
- 创(36708)
- 教育部(35228)
- 中国(34955)
- 课题(34718)
- 创新(34699)
- 期刊
- 济(149473)
- 经济(149473)
- 研究(85999)
- 中国(56975)
- 农(43154)
- 学报(43111)
- 财(42596)
- 科学(41364)
- 管理(37906)
- 大学(32183)
- 学学(30115)
- 农业(29543)
- 技术(25614)
- 经济研究(25457)
- 融(24371)
- 金融(24371)
- 财经(23629)
- 教育(22522)
- 经(20633)
- 业经(20453)
- 问题(20151)
- 贸(18087)
- 技术经济(17612)
- 业(17100)
- 世界(16700)
- 国际(15909)
- 统计(15033)
- 资源(13213)
- 策(13189)
- 图书(12937)
共检索到427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庞英
研究目的:在有限的国土资源、日益减少的人均耕地面前探讨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研究方法:计量经济 模型与Eview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研究结论:必须充分挖掘 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的潜力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明
本文使用客观历史资料,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得出技术的人力资本化,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为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内生化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现代化蓝图的结论
关键词: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技术内生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闯
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率 经济增长贡献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熀松 高一兰
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方法未考虑资本投入中蕴含的技术进步,低估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改进的Solow模型构建技术进步测度方程,对中国1953~2011年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53~1978年,技术进步率-0.19%,对经济增长贡献8.61%;1979~2011年,技术进步率4.43%,对经济增长贡献44.35%,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莹
本文在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1978—2006年宏观经济基础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对计算过程涉及的经济指标和参数尤其是资本存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通过对经济增长三大重要因素的分解分析,证实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从而为经济长期增长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出可供借鉴的方向。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本存量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子云 朱土兴
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的效用结果和完整体现。本文引入效率体现式技术进步概念,以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指数来体现总体技术进步水平,构建经济增长中资本规模、劳动力规模和总体技术进步三因素贡献的分解模型,并利用中国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资本规模增长,劳动力投入规模贡献不大,技术进步贡献不小。技术进步贡献主要源于生产技术质量和生产技术效率,产业间劳动力构成和其他管理技术进步贡献微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国民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和分析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1991-2004年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54%,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2.18%,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7.28%;"八五"、"九五"、"十五"的前4年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表明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C-D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战昱宁
本文利用索洛“剩余法”对技术进步在浙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测量,得出结论:尽管人们对技术进步重要性的意识增强,但是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还很小,浙江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投入来完成。因此,加强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势在必行。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贡献度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阎敏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来FDI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有多大贡献,学者们的研究结论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运用索洛测算技术进步的"余值"方法,选取中国1985年至2004年区间样本数据作为经济变量,从宏观角度分析了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引进FDI对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效果甚微,其原因和对策如何,需要认真研究。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技术进步 贡献效应实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燕梅
1998年以来,中国机床工业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很高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率。但分析结果表明,估算的TFP高贡献率,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非技术进步。从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状况看,目前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制度、规模经济、企业网络和产业外部支持系统等尚无法形成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足够支持。
关键词:
机床工业 高速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晏路明
区域宏观经济系统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本身即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大系统。它不仅包括物的要素,如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还包括所谓“软件”因素,如教育、科技、管理等。生产力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质和量的规定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要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佳功能,其各组成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最佳的配比。经济系统的产品产量取决于投入的原料、设备、劳动和技术等,描述这种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就是生产函数。生产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依广 庞英 张全景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 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 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 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 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 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 68%,大部分年度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勋
本文通过模型观察和研究36家新材料上市公司2002-2007年数据,解释和分析2002-2007年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出及其增长是如何决定的。通过分析可知,中国新材料行业,特别是上市企业,资本量提高迅速,但在目前还没有取得与资本规模增长幅度相一致的产出增长率。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还发生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却不断降低的现象。本文认为,这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大量新材料上市企业采用的是购并等外延式的产业扩张模式,在短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本,扩展了行业规模,真正依赖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十分少见。因此,要加大科技进步对产出的贡献,必须通过改革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岩 李兴绪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方法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先分析直接消耗系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再考虑间接联系用列昂剔夫逆系数矩阵测算技术进步,建立测算模型,进而采用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裴旭东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