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7)
2023(7541)
2022(6450)
2021(5718)
2020(5068)
2019(11084)
2018(10721)
2017(20574)
2016(10848)
2015(12005)
2014(11954)
2013(11508)
2012(11066)
2011(10203)
2010(10780)
2009(10299)
2008(9518)
2007(8566)
2006(7880)
2005(7244)
作者
(31873)
(26812)
(26737)
(25310)
(17203)
(12623)
(11970)
(10414)
(10162)
(9477)
(9291)
(8904)
(8787)
(8644)
(8376)
(8188)
(7916)
(7676)
(7525)
(7256)
(6772)
(6681)
(6538)
(6258)
(6125)
(6043)
(5765)
(5482)
(5468)
(5267)
学科
(73122)
经济(73065)
管理(31204)
(27340)
方法(25996)
数学(23720)
数学方法(23371)
(21032)
企业(21032)
地方(17701)
(14743)
中国(14458)
地方经济(12559)
(12226)
(12216)
业经(11599)
农业(10244)
环境(8765)
(8722)
金融(8721)
(8718)
(8247)
经济学(7916)
(7808)
(7644)
银行(7640)
(7464)
(7451)
贸易(7444)
(7399)
机构
大学(164423)
学院(163205)
(81305)
经济(79998)
管理(62737)
研究(59821)
理学(54172)
理学院(53539)
管理学(52463)
管理学院(52143)
中国(44047)
(35469)
科学(33846)
(33568)
(29799)
财经(27924)
经济学(26878)
研究所(26826)
中心(26495)
(25392)
(24691)
(24202)
经济学院(23840)
业大(21813)
北京(21129)
(20874)
财经大学(20685)
(20217)
师范(20049)
农业(18673)
基金
项目(107513)
科学(86078)
基金(80919)
研究(77521)
(71023)
国家(70077)
科学基金(60084)
社会(53510)
社会科(50846)
社会科学(50828)
基金项目(41467)
(40906)
自然(37091)
自然科(36260)
自然科学(36250)
自然科学基金(35571)
教育(34595)
资助(33984)
(33931)
编号(28922)
重点(24321)
(24213)
(24154)
成果(23778)
国家社会(23267)
(21998)
教育部(21313)
人文(20704)
创新(20679)
课题(20372)
期刊
(95662)
经济(95662)
研究(52214)
中国(30757)
(26735)
管理(25008)
学报(23838)
(23297)
科学(22811)
大学(18883)
学学(18191)
经济研究(16615)
农业(15630)
财经(14972)
(14701)
金融(14701)
技术(14634)
(13092)
业经(12363)
问题(12190)
统计(11930)
教育(11167)
技术经济(10566)
(10497)
决策(9622)
世界(9440)
(8737)
经济问题(7922)
(7796)
国际(7781)
共检索到252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朱富强  
新结构经济学中有为政府实际上对应了一种裁判型国家。裁判型国家根本上把国家视为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公共性社会机构,从而具有善的性质;正是为了发挥善的行为,人们往往赋予这种国家及其政府相当大的权力。但在现实世界中,那些掌握公权力的代理人往往会为了个人目标和利益而滥用组织手段,从而导致裁判型国家及其政府的功能发生蜕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承担积极功能的有为政府都不能是无限政府,而必须在一套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规范和监督体系下运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朱富强  
新结构经济学中有为政府实际上对应了一种裁判型国家。裁判型国家根本上把国家视为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公共性社会机构,从而具有善的性质;正是为了发挥善的行为,人们往往赋予这种国家及其政府相当大的权力。但在现实世界中,那些掌握公权力的代理人往往会为了个人目标和利益而滥用组织手段,从而导致裁判型国家及其政府的功能发生蜕变。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承担积极功能的有为政府都不能是无限政府,而必须在一套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规范和监督体系下运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均GDP实现了从1978年100多美元,到2020年接近1.1万美元的变化,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奇迹。能在40年后,把一个计划经济体制和自然经济思想如此根深蒂固的国家,建设成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这其中一定有奥妙。计划经济的一套理念、方法、政策、制度设计规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丁鑫   马玥   陈珏津  
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是维持银行审慎经营的重要条件,二者不同方式组合的有效性如何?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21年248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不同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束、流动性监管与价格型市场约束的组合产生相互削弱的作用;资本监管与价格型市场约束、流动性监管与数量型市场约束的组合产生相互支撑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相较于非存款债权人,存款人的市场约束与银行监管组合的效果更明显。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的组合通过促进银行信息披露、降低银行杠杆风险发挥作用。在不同的监管压力与市场约束压力下,高监管压力与市场约束的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高数量型市场约束压力和低价格型市场约束压力与资本监管的组合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郭冠清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两种制度类型:一是受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并以“大市场+小政府”为特征的西方制度,二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并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中国制度。西方社会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根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党政治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相比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体制根源。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勤  
为阐述市场经济中政府如何行使保障公平竞争的职责 ,本文借足球规则及其原则要求、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政府部门职能的取舍和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园园  王亚丽  
基于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且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跨越门槛值后,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则逐渐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基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非线性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与政府效率的提升并跨越门槛值,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邻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应积极建设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加强数字核心技术供给,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贤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资源配置既要考虑"资源稀缺",也要考虑"资源生成",而且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即政府在"资源生成"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将城市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非经营性资源"和"准经营性资源"。其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把"准经营性资源"作为新的"资源生成",深圳政府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解决其投资载体和资金运营问题,成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示范。深圳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市场运行中担当城市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产业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和民生福祉的主要提供者,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绝佳样本。现代市场机制着眼点不仅仅在产业经济的提升发展上,而且在城市经济的资源配置、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上,它将引领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提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冲   王志凯  
