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1)
- 2023(3198)
- 2022(2845)
- 2021(2760)
- 2020(2603)
- 2019(6153)
- 2018(6313)
- 2017(13366)
- 2016(6861)
- 2015(7794)
- 2014(7589)
- 2013(7849)
- 2012(7762)
- 2011(7186)
- 2010(7567)
- 2009(7564)
- 2008(7405)
- 2007(6780)
- 2006(6393)
- 2005(6035)
- 学科
- 济(29831)
- 经济(29799)
- 管理(19925)
- 业(17692)
- 企(13597)
- 企业(13597)
- 方法(12427)
- 数学(11199)
- 数学方法(11095)
- 中国(10636)
- 制(8689)
- 财(8655)
- 农(7995)
- 贸(7305)
- 贸易(7299)
- 易(7173)
- 银(6710)
- 银行(6705)
- 行(6508)
- 法(6199)
- 融(5934)
- 金融(5934)
- 体(5545)
- 税(5407)
- 学(5132)
- 业经(5127)
- 务(4853)
- 财务(4839)
- 税收(4826)
- 财务管理(4825)
- 机构
- 大学(106027)
- 学院(103766)
- 济(45545)
- 经济(44593)
- 管理(37518)
- 研究(34797)
- 理学(31143)
- 理学院(30814)
- 管理学(30358)
- 管理学院(30156)
- 中国(29704)
- 财(25225)
- 京(23162)
- 财经(19403)
- 科学(18203)
- 所(17871)
- 经(17452)
- 北京(15762)
- 江(15440)
- 中心(15370)
- 研究所(15355)
- 财经大学(14282)
- 经济学(14238)
- 农(13696)
- 范(13024)
- 师范(12952)
- 经济学院(12908)
- 州(12706)
- 院(12489)
- 业大(12140)
- 基金
- 项目(56397)
- 研究(43985)
- 科学(43343)
- 基金(40716)
- 家(34364)
- 国家(34088)
- 社会(28041)
- 科学基金(28041)
- 社会科(26574)
- 社会科学(26567)
- 基金项目(20904)
- 省(20160)
- 教育(19890)
- 编号(18739)
- 资助(17525)
- 划(17364)
- 成果(17076)
- 自然(16195)
- 自然科(15662)
- 自然科学(15652)
- 自然科学基金(15368)
- 部(13635)
- 课题(12602)
- 重点(12300)
- 性(12109)
- 教育部(11872)
- 发(11784)
- 制(11725)
- 项目编号(11531)
- 国家社会(11506)
共检索到16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张新平
现代人格权法律保护因人格权实现形式的新发展而面临诸多挑战。人格权法律保护中出现了生命健康无价不可救济与权利损害赔偿的可救济可补偿法律责任理论的相悖与统一,权利主体生命健康自然天赋与生俱有的不可移转性与权利客体的可分性相悖与统一,人格权利益的自然天赋价值尺度与人格权利益的商品价值度量尺度的相悖与统一等问题。应对人格权法律保护面临的挑战,需从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取向、模式选择、结构内容等层面入手,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格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快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完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中华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问题是人格权法立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人格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格权保护制度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框架,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法律风险,依据风险提出了法律保护路径:通过人格权单独立法对人格财产利益的司法地位予以确认,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利用方式;从人格权的诉前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方面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法律救济途径;从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计算方式、确立全部赔偿制度方面完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等,旨在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提出借鉴。
关键词:
人格权的财产利益 法律风险 路径探析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梅君
2003年4月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有“中国股市第一案”之称的中科创业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这标志着我国反对股市黑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法律是怎么审判“庄家”的?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在股价操纵案中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伟
"PE对赌第一案"引起了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该案随着最高院的再审判决已尘埃落定,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远未终结。虽然该案并不意味着对赌协议在我国已完全合法化,但却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对赌协议"司法化"与"合法化"的发展趋势。理论上,对赌协议具有射幸合同的特质,应纳入射幸合同的调整范畴。实践上,应注重对赌协议的整体安排,确保当事各方的利益平衡,区别与被投资企业及其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的对赌。
关键词:
对赌协议 私募股权投资 海富案 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余中根
人格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是伴随民事主体的生命全过程的权利。然而 ,现在的许多学校仍不将学生当作享有权利的公民看待 ,肆意侵犯学生的人格权。本文论述了学生人格权受到侵害的三种表现形式 ,并对学校及教师因侵犯学生的人格权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分析
关键词:
学生 人格权 侵权 法律责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骆正言
