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8)
- 2023(10720)
- 2022(9166)
- 2021(8691)
- 2020(7572)
- 2019(17783)
- 2018(17535)
- 2017(33238)
- 2016(17955)
- 2015(21083)
- 2014(21134)
- 2013(21410)
- 2012(20582)
- 2011(18797)
- 2010(18933)
- 2009(17793)
- 2008(18038)
- 2007(16311)
- 2006(14347)
- 2005(12834)
- 学科
- 济(82680)
- 经济(82602)
- 管理(45030)
- 业(42724)
- 方法(37078)
- 数学(32463)
- 企(32415)
- 企业(32415)
- 数学方法(32219)
- 中国(25092)
- 贸(24906)
- 贸易(24892)
- 易(24173)
- 农(22174)
- 财(18658)
- 地方(17980)
- 学(16346)
- 业经(15258)
- 制(14988)
- 农业(14281)
- 融(13952)
- 金融(13950)
- 银(13184)
- 银行(13161)
- 行(12703)
- 和(12571)
- 环境(11879)
- 出(11760)
- 关系(11416)
- 理论(10962)
- 机构
- 大学(272220)
- 学院(267530)
- 济(121721)
- 经济(119490)
- 研究(101166)
- 管理(96729)
- 理学(81798)
- 理学院(80774)
- 管理学(79549)
- 管理学院(79006)
- 中国(77389)
- 京(59061)
- 科学(58664)
- 财(53907)
- 所(52027)
- 研究所(47191)
- 农(45441)
- 中心(44974)
- 财经(42701)
- 江(39849)
- 经济学(39451)
- 经(38865)
- 北京(38330)
- 业大(37814)
- 院(36085)
- 范(35912)
- 农业(35786)
- 经济学院(35739)
- 师范(35594)
- 州(31810)
- 基金
- 项目(171040)
- 科学(133169)
- 研究(126393)
- 基金(124027)
- 家(108828)
- 国家(107992)
- 科学基金(89865)
- 社会(80476)
- 社会科(76264)
- 社会科学(76244)
- 基金项目(64406)
- 省(63085)
- 教育(57975)
- 自然(55817)
- 划(55061)
- 自然科(54420)
- 自然科学(54403)
- 自然科学基金(53442)
- 资助(52317)
- 编号(50562)
- 成果(42797)
- 部(39977)
- 重点(39519)
- 发(38145)
- 课题(35869)
- 创(34497)
- 国家社会(34244)
- 教育部(34169)
- 中国(34024)
- 科研(32892)
- 期刊
- 济(133750)
- 经济(133750)
- 研究(85558)
- 中国(54163)
- 学报(41884)
- 农(40757)
- 财(40303)
- 科学(38038)
- 管理(33889)
- 大学(31548)
- 教育(29192)
- 学学(29078)
- 农业(27696)
- 融(26323)
- 金融(26323)
- 经济研究(23096)
- 贸(22783)
- 技术(22366)
- 国际(21670)
- 财经(21489)
- 问题(19609)
- 业经(19509)
- 经(18691)
- 业(16335)
- 世界(16220)
- 图书(13999)
- 技术经济(13371)
- 统计(12764)
- 版(12098)
- 商业(11916)
共检索到416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孟楠 陈冲 朱慧君
自贸区发展应在税收制度、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贸易监管和投融资管理等方面与国际高度开放贸易准则对接,形成改革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应在以下几方面所有创新:扩大税收优惠政策,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保证人员、金融、物流和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自由流动,做好配套的金融制度改革。
关键词:
自贸区 自贸港 厦门自由贸易港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福铁 金波
首先分析了我国的保税区与世界上通行的自由贸易区的区别:然后讨论了厦门象屿保税区向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转换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厦门象屿保税区在向自由港转换中所具备的六大优势;并结合厦门象屿保税区的现状和差距,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转换过程;最后提出了实现这一过程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保税区 自由贸易区 自由港 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凯杰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推动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变对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意义重大,既可以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够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中国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的转变仍然面临着开放程度不高、与全球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有差距、各种体制机制创新不充分,以及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未来可以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设定对接全球高水平标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加强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循序渐进地推动中国自贸区结合区域实际向自由贸易港转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川江 白佳琦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向内陆自由贸易港升级。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应具有"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和"内陆港"的属性,需要构建多式联运的国际通道体系及其高效运营机制,形成内陆港协同开放体系,整合和拓展开放型经济功能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为便利和开放水平最高的内陆开放平台,"内陆枢纽港→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内陆改革开放示范区→内陆自由贸易港"是其可行的建设路径。当前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体处于从内陆枢纽港向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发展的初期阶段,要着力建成以国际陆上大通道为核心的对外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持续创新海关监管协同机制,重点突破开放型经济功能区的建设瓶颈,不断探索以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中共十九大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经济市场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旨在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但在开放方面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化,因此十九大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建议把每个自由贸易区分为海关监管的自由贸易区和非海关监管的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把成熟的经验推广到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区再把经验推向全国。所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采用不同模式,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贸易区、直接投资与金融自由贸易区和金融中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释文 程健
