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8)
2023(9696)
2022(8162)
2021(7954)
2020(6628)
2019(15325)
2018(15076)
2017(28365)
2016(14710)
2015(16770)
2014(15928)
2013(15441)
2012(13988)
2011(12884)
2010(12918)
2009(11983)
2008(11690)
2007(10103)
2006(8923)
2005(7899)
作者
(39479)
(32974)
(32764)
(31258)
(21081)
(15657)
(14743)
(12771)
(12521)
(11547)
(11306)
(11072)
(10600)
(10497)
(10151)
(10146)
(9898)
(9413)
(9383)
(9020)
(8223)
(8022)
(7820)
(7528)
(7407)
(7382)
(7233)
(7047)
(6514)
(6484)
学科
(65128)
经济(65079)
管理(44692)
(44129)
(37622)
企业(37622)
方法(31437)
数学(28453)
数学方法(27915)
中国(20692)
技术(16987)
(15392)
(14058)
贸易(14045)
(13791)
业经(13766)
(12884)
技术管理(12401)
(11792)
(10681)
银行(10674)
理论(10404)
(10339)
农业(10029)
(9821)
地方(9808)
(9729)
金融(9729)
(9078)
(9033)
机构
大学(206796)
学院(205888)
(95225)
经济(93743)
管理(83554)
理学(72666)
理学院(71955)
研究(70708)
管理学(70640)
管理学院(70251)
中国(55812)
(43614)
(40310)
科学(39725)
(33781)
财经(32572)
中心(31540)
研究所(30803)
经济学(30393)
(29957)
北京(28207)
(28152)
经济学院(27253)
(26771)
业大(26162)
(25613)
(25234)
师范(25027)
财经大学(24493)
商学(22749)
基金
项目(139941)
科学(113473)
基金(104604)
研究(104045)
(91165)
国家(90505)
科学基金(79150)
社会(69391)
社会科(66175)
社会科学(66162)
基金项目(53945)
(53055)
自然(49642)
教育(48732)
自然科(48691)
自然科学(48683)
自然科学基金(47881)
(44996)
资助(43498)
编号(39445)
(35134)
(32286)
创新(31967)
重点(31788)
成果(31575)
(30231)
国家社会(30227)
教育部(28479)
课题(28362)
中国(27181)
期刊
(97862)
经济(97862)
研究(63349)
中国(43088)
管理(34751)
(29565)
科学(28261)
学报(26081)
教育(24105)
(23871)
大学(21209)
技术(20900)
学学(19798)
(18377)
金融(18377)
经济研究(17851)
农业(16796)
财经(16380)
业经(14340)
(14322)
统计(12773)
(12547)
技术经济(12501)
问题(12470)
(12453)
科技(11598)
世界(11342)
(11092)
国际(10983)
决策(10279)
共检索到305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将  
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选择何种方式提高创新效率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自主创新体现了国家真正意义的创新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创新方式选择的依据是本国的实际。盲目地提倡自主创新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甚至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机会的延误。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来看,应首先进行模仿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耘  曾进泽  
文章从企业技术学习的四个方面:技术轨迹、吸收能力、技术转移和动态学习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路径,认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决定于企业的学习效果和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代中强  
现有文献和统计资料无法有效区分我国研发支出是模仿创新导向还是自主创新导向。本文通过测算省际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利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研发支出主要为模仿创新导向。实证研究还发现,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提高将显著降低我国研发支出总量及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研发支出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将显著提高我国研发支出。同时,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在大国市场效应作用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我国研发将可能被锁定在模仿创新模式上。据此,我国要突破模仿创新模式锁定,最终实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须在加强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勇  张昊  黄欣  
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基于"双循环"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03-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中介效应、动态门槛效应模型对ICT资本结构变化点及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CT资本深化作用明显,ICT资本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将提升2.8%~3.6%;从传导机制看,技术扩散效应、人才配置效应和自主研发效应是ICT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起非线性调节作用,随着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越过门槛值,ICT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但人才配置位于倒U型左侧。该结论表明,当技术扩散越过对经济发展质量正向影响的临界值时,ICT资本积累将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阻碍因素。通过揭示中国经济亟需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换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内循环经济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明星  孙跃  朱敏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模仿引进和自主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实力强大、技术先进企业的“专利”,技术模仿引进战略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在各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是绝对的,受外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思慧  周天宇  
本文基于古诺模型对市场中的企业技术选择博弈进行探讨,试图解释目前中国企业中模仿创新盛行的原因,并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提供有益参考。模型分析显示,市场规模、创新成本差异是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重要原因,政府可以通过技术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行为干预企业技术选择。模型分析可用于解释静态背景下不同产业中企业的技术选择情况,也能够说明动态背景下同一产业在不同市场规模阶段中企业技术选择的变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军  
基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单纯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利弊,说明单纯地采用某一种战略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采用模仿性创新战略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指导下进行模仿,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以贯彻模仿性创新战略,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枫  
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基于此种典型化事实,我们发展了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引进又可自主研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关于赶超的解释。围绕模仿陷阱的概念,我们详细论述了发展中国家欲实现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易先忠  张亚斌  刘智勇  
本文基于拓展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后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鼓励自主创新和模仿国外技术两难中的权衡,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取决于相对技术水平和模仿能力。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相对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进步以模仿国外技术为主,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不强,现阶段较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以模仿为主的技术进步,但随着中国相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将逐渐凸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庄子银  丁文君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南北产品周期模型,其中北方创新、FDI和南方自主创新都是内生变量。研究发现,严格的南方知识产权保护对北方创新、FDI和南方创新都产生负面激励,降低南方自主创新企业份额,减少北方直接投资,不利于南方经济发展。本文扩展了不包含FDI的产品周期模型,并讨论了质量领导者创新和有效跟随者创新的差异。研究发现,南方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的负效应是稳健的。无论是否存在FDI、质量领导者是否存在成本优势,南方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北方和南方创新率都下降,并且导致经济中模仿企业的比重上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德林,陈春宝  
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杨德林陈春宝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想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苹  
基于MRW(1992)模型,将企业研发投资分解为自主创新、国外技术引进模仿和国内技术转移,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屈军  刘军岭  
本文基于拓展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技术后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构建了技术进步率指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看,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促进了技术进步,但对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抑制自主创新而促进技术模仿;最优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特征显著,我国部分发达经济省份相对技术水平超过了阈值,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本地企业从技术模仿转轨至自主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俊  李晓羽  杨尘  
文章选取我国1996~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thresholdeffect)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途径。实证表明,FDI的资本积累效应与R&D投入已对我国现实经济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我国现有整体人力资本已达到进行有效技术模仿的临界值,技术模仿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已凸显出来,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差异;而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尚未满足全面自主创新的要求,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实施全面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