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0)
- 2023(8746)
- 2022(7149)
- 2021(6424)
- 2020(5124)
- 2019(11286)
- 2018(10821)
- 2017(20297)
- 2016(10479)
- 2015(11755)
- 2014(11789)
- 2013(11684)
- 2012(11230)
- 2011(10204)
- 2010(10744)
- 2009(10279)
- 2008(9289)
- 2007(8465)
- 2006(7783)
- 2005(7587)
- 学科
- 济(49314)
- 经济(49274)
- 业(30297)
- 管理(26657)
- 融(25649)
- 金融(25647)
- 中国(25399)
- 企(23616)
- 企业(23616)
- 银(23303)
- 银行(23295)
- 行(22797)
- 地方(20588)
- 农(15149)
- 业经(14155)
- 方法(12292)
- 制(11985)
- 农业(11239)
- 财(11239)
- 中国金融(11073)
- 地方经济(10165)
- 发(9846)
- 技术(9545)
- 数学(9357)
- 数学方法(9281)
- 贸(8547)
- 贸易(8532)
- 理论(8392)
- 产业(8214)
- 易(8190)
- 机构
- 学院(149183)
- 大学(145319)
- 济(63502)
- 经济(61998)
- 研究(56720)
- 管理(52022)
- 中国(50352)
- 理学(42560)
- 理学院(42014)
- 管理学(41389)
- 管理学院(41101)
- 科学(32740)
- 京(32337)
- 财(30403)
- 所(28816)
- 中心(27551)
- 研究所(25613)
- 农(24534)
- 江(24503)
- 财经(22793)
- 范(21763)
- 师范(21502)
- 北京(21492)
- 州(21078)
- 经(20508)
- 院(20292)
- 银(20144)
- 经济学(19603)
- 银行(19392)
- 业大(18618)
- 基金
- 项目(90871)
- 研究(71594)
- 科学(71042)
- 基金(62012)
- 家(52663)
- 国家(52073)
- 社会(44932)
- 科学基金(44202)
- 社会科(42712)
- 社会科学(42706)
- 省(38045)
- 基金项目(32038)
- 教育(30982)
- 划(30901)
- 编号(29891)
- 发(27044)
- 成果(25407)
- 自然(25054)
- 资助(24950)
- 自然科(24448)
- 自然科学(24442)
- 自然科学基金(23965)
- 发展(22398)
- 展(21995)
- 课题(21954)
- 重点(20888)
- 创(20391)
- 创新(18968)
- 部(18705)
- 性(18425)
共检索到259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远青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技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航天领域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其航天器命名方式不仅是对科技成果的体现,也是对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文章以航天器命名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发展、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爱华 刘亚琼
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教育环境中除教学活动以外的一切教育文化现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状况下,高校校园文化中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本文旨在讨论传统文化教育在新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进步与发展,指出高校应当注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提倡民族精神,以学生为本,弘扬传统文化与创新思想并举,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 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倩
新时代要实现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是以精神消费为主要生产目的,以符号生产为主要生产内容,以创意管理为主要治理模式的新型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在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市场作用下、在科技创新推动中,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以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消费需要,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永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思政课是一门公共理论课程,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二者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充实思政课程资源,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高效实现。二者的融合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基于此,笔者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一书,对二者的有效融合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和探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明月 雷尚君
促进国潮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时代动力;具有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受众支撑;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为国潮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在构建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下,国潮文化产业发展在供给格局、创新格局、消费格局、竞争格局、辐射格局等方面呈现跨场景发展、数智技术驱动、消费群体扩容、中华文化产业渗透力不断提升、国潮文化海外传播增效等趋势。基于此,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积极有序发展国潮文化产业的行动指南,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国潮文化产业内涵;加强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国潮文化产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加强政策配套与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燕华
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借助文化产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方法,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势必会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菊玲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上下硬功夫。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科研导向等方面发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成为"清泉"和"活水"。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林 周琳
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校育人工作从根源上汲取民族文化的力量,助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职文化育人现状存在的问题简要剖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要素,并结合高职院校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育人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从形而下的知识、技术层面的浅层渗透,跃升为形而上的思想、精神层面的深度融合,成为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应然层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语文课程性质应彰显其民族性,语文课程目标需提振学生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内容要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可重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但两者融合的实然表征则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待统一,工具理性目标和价值理性目标有待整合,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待显性化,传统文化教育过程的体验性有待提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应通过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语文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借鉴历史,吸收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精华;观照现实,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评价;勇于创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理性链接等路径实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九龙 贺秉花 尹莉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宗灵 何雨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对文化加以传承的思想根植于尚学尚德的中华传统,契合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凝练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文化建设经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面临着文化同质化风险、传承技术变革挑战、资源保护及代际传承困境,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本来、外来、未来三重维度对文化传承进行了精辟地展开。当今,从政策扶持、教育培训、媒体传播、产业创新、国际交往等多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出了全新样态,但仍有待从数字技术融合、传承人才培育、社会活力激发、国际影响拓升几个层面推动其发展的深入化、融合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玲
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交际者对中国文化内容的陌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加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路径。我们要通过充分利用、挖掘现行教材,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下足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功夫。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加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路径。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语言学习中文化不可缺位,大学阶段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本土文化的重要地位,而当前对外文化交流和外语学习者中存在的"中国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芮梦霞 李月琴
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回应,是实现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育人理念转向的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中国人优秀的心理品质,含有诸多关于身心健康、品德修为的理念,蕴含丰富的“育心”“育德”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具备可行性支撑,具有研究价值。在对心理育人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契合点的阐释过程中,提出通过找准心育范畴、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融入心理课教学、融入实践服务、融入文化建设、探索心理干预模式的文化适用性、打造育心育人品牌等举措,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与运用于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育人 融入 运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军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高职人才培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找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人才培养契合点入手,从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文化构建、课程建设以及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等4个方面,探讨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德育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