自由贸易港是"十九大"提出的新的对外开放模式,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为了配合中国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掌握全球自由贸易主导权的重大举措,是新常态下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区既有着制度设计上的相似性、相关性,也存在着功能定位上的显著差异。目前,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同世界上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之间在货物贸易便利程度、人员流通和金融发展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任重道远。因此,要与时俱进,在借鉴他国他港传统做法与模式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改革自主权,同时制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家栋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数量已经从1家增加到4家,然后增加到11家。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4年多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够深入、政策体系还不配套,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政策体系 自由贸易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任香
2013年,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挂牌,几年来,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统筹陆海形成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向高开放水平的自由贸易港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深化发展提供对策与思路。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港 深化 方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蓝庆新 韩萌 马蕊
自由贸易港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开放程度更高,功能更加综合,是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有效促进我国对外自由贸易发展以及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意义重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探讨了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鹿特丹等国际典型自由贸易港发展特点与路径的基础上,从港区功能、管理模式、物流运作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入手,深入总结了值得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吸纳及借鉴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及港区自身发展定位的需要,提出了发展港区总部经济,打造离岸贸易中心;放开外汇管制,发展离岸金融;建立离岸创新示范区;推进旅游消费国际化等措施指引,从而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撑。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海南 发展经验 政策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丽娜 汪长江
舟山建设自贸港区有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等优势,面临着符合国家战略布局、相关基础已纳入规划等机遇。但也面临着港航服务业发展不足、相关人才相对短缺、自身发展缓慢等劣势与挑战。总体上看,建设舟山自贸港区符合国家经济布局大势,是提升我国大宗商品的全球配置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
舟山 自由贸易港区 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揭昊
不少发达经济体非常重视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其作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新时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在功能定位、监管体系、管理模式、临港产业、金融服务、集疏运系统、税收安排和法治环境等方面借鉴学习,同时也要以反面案例为镜鉴,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推进建设。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离岸金融 “一带一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福林
自由贸易港是一定经济、政治和技术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演变、全球价值链重组及科技变革的直接反映。世界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已走过几百年的历程,经历了由渐进发展到加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港多元化增值功能增强;自由贸易港内产业高端化趋势显著;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港发展迅速。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应坚持"特殊"与"统一"的原则,尽快出台自由贸易港法律法规及具体管理细则,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注重制度环境建设与提升,因"势"制宜确定自由贸易港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区 开放型经济体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曹晓路 王崇敏
根据中央"12号文"的统一部署安排,海南将建设第一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存在外贸结构单一、旅游业附加值低、外资利用率低、金融业创新与开放度低等难点与困境。但海南也拥有天然的离岛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特区的改革创新经验以及中央的政策扶持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条件。海南必须学习国际自由贸易港在贸易监管、营商环境、口岸通关、金融开放、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既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又要注重异化功能定位,夯实发展基础与超越政策优惠,补齐金融短板,鼓励金融开放与创新,实行差异化的财税政策,同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在事权职能上的划分,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综合管理机构。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国际经验 差异竞争 海南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思奇 武赟杰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外部压力;同时,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有通过开放促改革、求发展、谋创新的内在需求。未来几年,我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