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0)
2023(2287)
2022(1757)
2021(1767)
2020(1290)
2019(2910)
2018(2666)
2017(4695)
2016(2773)
2015(3070)
2014(3063)
2013(2915)
2012(2965)
2011(2775)
2010(2957)
2009(2684)
2008(2885)
2007(2550)
2006(2369)
2005(2122)
作者
(9523)
(8107)
(8019)
(7619)
(5212)
(3760)
(3509)
(3111)
(3056)
(2984)
(2907)
(2838)
(2766)
(2686)
(2589)
(2498)
(2412)
(2388)
(2319)
(2298)
(2109)
(2059)
(2036)
(1992)
(1890)
(1845)
(1783)
(1723)
(1686)
(1610)
学科
(11014)
经济(10993)
管理(6219)
(5773)
(4509)
企业(4509)
方法(4468)
(4456)
(3615)
数学(3582)
数学方法(3472)
中国(3323)
业经(2654)
理论(2466)
农业(2427)
(2143)
(2031)
(1956)
(1918)
金融(1917)
教育(1868)
地方(1856)
(1758)
(1753)
贸易(1752)
银行(1745)
(1698)
(1670)
环境(1661)
(1629)
机构
大学(48150)
学院(45780)
研究(19024)
(15731)
经济(15361)
管理(14643)
科学(13116)
中国(12846)
理学(12727)
理学院(12488)
管理学(12071)
管理学院(11991)
(10596)
(10442)
(10098)
研究所(9816)
(8251)
师范(8158)
农业(8091)
业大(7740)
(7570)
中心(7568)
(7240)
师范大学(6891)
(6711)
北京(6576)
财经(6156)
科学院(5839)
教育(5660)
(5626)
基金
项目(31846)
科学(25083)
基金(23657)
研究(21877)
(21828)
国家(21651)
科学基金(17553)
社会(13772)
社会科(12924)
社会科学(12919)
基金项目(11969)
自然(11591)
(11519)
自然科(11328)
自然科学(11320)
自然科学基金(11121)
(10801)
教育(10341)
资助(9307)
编号(8309)
成果(7823)
重点(7708)
(7098)
(6799)
(6361)
计划(6321)
课题(6282)
科研(6118)
国家社会(6058)
创新(5982)
期刊
(17971)
经济(17971)
研究(13655)
学报(10830)
科学(9767)
(9555)
中国(8645)
大学(7826)
学学(7303)
农业(6547)
教育(6494)
(5156)
管理(4954)
(3792)
业大(3270)
(3200)
金融(3200)
(3153)
财经(3073)
技术(3024)
农业大学(2759)
(2637)
经济研究(2591)
社会(2568)
资源(2530)
图书(2471)
问题(2463)
业经(2327)
世界(2243)
社会科(2158)
共检索到67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志平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泾渭分明,寒食节主要节俗为禁火、冷食。唐代寒食节出现了新的重要节俗——郊祭,这一节俗兴起,使得寒食节出现了名实不副的问题。但就文献资料来看,唐代清明只是寒食节的组成部分,即在清明当天改火,清明尚未成为独立节日。这一情形北宋时期无明显变化。到了南宋,禁火、冷食习俗影响力大为衰落,民间更为重视郊祭,而且郊祭一般在清明日,清明显然已取代寒食成为节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一是寒食习俗兴起于北方,对南方影响力较弱,而南宋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二是南宋经济发达,民众乐于享受,禁火、冷食习俗失去了社会心理基础;三是南宋时期宗族文化开始兴盛,更为重视祭扫习俗,祭扫取代寒食成了核心节俗,为了名实相副,以清明取代寒食乃是常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泽信  
商务、商务活动是企业内不同于生产活动的一类业务活动。其活动性质规定了它的涵义。商务、商务管理百年内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商务活动的内容、特点、形式也不同、但各个阶段依次承前启后,历史逻辑是清楚的。通过百年商业史的演绎,可证实商务、商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发展历史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田兆元  刘慧  
高校联盟进行清明节日文化祭祀,使清明节日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高校文化形成多方位互动,同时也实现了节日文化与节气文化的融合。这是对中国清明节日文化的一次整体性传承与传播,重新建构了当下清明节日文化谱系。清明节日文化的高校联盟重构实践及谱系建构,促使高校主体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性建构,并自觉、积极挖掘高校空间的文化传统,对高校整体人文环境的塑造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棕树  
湘乡的节日韩棕树8月8日,湘中大县湘乡市兴起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送书节”。四辆装着5万册图书的大卡车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徐徐驶出市区……路人纷纷用惊异的目光打量着这不同寻常的场面。事情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今年5月上旬,湘乡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中宣部、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璇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成功且彰显世界引领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问题导向,探究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对于一以贯之走好这条道路意义重大。从历史源流、逻辑起点和时代走向三个层面把握其历史逻辑,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源流一脉相承,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中华民族近代探索实践成为它诞生在中国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道路以其新特征和独特优势不断彰显必然成功的时代走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建鏋  
