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8)
2023(9322)
2022(7695)
2021(7130)
2020(5706)
2019(12686)
2018(13004)
2017(23341)
2016(12971)
2015(14096)
2014(14118)
2013(13446)
2012(12176)
2011(10926)
2010(11161)
2009(10780)
2008(10726)
2007(9749)
2006(8746)
2005(8162)
作者
(34748)
(29337)
(28974)
(27903)
(18201)
(13677)
(13100)
(11041)
(11026)
(10362)
(10044)
(9679)
(9408)
(9395)
(9340)
(8863)
(8560)
(8525)
(8484)
(8439)
(7413)
(7150)
(7042)
(6655)
(6619)
(6607)
(6536)
(6509)
(5823)
(5657)
学科
(43525)
经济(43450)
管理(41462)
(33893)
(29747)
企业(29747)
(17090)
(15222)
中国(14247)
(13534)
方法(13242)
业经(12999)
(12424)
数学(10416)
体制(10269)
(10260)
银行(10245)
数学方法(10211)
(9838)
(9820)
金融(9816)
理论(9026)
(8580)
(8436)
财务(8413)
财务管理(8384)
农业(8382)
(8002)
企业财务(7931)
地方(7849)
机构
学院(173654)
大学(172162)
(69096)
经济(67467)
管理(62395)
研究(61896)
理学(52087)
理学院(51470)
管理学(50645)
管理学院(50284)
中国(47896)
(38028)
(36781)
科学(35071)
(30641)
(28696)
中心(27943)
财经(27934)
研究所(27134)
(26509)
(25141)
(23897)
师范(23679)
北京(23433)
(23074)
业大(22788)
(22201)
经济学(21050)
财经大学(20476)
农业(20311)
基金
项目(111503)
科学(87631)
研究(87176)
基金(78488)
(68088)
国家(67471)
科学基金(57286)
社会(55124)
社会科(52136)
社会科学(52125)
(44161)
教育(41347)
基金项目(40429)
(37212)
编号(36518)
自然(34007)
自然科(33147)
自然科学(33134)
自然科学基金(32520)
成果(31941)
资助(30428)
(27270)
课题(26907)
重点(25974)
(24922)
(24339)
(23911)
(23259)
国家社会(22887)
项目编号(22518)
期刊
(85937)
经济(85937)
研究(57324)
中国(44475)
(31850)
教育(28618)
管理(26124)
(25973)
学报(24850)
科学(22994)
大学(19867)
(19453)
金融(19453)
学学(18306)
农业(16889)
技术(16044)
财经(14286)
业经(13820)
经济研究(13022)
(12374)
问题(10722)
职业(9057)
(9055)
(8801)
(8608)
国际(8382)
(8200)
论坛(8200)
现代(8066)
会计(7910)
共检索到28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明国  
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全球安全提供的重大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重大观念变革。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不仅需要共同安全观念的确立,同时还需要逐步制度化,从制度层面进行有效设计和构建。现实结构论倡导权力逻辑下的构建路径,理性设计论倡导利益逻辑下的构建路径,制度话语论倡导话语逻辑下的构建路径,这些为全球安全倡议的国际制度构建提供了启示。本文基于“从观念变革到制度建设”的一般理论逻辑,认为全球安全倡议的制度构建路径可尝试建立在空间维度、关系维度和演进维度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可以从全球—地区的空间维度、安全—发展的关系维度、非正式—正式的演进维度出发,构建出倡议制度化的三维分析框架,实现上下联动、内外统筹、三维并举。在空间维度,要坚持联合国核心地位,加强地区层面、跨国界次区域层面制度建设;在关系维度,要统筹安全与发展,关注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并协调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在演进维度,要推动全面提升制度综合能力的制度建设进程。最终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国际安全制度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卿  
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当今世界安全形势深刻思考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运用的集中体现,为全球安全理论建设和国际安全合作实践贡献中国智慧和时代精华。全球安全倡议内涵和外延丰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植根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国际安全观,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超越。这一重要倡议具有深刻思想性、战略性、时代性、开放性,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琢  
国企职工的经济行为没有个人利益的制衡 ,这是国有企业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 ,也是国企活力不旺、动力不强、效益不高的产权魔结。怎样解开国企产权魔结 ?根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光辉思想 ,结合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 ,在全民所有制机体上重建不完全的个人所有权 ,承认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构建全民所有 (国有 )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国企双层产权制度 ,就是解开国企产权魔结的钥匙。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志中  
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为维护战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的开放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多边贸易体制缺乏公正性,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涌现,导致全球贸易治理出现"碎片化"趋势,非正式制度安排缺乏法律的约束力,合法性也受到质疑。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的缺陷导致了诸多治理低效率问题,逆全球化浪潮就是贸易治理机制低效率的突出表现。此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日益上升,现行的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所界定的利益分配格局越发不合时宜。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付诸实施,将会引领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变革,促进全球贸易治理向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必胜  
