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4)
- 2023(13172)
- 2022(10524)
- 2021(9312)
- 2020(7366)
- 2019(16469)
- 2018(16238)
- 2017(29894)
- 2016(16104)
- 2015(17687)
- 2014(17922)
- 2013(17331)
- 2012(16141)
- 2011(14676)
- 2010(14982)
- 2009(13635)
- 2008(13485)
- 2007(12173)
- 2006(11272)
- 2005(10652)
- 学科
- 济(72272)
- 经济(72206)
- 管理(48264)
- 业(48154)
- 企(38030)
- 企业(38030)
- 中国(26822)
- 地方(26306)
- 农(22277)
- 业经(19885)
- 技术(19225)
- 方法(18730)
- 农业(15779)
- 数学(14896)
- 数学方法(14729)
- 地方经济(14356)
- 发(14041)
- 学(13943)
- 制(13789)
- 银(13773)
- 银行(13760)
- 融(13670)
- 金融(13669)
- 行(13418)
- 财(13311)
- 技术管理(13175)
- 环境(12561)
- 贸(11717)
- 贸易(11700)
- 易(11172)
- 机构
- 学院(227792)
- 大学(223503)
- 济(92668)
- 经济(90534)
- 研究(85047)
- 管理(83732)
- 理学(70047)
- 理学院(69117)
- 管理学(67989)
- 管理学院(67528)
- 中国(65197)
- 科学(51582)
- 京(49562)
- 所(42789)
- 财(41911)
- 研究所(38415)
- 中心(38393)
- 江(38202)
- 农(36950)
- 范(34531)
- 师范(34226)
- 北京(31856)
- 财经(31791)
- 院(31791)
- 州(30964)
- 业大(30761)
- 经(28597)
- 农业(28154)
- 经济学(27452)
- 师范大学(27323)
- 基金
- 项目(148470)
- 科学(118422)
- 研究(113183)
- 基金(104160)
- 家(90804)
- 国家(90003)
- 科学基金(77283)
- 社会(72418)
- 社会科(68646)
- 社会科学(68633)
- 省(61489)
- 基金项目(54961)
- 划(51449)
- 教育(50862)
- 自然(46945)
- 编号(46143)
- 自然科(45787)
- 自然科学(45776)
- 自然科学基金(44917)
- 资助(39529)
- 发(39442)
- 成果(37355)
- 创(36264)
- 重点(34537)
- 课题(34255)
- 创新(32991)
- 发展(32022)
- 展(31480)
- 部(30901)
- 国家社会(29877)
- 期刊
- 济(116371)
- 经济(116371)
- 研究(74611)
- 中国(59015)
- 农(35927)
- 管理(35850)
- 教育(34341)
- 科学(32872)
- 学报(31893)
- 财(30625)
- 融(25354)
- 金融(25354)
- 农业(24533)
- 大学(24466)
- 技术(22559)
- 学学(22504)
- 业经(20981)
- 经济研究(17833)
- 财经(15335)
- 问题(15049)
- 科技(14157)
- 业(13940)
- 经(13398)
- 坛(12193)
- 论坛(12193)
- 资源(12065)
- 技术经济(12015)
- 图书(11797)
- 发(11662)
- 现代(11592)
共检索到371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安驰
现代化的重心是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本文以国务院最新批复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据,通过对苏南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分析、创新驱动分析,提出在苏南五市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推进苏南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最终促进苏南的经济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
关键词:
苏南 产业升级 协同创新 区域协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莉
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涉及多个异质的行政区域,其建设过程必须进行统筹布局,促进一体化协调发展,这也合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应形成由创新核心区、新兴产业示范带和创新型城市示范带组成的"多核两带"内生发展的立体化功能布局,引导各城市进行差异化定位和互动发展,统筹布局产业和基础设施。特别是要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苏南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澄荣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要从实现国家战略部署以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高度,构建协同、共生、共赢的区域发展机制,有效整合区域内资源,加快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分工 区域经济 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齐祥 尚红敏 江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关键词:
皖江示范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战略布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勇 李国营
在实施"2011计划"的进程中,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高校执行该计划的载体和平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大学科技园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形成了高校、产业和科研机构等多种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有效汇聚的科技合作高地,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站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习益严重的形势,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定位,即将其放在不同层次宏观区域背景里,确定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辅以利益协调机制可以调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差异问题,进而改善技术创新综合绩效。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耦合协调模型 演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建洪 陈福明
产学研用、校企协同有助于通过项目带动的实训基地建设和服务体系,提高人才的就业和社会实践技能,是缩短学校到社会岗位距离、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经之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处在与社会就业、企业发展相互匹配和共同发展,精确定位的重要时期,是苏南高科技示范区人才带动的重要实现手段,也是带动高等职业院校深化体制改革和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对产学研用、校企协同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了欧美国家在推广和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对产学研用、校企协同战略意义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项锦雯 陈利根
本文分析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机理,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区域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皖江示范区各城市的耦合关系值。结果显示,2009年皖江示范区各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转移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地域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欠发达城市,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对应高耦合协调度;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不具有一一对应性,两者尚未达到良性共振;目前皖江示范区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应加强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红
提出中部地区的发展,其真实含义是针对尽快赶上和超过其它(尤其是东部较发达地区)而言的,但是,中部地区又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局限,因此中部地区必须找到适合本地区情况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此,本文从对外经贸、当地工业以及农村人口等方面分析了中部地区发展的重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建立和协调统筹中部地区的合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中部地区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 合作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琳
以战略规划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治理的重要方式。从“一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我国区域战略规划及理念经历了区域均衡布局、区域非均衡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及新时代多层次区域治理格局4个阶段。面对当前我国区域治理呈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十四五”时期应坚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基础,着力构建协调统一、富有执行力的区域战略规划体系并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体制,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发展规划 区域治理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栾坤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