民法典人格权立法不仅是民法学界的事情,也与宪法学有关。因为宪法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人格权最早又是从宪法规范衍生出来,民法典人格权规范的设定要符合宪法的精神。从宪法视角看人格权立法可以发现,近现代的"人格权"概念与古罗马时期表示人的主体资格的"人格"概念没有实质联系。人格权是个人自由建构、自由维持和自由展现其人格(或个性)的权利,是在人性尊严(人格尊严)之下,和平等权并列,并作为宪法列举的特别人格权之补充的概括权利。从宪法视角看《民法典》人格权立法,在姓名权方面,应将姓名登记和变更规范列入行政立法的范围;在肖像权方面,应将肖像制作权纳入肖像权的范畴,并将公众人物作为肖像权的抗辩事由;在名誉权方面,应将内在名誉(或名誉情感)列为名誉权的保护对象,并把对抗性言论作为名誉权的抗辩事由;在隐私权方面,应注意给予个人最核心的私密领域以绝对保护,并为隐私侵权设定相应的抗辩事由;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应在兼顾大数据经济的前提下,要求信息收集者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秦彪 杜明强
人格权立法实践与人格权立法争论出现不同程度的"耦合",尤其是《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几乎完全继受人格权立法争论正方的观点,这使我国人格权立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会严重扰乱民法典的逻辑体系,也会潜在地破坏民法典的稳定性,更会否定人格权的自然属性,还会限制人格权制度的发展。"民法总则"与"侵权责任编"的人格权保护模式符合民法典的编纂规律,"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遵循人格权的演变规律,也与我国的国情相契合,承认人格权的自然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也与世界人权运动的精神相契合。
关键词:
人格权立法 理论争论 实践评论 立法建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练军
《人格权编草案》"四审稿"第990条第1款,作为一个法律定义条款并不合适。在形式上,它并未达到法律定义的逻辑形式要求。在内容上,它尚未揭示被定义项即人格权的规约内涵。人格权不仅仅是一项民事权利,更是一种受宪法保护的基本人权。人格权的公私二元权利属性,决定了民事立法不宜"单方面"地为之下定义。域外国家民法典制定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一旦在法典中以法律定义的形式界定人格权,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因为以捍卫人格尊严为旨趣的人格权,理应是一个开放结构的特定权利类型。再完美的人格权立法定义,都将是束缚司法者救济人格权的枷锁。在定义人格权问题上,立法者不能不三思而行。
关键词:
人格权 定义 民法典 宪法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二者协力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民法典》人格权编确立了个人信息民事权益的基本框架,《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性质、定义、类型、处理原则、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发展了《民法典》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构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存在前者优先适用以及二者协同适用两种情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佳
环境人格权属于一种新型人格权利,其客体是个人的环境人格利益。“环境”为自然之重要指称,在现行环境保护法中,它仅仅是指作为客体的自然物质。就个人的社会生活而言,对环境客体的损害还将侵害到个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其中,人身利益损害就属于人格权法的概念范畴。环境人格权证成的理由有三:一是符合道德权利的内在价值;二是蕴含法定权利的实质内容;三是具备权利证立的规范基础。故而,作为一项人格权的环境人格权,在权利内容上,表现为人格尊严下的精神性人格利益与物质性人格利益;在权利救济方式上,可采取既定的人格权保护范式,依据《民法典》的有关规范实现权利保护。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法人人格权与自然人人格权具有不同性质,法人人格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构造,是为了保护自然人以团体形式存在的人格利益。在人格权的基本构架上必须坚持以自然人人格权为基本形态,只有在相应的自然人人格利益可以经历团体性的转化,能够为个体作为团体成员的方式来享有时,相关的人格利益才可以构造为法人人格权,从而通过保护法人人格权,来实现对团体成员的特殊形态的人格利益的保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许乐
在图书馆向读者提供馆藏著作电子版之法律问题方面,《欧盟信息社会的著作权指令》对于该问题的界定及对于《德国著作权法》的修改与重新阐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EugEn ulmEr出版社起诉达姆施塔特市科技大学图书馆"一案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初审法院、上诉审法院及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理由,阐述了德国司法部关于赞成抑或反对将《德国著作权法》第52b条的适用范围予以扩张的各界观点,表明了这些观点对于我国《著作权法》修改的重要价值。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祖卿
信用行业协会价格垄断协议行为危害了市场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转,立法规制呈现出软约束的特点,我国信用评估领域反垄断第一案揭示出执法规制不足的现状。信用行业协会价格垄断协议的法律规制尚存在问题,包括认定标准不明确、法律责任设置不合理及信用行业协会反价格垄断合规机制滞后。回应型规制契合了信用行业协会价格垄断协议法律规制的现实需求,可在理性审视现有规制框架与目标的前提下采取灵活适当的多维度规制对策,即法律维度上提高信用行业协会价格垄断协议立法规制力度、制度维度上引入信用行业协会价格行为事前商谈制度、实施维度上建立以激励与评估为核心的反价格垄断合规机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练军
主持人语:民法典编纂中应否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此乃当下我国法学界的一大学术热点。人格权独立成编纷争不休之根源,在于对人格权性质存在认知上的分歧。人格权到底是何种性质的权利,民法学界素来诸说并立、各执一词。而关于人格权的性质,宪法学界并无争议,已然形成基本权利属性之通说。既然如此,那就人格权展开宪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无疑大有裨益。毕竟,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条款,
关键词:
人格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