2021年春节期间,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叠加态势,防控形势变得严峻复杂,为做好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提出引导职工群众"就地过年"的倡议通知,据此各级地方政府和机构纷纷响应,各地职工群众积极配合。文章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视角,探究协同治理理论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契合关系,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力、地方政府采取配套措施与服务、用人单位监督把关、职工群众理解配合等多元主体协同和客观技术有效支持方面,分析政府倡议有效实施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优化政府倡议实施的相关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仲鑫  冯桂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中亚四国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在2013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仲鑫  冯桂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中亚四国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在2013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小沁   潘子阳  
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变乱交织的十字路口,中国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供了安全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高度耦合性,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是上海合作组织提升安全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百年变局下欧亚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调,增加了地区安全治理的系统性风险。作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先行示范平台,上海合作组织从机制对接、安全共识、大国关系和热点问题着手,持续优化地区安全治理体系,提升了安全市场的有效供给。在全球安全倡议的建设性引领下,欧亚地区正从“治理失衡”到“协同共治”演进,逐渐形成了推动倡议落地见效的上海合作组织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洪向华   冯文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对西方发展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彰显了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韬略;着眼“发展”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是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三大倡议。未来,还需在发展理念的深化、机制的对接、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跨越与转变,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世界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邢丽菊   鄢传若斓  
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后,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一道共同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共通性、发展性、实践性特征。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强大支撑,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建立全球文明对话交流平台,加强双多边文化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友好交往,共同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与产权实施的概念梳理认为40年来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从最初农民对农地产权的争权与国家的还权,到后来稳定承包关系与农地确权,其核心主线主要是围绕产权界定来展开的,其基本的制度目标是试图通过赋予农民以承包土地的排他权并强化其稳定预期,来促进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但是,产权强化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文章强调,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更要探索产权实施层面的经营方式转型。降低农地产权的实施成本,依赖于交易制度的创新及其组织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以"刚性教学计划和统一培养规格"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学年制,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推行学分制改革,是要发挥学分制在制度理念、制度机制和制度功能上的优势以及制度改革的效应。在教学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倡导与新的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玫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但当前"全球化逆转""全球化逆动"等一些热点问题也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多挑战。通过梳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背景,指出了"一带一路"现有研究中的误区;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即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最后提出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分梯度推进全球治理:首先要平稳度过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提升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协同发展的新优势;继而构建由中国主导的话语体系,探索国际认可的全球治理方案;最终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秀丽  
国际法治话语在学术研究和国际实践中大量运用。本文试图在深入理解国际法治的基础上,将其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中国是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与建设者,在理论和实践上,新时代的中国正在为国际法治的发展做出贡献。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法治价值追求的中国表达,也必然带来国际法治的中国创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需要相应的国际法治保障,同时也是此类国际法治理念和实践发展的重要平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文昌  
1.政府收费制度改革原则。 我国政府收费制度的改革应借鉴国际收费管理经验,使其更为公平,更富有效率。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收费制度应符合公平原则,使公共产品受益人的付费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结合起来;其二,收费制度应符合效率原则,有助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收费体系具有投资导向作用,完善的收费制度应保障政府能够把需求者所需项目和筹资方式结合起来;其三,收费制度应该合理规范,使公共产品与服务需求者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限制在合理并符合效率的水平上,也有助于需求者了解产品与服务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