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波折,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动频繁,其中尤以财政权力的配置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构造为核心线索。本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历史的视角,以晚清迄今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为分析对象,力图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勾勒,并对隐含其中的财政逻辑做初步的评析。本文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大一统"传统的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在集权的趋势中有着走向分权的倾向,当政府权力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良性应对机制可以较好地化解突发危机,尤其是突发的财政危机,那么,中央与地方关系则更有可能走上一条稳态均衡的道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辉  王海亮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高职衔接问题一直没有绕开社会政策导向、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演变这三条历史逻辑的控制。以历史逻辑为视角,中高职衔接正处于中高职吸引力"被不足"、中高职高端发展受限和职业教育体系代表性不足的现实困境中。实现超越,需回归职业教育"自然吸引力",拓展"后中高职衔接阶段"发展空间,丰富中高职关系内涵,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多种预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谷菁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生态语境、一般性理论语境、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和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之中。不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样态各异,后人理解成百家争鸣之势,但其中有的内容被忽略,如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有的内容被主观性解读,如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农业公社命运的例外论。这种理论情势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问题: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什么关系?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例外论是马克思基本立场吗?如果是,该立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相冲突如何解释?为了维护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的纯正性,语境问题成为必须在自觉意识层面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语境中马克思原生态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思想,是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任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金花  王茂华  
本文以节日市场为视角,通过对宋代城镇节日市场成因、形态、特征等的考察,解析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及其丰富与多变。认为宋代节日市场是集商品、服务、娱乐于一体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市场,是经济植根文化以及对文化再现的历史载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俊久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对此,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学界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方向性和操作性指引。不过,为进一步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回答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逻辑是破解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货币本位难题”,理论逻辑是综合多重因素的理论考量,现实逻辑是做好战略目标设定、优选推进区域、构建伙伴网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殷向晖  张西振  
均衡价值流计划的目的是让企业中所有创造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能实现均衡流动,从而把企业打造成一架创造价值的机器。我们做工作计划的时候,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创造价值的活动、辅助活动以及不创造价值的活动混在一起,这样一来,看上去各种工作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真正高效的价值流。回顾管理思想史上不同阶段的经典管理实践,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在时间链上通过区分创造价值的活动、辅助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以创造价值的活动为主线安排工作计划,形成均衡、高效、灵活的价值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互联网时代,时间越来越成为各类教育主体争夺的"第一资源"。教育时间是个人性存在,教育是由一个个的现在、当下、时机、契机在流通中组成的情境连续体,每一个教育活动都与时间消耗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发生是时间性的。教育的发生在于内在时间意识的转化,个体的生命时间是教育的唯一尺度,教育活动要依循生命的节奏进行,人类的教育活动存在共时性现象。互联网时代教育时间运行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教育时间的利用方式,改变了教育的共时性特征,改变了教育的即时性特点,改变了学生对自由时间的支配权。教育要遵循生命的时间打开方式,不夺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光钦  
大学组织是由学者群体组成的以具体实施高等教育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实体性学术机构。因此,大学组织有其自身的逻辑行为,即:符合大学组织自身发展规律的应然行为。这是大学组织所具有的独立性、创新性等基本属性的开放性、复杂性等基本特征所决定的。警惕和避免大学组织的非逻辑行为,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