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5)
2023(11055)
2022(9405)
2021(8884)
2020(7510)
2019(17390)
2018(17159)
2017(33089)
2016(18485)
2015(20675)
2014(20930)
2013(21066)
2012(19814)
2011(18009)
2010(18335)
2009(17003)
2008(17269)
2007(16075)
2006(13936)
2005(12454)
作者
(55856)
(47510)
(47055)
(44933)
(29638)
(22901)
(21408)
(18574)
(17789)
(16963)
(16215)
(15740)
(15131)
(14970)
(14868)
(14742)
(14460)
(13763)
(13643)
(13539)
(11955)
(11837)
(11759)
(10858)
(10763)
(10749)
(10723)
(10650)
(9777)
(9741)
学科
(80732)
经济(80646)
(56167)
(50330)
管理(46324)
(34929)
企业(34929)
方法(34603)
农业(33284)
数学(30356)
数学方法(30087)
业经(22204)
中国(20390)
(18454)
地方(17963)
(17632)
(15991)
(13999)
贸易(13993)
(13598)
(12806)
农业经济(12485)
(11999)
银行(11955)
(11646)
(11398)
(11233)
金融(11230)
技术(11108)
(11069)
机构
学院(269665)
大学(266823)
(108169)
经济(105798)
管理(100090)
研究(93855)
理学(86464)
理学院(85465)
管理学(83878)
管理学院(83399)
中国(71769)
(71328)
科学(60464)
(56048)
农业(55284)
业大(50121)
(49657)
(48274)
研究所(45220)
中心(44618)
(42512)
财经(38060)
(35766)
师范(35321)
(34630)
北京(34598)
农业大学(34307)
(33546)
(32753)
(32644)
基金
项目(179335)
科学(138965)
研究(129345)
基金(127930)
(113328)
国家(112257)
科学基金(93782)
社会(80867)
社会科(76025)
社会科学(76001)
(72519)
基金项目(68542)
自然(60860)
(60090)
自然科(59379)
自然科学(59359)
教育(58778)
自然科学基金(58336)
编号(53406)
资助(51627)
成果(43574)
重点(40867)
(39949)
(39808)
(38813)
课题(37025)
(36901)
科研(34844)
创新(34480)
(34076)
期刊
(125984)
经济(125984)
(73910)
研究(73762)
中国(57202)
学报(50214)
农业(49919)
科学(44392)
大学(37596)
(36778)
学学(35712)
管理(31542)
教育(27508)
业经(27146)
(26565)
金融(26565)
(24050)
技术(22256)
财经(18550)
问题(18243)
经济研究(17328)
(17137)
(15879)
农业经济(15083)
农村(15037)
(15037)
业大(14364)
世界(13765)
技术经济(13465)
资源(12951)
共检索到402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孟娥  
部分学者提出,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农民自组织生长的条件,发展农民组织是揠苗助长。通过论证,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与农民自组织的成长是完全自洽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为农民自组织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同时,农民异质性的加强、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农村阶层的分化等都使农民自组织的成长具备了可能性,关键在于政府要积极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农民自组织的成长和壮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敬忠  安苗  
本文研究表明,农民认为政府应该为新农村建设出绝大部分资金,农民自身更愿意以出工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政府和农民的出资能力均有限,所以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治国  
本研究针对农民的幸福感与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从农民的收入入手,并随机调查了100农民,来了解收入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提高农民幸福感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孟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庞大的农民和农户几乎是完全孤立和分散的,而农民的孤立和分散是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的。相反,农民组织不仅可以代表农民利益缓冲与强势力量之间的冲突,又可以在谈判中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但目前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存在许多障碍因素:农业产业的特性、体制因素、传统因素、观念误区等。要克服这些因素,政府的主导角色不能缺位,同时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农村的凝聚力,提高农民的组织意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占虎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诱致性技术变迁、交易费用理论并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三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但当农民面对较高的交易费用时农民是不会自发进行技术创新(或引进)的(2)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办任何事情就该农民出钱、出力;(3)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白鸽  
在成都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视和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养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将不断满足成都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本文从剖析成都市新型农民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提出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由一般性农民培训向农业产业人才开发转型、由政府主导型培训向农村自治组织、龙头企业主导型转变、扩展新型农民培养来源,创新"新农合"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新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其整体功能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孟娥  
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必须远离平衡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必须是通过涨落的有序。分析目前的农民组织,村民选举委员会受压力型体制的影响,还不能认定为农民自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因为得到体制认同,部分已成长为成熟的农民自组织。农民维权组织自组织程度低,给组织本身及其行为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应该积极行政,引导农民进行自组织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艳菊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希望,培育型新农民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本文基于四川省培育新型农民的事例,从人力资本角度说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人力资源,然后分析制约四川省培养新型农民的若干因素,最后对如何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相关的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胜祥  唐天伟  邓九根  
目前,有关农民组织基本理论方面的"原子化"、"不善合"之说屡遭责难,究其根源在于该学说所使用的概念不能准确表达它的"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的思想内核,导致另一些学者误以为它是在错误地批判中国农民缺乏合作性格与合作能力,从而提出与之相对立的"中国农民宜分宜合,一切以利益为导向"的新观点以示批驳。对新农村建设农民理事会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能否较好合作同时受到制度与利益的双重约束,表明争议双方实质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因此,应当抛弃"原子化"、"合作能力低"、"不善合"等不恰当或有歧义的概念,代之以"社会化小农"、"利益决定合作偏好"、"制度缺陷使农民合作不能"等为核心概念或命题来构建农民组织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继承  朱雅玲  罗赫荣  
该文通过总结湖南农民专业组织的现状与特点,对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即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内部管理,壮大规模,加大扶持力度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赛香  
本文通过探讨我国1949年以来三次重要农村经济改革及其对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明晰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农民收入三起三落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1)每次改革都发生在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发展之时;(2)每次农村经济改革都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持续时间不长,且随之而来的是农民负担过重,农村经济陷入困境;(3)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略有下降。本文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1949年以来三次农村经济改革的延续,基于已有三次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提出背景的分析,指出:(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再一次提出了对农村经济改革的需求;(2)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开源之策;税费改革属节流之需;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从根本上实现广开财源之举。基于以上分析并借鉴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阐释新农村建设的实质,从而就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绪民  桑爱友  
农民主体性是其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是成功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保证。但由于外部制度保障薄弱和自身素质支撑乏力,我国农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自主性、自为性不强,选择权不充分,创造性尚未充分显现。增强农民的主体性,应以满足农民需要为切入点,以创新制度为着力点,以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一、农民自组织的发育成长 (一)概况 在整个农业支持与服务组织系统中,近年来,以协会、研究会、联合会、促进会、研究所、服务社(站、部)、合作社等等名称出现的,以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即自我使用(或利用)为基本目标的农民自组织纷纷涌现,井成为整个服务体系中引人注目的一类组织。这引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玲  方小斌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素质亟待提升。新型农民应呈现健康、文明的风貌,拥有一技之长,能够拓宽致富渠道,捕捉前沿动态,帮扶他人。可从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变传统观念、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提高农民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