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5)
- 2023(11344)
- 2022(9464)
- 2021(8935)
- 2020(7464)
- 2019(16924)
- 2018(16521)
- 2017(31511)
- 2016(17163)
- 2015(19346)
- 2014(19007)
- 2013(18936)
- 2012(17541)
- 2011(16143)
- 2010(16156)
- 2009(15326)
- 2008(15229)
- 2007(13626)
- 2006(12416)
- 2005(11287)
- 学科
- 济(75375)
- 经济(75276)
- 业(55463)
- 农(46893)
- 管理(46499)
- 企(33676)
- 企业(33676)
- 农业(30930)
- 方法(28665)
- 数学(25870)
- 数学方法(25678)
- 中国(23242)
- 业经(20748)
- 制(20624)
- 财(18609)
- 贸(15457)
- 贸易(15448)
- 易(15177)
- 体(14755)
- 银(13491)
- 银行(13466)
- 行(13005)
- 发(12508)
- 学(12286)
- 地方(12056)
- 策(11899)
- 融(11884)
- 金融(11882)
- 环境(11306)
- 体制(11171)
- 机构
- 学院(249605)
- 大学(249176)
- 济(116208)
- 经济(114246)
- 管理(94753)
- 研究(90537)
- 理学(81544)
- 理学院(80660)
- 管理学(79621)
- 管理学院(79159)
- 中国(72468)
- 农(59182)
- 京(52556)
- 财(51818)
- 科学(50947)
- 所(45332)
- 农业(45285)
- 业大(41364)
- 中心(41300)
- 研究所(40857)
- 财经(40569)
- 江(37240)
- 经(37183)
- 经济学(36455)
- 北京(33148)
- 经济学院(32823)
- 院(31276)
- 范(30916)
- 师范(30660)
- 财经大学(29873)
- 基金
- 项目(164855)
- 科学(131626)
- 研究(123238)
- 基金(123230)
- 家(107696)
- 国家(106743)
- 科学基金(90955)
- 社会(82950)
- 社会科(78484)
- 社会科学(78463)
- 基金项目(64742)
- 省(61759)
- 自然(55530)
- 教育(54993)
- 自然科(54227)
- 自然科学(54212)
- 自然科学基金(53313)
- 划(52067)
- 资助(49344)
- 编号(48676)
- 成果(39810)
- 部(39290)
- 重点(37253)
- 制(36845)
- 发(36350)
- 国家社会(36063)
- 创(34034)
- 教育部(33684)
- 农(33282)
- 课题(33252)
- 期刊
- 济(134327)
- 经济(134327)
- 研究(77867)
- 农(62644)
- 中国(55410)
- 农业(42363)
- 学报(38900)
- 财(38702)
- 科学(37818)
- 管理(32569)
- 大学(31333)
- 学学(29802)
- 融(28272)
- 金融(28272)
- 业经(25600)
- 教育(22493)
- 财经(20934)
- 业(20599)
- 经济研究(19857)
- 技术(19515)
- 问题(19197)
- 经(18065)
- 世界(16549)
- 农村(14863)
- 村(14863)
- 贸(14437)
- 农业经济(14168)
- 版(13708)
- 经济问题(13014)
- 技术经济(12561)
共检索到385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在资源禀赋既定的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资源禀赋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言,生产的季节性、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也是资源禀赋的一部分,对经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回顾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并以此为据讨论今后进一步演变的方向。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不仅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也取决于具体的经营制度。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关系应当有利于激励农民做出更多努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当有利于吸收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农业内部的经营制度应当正确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未来的农业生产组织应当具有充分的弹性,能够像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一样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分工协作。"看得见的手"应当帮助生产者实现这种具有弹性的协作方式,而不是力图实现本社区、本地区的封闭式生产,在与外界的联系方面只重视生产资料、资金和商品的流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春玲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农业赋税制度的简要考察,揭示出中国赋役制度发展的总格局与轨迹,即始终走不出改革的形式与实质相背离、人民负担越来越重的怪圈,其原因在于历代当政者并未解决好税制设计的出发点及指导思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目前的改革在理论上具备了最终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的可能性。
关键词:
农业赋税 制度 历史变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冬水 黄少安
文章在一个简单的人才配置模型中分析了传统中国农业经济的停滞问题。文章认为,经营式农业发展不足是造成传统中国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营式农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式农场主的投资和创新,而传统中国社会的制度环境却鼓励人才流向官僚阶层。受官僚阶层高报酬的吸引,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大都热衷于进入官僚阶层而无心从事农业经营。这种人才配置模式阻碍了经营式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因此陷入停滞状态。
关键词:
人才配置 经营式农业 传统中国 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祖君
"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创新,这将促使农业产业组织由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向纵横兼有的混合一体化的重要转变。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机制的深化,导致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农户为单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产业链整合 农业经营制度 混合一体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旭光
运用权利配置影响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分析建国后农业制度变迁的脉络,表明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低效的症结在于土地权配置。现阶段土地权配置的重心是激活土地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完善和多样化流转,并以此带动户籍管理、民主管理、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英君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梳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展开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全方位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变迁与创新。通过这种制度分析,形成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探索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特定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王晟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一)工业化带动模式。1.刘易斯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型。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对于如何使传统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刘易斯等人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该模型只适用于有劳动力剩余的发展中国家。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尧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分析的框架体系内,使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经济生活,交易费用理论为制度的需求与供给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农业引入FD I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变迁,传统的农业产业组织的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激发了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目标的各农业产业组织主体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本文分析了FD I如何通过其制度变迁效应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变迁,以期为我国加强农业利用外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 FDI制度变迁 农业产业组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婷婷 荣幸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几经沉浮,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也曾经历了市场的低迷与徘徊,其中成就与经验值得总结。为此,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福利经济学理论,回顾近四十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演进特征和演进逻辑,总结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中的历史成就和成功经验,并对新时代、新背景下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目标进行总结,通过理论洞察为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英君
基于政府职责与制度变迁的双重视角,文章回顾了从西周时期农业保险思想萌芽状态一直到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试点全方位推进的发展历程。同时,文章还从国家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变迁和演化的基本思路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文章认为,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范围包括正式制度和正式规则,主体包括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变迁的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历来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5个发展阶段,运用农业生产"统分结合"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规律,形成如下研究结论:第一,市场与政府共同决定着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政府的"有意"越位与"无意"缺位是统分关系长期失衡的制度性原因,形成了农业经营体制强制调整与自我调节的两类变迁路径。第二,生产关系调整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决定制度变迁能否持续的前提,也是检验农业经营体制生命力的试金石。第三,政府主导的农业经营体制强制性变迁易陷入"统"的过多或"分"的过细的不协调状态。最四,70年来农业经营体制呈现出从家庭经营走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变化轨迹,再次表达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天然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迎珍
小规模经营无力承担高昂的交易费用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发生变迁的主要诱因。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制度安排,但在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路径和模式选择是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
合作组织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路径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刚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配置环境主要包括三方面:涵盖农业宏观管理体制及与此相配套的政策、法律、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宏观体制环境,国内外市场环境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而企业面对日益复杂且快速多变的发展环境,如何应对环境变化、适应及改造环境就成为企业管理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
农业企业 经营要素 配置环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圣 吴永常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将园区变迁过程划分为地方自主探索、制度建设与供给、中央主导下的全面创新实践、总结调整和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实践、农业科技国际竞争等在变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变迁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兼具渐进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制度优势下降、制度创新乏力、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要素投入机制、完善园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