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3)
- 2023(5788)
- 2022(4731)
- 2021(4339)
- 2020(3577)
- 2019(8125)
- 2018(7703)
- 2017(15095)
- 2016(8265)
- 2015(9068)
- 2014(8789)
- 2013(8807)
- 2012(8116)
- 2011(7347)
- 2010(7256)
- 2009(6602)
- 2008(6609)
- 2007(5976)
- 2006(5329)
- 2005(5025)
- 学科
- 济(36925)
- 经济(36852)
- 业(26108)
- 管理(24915)
- 企(19195)
- 企业(19195)
- 方法(18354)
- 数学(16872)
- 数学方法(16726)
- 中国(11515)
- 农(11021)
- 财(10535)
- 制(9463)
- 银(7867)
- 银行(7856)
- 农业(7779)
- 行(7524)
- 融(7498)
- 金融(7497)
- 业经(7477)
- 劳(6711)
- 劳动(6693)
- 贸(6422)
- 贸易(6418)
- 易(6290)
- 务(6260)
- 财务(6249)
- 财务管理(6243)
- 企业财务(6022)
- 体(5899)
- 机构
- 大学(120127)
- 学院(117796)
- 济(58191)
- 经济(57351)
- 管理(46157)
- 理学(40246)
- 理学院(39869)
- 管理学(39367)
- 管理学院(39130)
- 研究(38697)
- 中国(31649)
- 财(27922)
- 京(23932)
- 财经(22561)
- 经济学(20767)
- 经(20764)
- 科学(20441)
- 经济学院(18981)
- 所(18775)
- 农(17934)
- 中心(17762)
- 财经大学(17103)
- 研究所(16883)
- 江(16595)
- 业大(15896)
- 北京(14916)
- 农业(13992)
- 院(13735)
- 范(13485)
- 师范(13348)
- 基金
- 项目(80032)
- 科学(64691)
- 基金(61870)
- 研究(57981)
- 家(53800)
- 国家(53414)
- 科学基金(46575)
- 社会(41431)
- 社会科(39477)
- 社会科学(39473)
- 基金项目(31994)
- 省(28756)
- 自然(28469)
- 自然科(27879)
- 自然科学(27875)
- 自然科学基金(27428)
- 教育(26546)
- 资助(25706)
- 划(24523)
- 编号(21473)
- 部(19275)
- 国家社会(18796)
- 重点(17886)
- 教育部(17269)
- 制(17107)
- 成果(16841)
- 人文(16679)
- 创(16640)
- 发(16391)
- 创新(15653)
共检索到17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艳燕 李铁斌
利用2004年~2012年的行业面板数据,按照资本密集度将18个行业分为高低两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实际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曲线,实际工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递减;在低资本密集度行业,实际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S曲线,实际工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因而,高资本密集度行业应适度提高工资,改善投资效率,提高资本利用率;低资本密集度行业应在保证实际工资增长的前提下提高资本密集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大中 陈福炯
经济活动的相对密集度及其对经济自身效率的影响也反映在服务业方面。本文在构造产业相对密集度指标及其与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相对密集度的地区与部门差异性。我们发现,除房地产业外,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相对密集度对其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由于服务业相对密集度的大小可以理解为地区人均服务供给(或产出)水平即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本文基于中国服务业的经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正好与著名的"凡尔登定律"(Verdoorn’s Law)所揭示的增长与生产率之间的"程式化关系"(stylized relationship)不谋而合。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雄浪 杨霞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宫旭红 曹云祥
资本深化是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工资上涨及政府投资等角度分析转型期的资本深化,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力量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借助不同时间段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政府投资主导的资本深化的作用显著大于工资上涨的作用,随着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开始发挥作用,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显著但呈下降趋势。此外,技术进步及行业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各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资上涨 政府投资 资本深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延中 王国洪
本研究以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03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研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人员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劳动生产率就业人员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其中,最低工资标准与体制内人员的就业存在较弱的正向关系,而对体制外人员的就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就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生产率 就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亚军
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相对劳动生产率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拓展变量(如开放度、信贷比率、投资比率、贸易条件等需求因素)在实际汇率的决定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政府支出比率对人民币汇率没有实质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和基本流量表,突破FH指数的相同比例假定,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DJ指数衡量的中国33个工业行业材料外包、服务外包和狭义材料外包水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劳动生产率整体及行业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材料外包和服务外包总体上提升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中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娟 王明明
基于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性别差异视角实证测度分析工资激励对劳动生产率的边际贡献。基准回归和处理效应的结果显示,工资激励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关系,且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因果效应;从边际贡献角度来看,女性工资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激励作用显著高出男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男性而言,工资激励更有助于提升女性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在优化企业整体工资激励机制、形成与劳动生产率增幅相匹配的薪资结构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并发挥女性工资成本的激励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希元 杨先明
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继续从结构转型中获得增长红利,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消失,以及受到服务业“无实物形态”“不可存储性”“非标准化”等属性的限制,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相较于物质资本在服务业领域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提出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双重深化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框架并指出,知识资本深化形成以“租金创造”为中心的报酬递增,通过产品差异化效应、消费多样化效应、中间品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重塑效应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并从技术进步偏向性、分工专业化的机制视角指出,人力资本是知识获取、吸收和创造的能力体现,且深化的作用重点是驱动劳动力供给“量质转型”,满足服务业对劳动力的质量需求。尽管中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短板,但也具备潜在优势,通过双重资本深化补齐短板和挖掘优势,是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着力点。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余官胜 李会粉
本文通过传导机制阐述和实证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而长期内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仅存在短期效应,不存在长期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仅存在长期效应,不存在短期效应,这种区别是由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和知识吸收能力差异造成的。此外,本文构建了动态回归方程,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因果关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