构建带有市场扭曲、包含冲击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以阐释市场化、政府治理影响经济韧性的机理,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并比较了制度环境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下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因素——市场化程度、政府治理效率均在城市刚遭受冲击时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在随后的恢复、重新发展阶段影响减弱;政府治理效率在新冠疫情中作用更为突出;市场化总指数在东北、北部沿海、长江中游经济区作用更明显,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影响不显著,政府治理效率在东部沿海经济区作用最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等提高企业成本加成,从而使企业在冲击后更有可能留在市场,进而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姬卿伟  李跃  
选取我国2012年241个城市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有为政府"的理论视角,构建有为政府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地级市政府管理质量进行了测度,通过理论推导以及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多样性经济等因素对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有为政府、多样性经济发展模式能促进地区制造业的合理发展;大部分城市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匹配度不高,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地区消费能力对制造业发展拉动不明显,应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劳动力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未来政府部门除了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外,加快推动双轨制改革是扩大多样性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潘红波  徐雅璐  吴萌  
在我国要素市场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政策可以作为正式替代措施,引导要素资源流向高成长性行业,以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基于此,本文利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以要素市场失灵为背景,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资源效应与财务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政策制定前成长性较高的行业作为明确鼓励发展的行业,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行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发现,属于产业政策制定前高成长性行业的公司,在政策实施期间获得的政府补助和新增贷款更多,并且业绩表现更好。在实践上,应该对要素扭曲、产能过剩等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政府管制以弥补市场失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制度性软环境,本质是契约执行的效力。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平衡作用机制共同塑造。上海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营商环境,其发展的最大特征与不足反映了政府作用机制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发现,基于国际标准评价及全球领先城市的不同指标领域比较,上海营商环境的差距表现为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和基本持平三个层次;上海营商环境既有水平及优化方向更有利于成熟型企业而不利于成长型企业;既有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了上海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上海营商环境优化路径核心是基于市场机制的监管与服务模式创新,建设服务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统一市场体系;建立更为公平、高效的市场退出机制,以及制度性软环境建设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潘红波  徐雅璐  吴萌  
在我国要素市场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政策可以作为正式替代措施,引导要素资源流向高成长性行业,以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基于此,本文利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以要素市场失灵为背景,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资源效应与财务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政策制定前成长性较高的行业作为明确鼓励发展的行业,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行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发现,属于产业政策制定前高成长性行业的公司,在政策实施期间获得的政府补助和新增贷款更多,并且业绩表现更好。在实践上,应该对要素扭曲、产能过剩等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政府管制以弥补市场失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云贤  李宜达  王方方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产生了许多现有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客观上要求进行理论创新。中观经济学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主要研究区域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聚焦于资源生成基础上的资源配置问题。相比传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观经济学至少有六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一是突破了传统产业市场经济理论框架下的资源稀缺单一假设,在城市经济研究中发现了资源生成领域,并在原有需求侧“三驾马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侧新“三驾马车”;二是发展了传统宏观和微观二元结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元结构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分析了宏观、中观、微观三者的联动效应;三是阐释了政府的双重属性和区域政府竞争理论,分析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揭示了成熟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四是秉承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经济学共识,指出区域政府同样是市场主体,将传统市场经济的单一驱动力理论发展为双重驱动力理论;五是打破从市场边界视角分析政府行为的传统认识,从政府干预和政府超前引领理论视角阐明了市场主体视角下的政府行为;六是将区域概念延伸至世界范围,分析了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传统需求侧“贸易引擎”发展为供给侧“投资、创新、规则经济增长新引擎”,为解决各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