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9)
2023(7397)
2022(5918)
2021(5435)
2020(4106)
2019(9112)
2018(8606)
2017(15398)
2016(8423)
2015(9215)
2014(9259)
2013(9012)
2012(8390)
2011(7806)
2010(8023)
2009(7239)
2008(6771)
2007(6490)
2006(5733)
2005(4634)
作者
(24552)
(21051)
(20557)
(19765)
(12999)
(9869)
(9201)
(8183)
(7988)
(7512)
(7060)
(6855)
(6680)
(6649)
(6379)
(6313)
(6298)
(5965)
(5834)
(5801)
(5351)
(5211)
(5138)
(4761)
(4731)
(4690)
(4672)
(4440)
(4431)
(4289)
学科
(36121)
经济(36078)
(27822)
(24477)
农业(19304)
管理(15826)
业经(13843)
(12427)
企业(12427)
地方(11955)
中国(11854)
产业(9708)
方法(9237)
收入(8499)
农业经济(7752)
数学(7681)
(7671)
(7650)
数学方法(7600)
教育(6861)
发展(6661)
(6646)
(6639)
(6509)
技术(6449)
理论(6281)
分配(6212)
结构(6035)
(5854)
(5799)
机构
学院(122321)
大学(114703)
(47852)
经济(46716)
研究(43124)
管理(41735)
理学(36015)
理学院(35586)
管理学(34885)
管理学院(34676)
中国(30573)
(29726)
科学(26739)
(23482)
农业(21897)
(21344)
业大(21208)
(20066)
(19939)
中心(19732)
研究所(19398)
(18245)
师范(18042)
(16097)
(15914)
技术(15615)
(15572)
财经(15298)
经济学(14647)
北京(14361)
基金
项目(84162)
研究(65946)
科学(65913)
基金(57370)
(49627)
国家(49070)
社会(42128)
科学基金(41445)
社会科(39471)
社会科学(39467)
(37551)
基金项目(30507)
教育(30490)
(29415)
编号(28135)
自然(23592)
自然科(23012)
自然科学(23004)
自然科学基金(22560)
成果(22505)
(21791)
资助(21269)
课题(21137)
重点(19544)
(18799)
发展(18053)
(17850)
(17737)
(17587)
(17383)
期刊
(63796)
经济(63796)
(35859)
研究(34685)
中国(32332)
农业(23579)
学报(21175)
教育(20951)
科学(19629)
大学(16974)
学学(16331)
业经(15970)
管理(14322)
(13222)
技术(11687)
(11067)
金融(11067)
农业经济(9196)
(8939)
经济研究(8674)
农村(8610)
(8610)
问题(8512)
(8232)
职业(7424)
财经(7207)
业大(7161)
科技(6953)
(6497)
经济问题(6487)
共检索到186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高红旗  
我国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社会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衔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的衔接作用发挥受到人才、市场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立足乡土资源,从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拓展联农带农功能、涵养本土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进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耀锋  高红旗  
我国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社会有天然的社会文化关联,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衔接作用,促进农村社会从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全面振兴。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的衔接作用发挥受到人才、市场与政策等因素影响,可立足乡土资源,从制定精准培育方案、拓展联农带农功能、涵养本土人才生态三个方面推进扎根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汝胜  
2020年全国已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开始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广西部分典型地区在脱贫攻坚时期十分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同步推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后脱贫时代推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启示。面对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不稳定、主体能力不足、带动力量不强、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广西应做好脱贫攻坚方略与乡村振兴理念、政策、机制、产业、基础、人才等方面的衔接,通过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打造现代农产品全产业链、切实保障稳岗就业、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内驱发展动力、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尹业兴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豆书龙  叶敬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实现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亦能够利用乡村振兴机遇谋求纵深发展。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为此,应该着力在体制机制统筹落实、产业发展多元鼓励和主体意识积极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学敏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窘境,如"空心村"和老龄化、扶贫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消费扶贫语境下有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地方发展主导产业时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支撑农村和农业及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推进传统资源依附型农业向智能依附型农业转变,打通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通过制度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本向有条件的农村聚集,实现科技与产业、技术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最终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婷  蔡幸  王水莲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铺路石”作用。在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金融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要求,却也面临着挑战。加快畅通金融支农渠道,充分释放金融动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催生的巨大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西藏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4元增加到2020年的14598元,增长83.9倍。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人均17131元的85%,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农牧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密  张伟达  贾广宇  
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发展治理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认为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并可划分为政府决策引导型、企业市场化主导型、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型三种农业产业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对具体实践的分析,探讨了明晰多中心治理目标、构建有效沟通协商机制、灵活匹配适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农业产业治理路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其仔  伍业君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中,产业振兴是两者衔接点和关键。根据产品空间理论,通过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模式的剖析,可得到贫困村通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而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结合乡村振兴成功案例,使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提炼出实现二者衔接的一般性机制和关键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及村民能力的演进、基于资源禀赋的产业选择及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兵妥  李仙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是目前"三农"领域的关注焦点。已有的研究中,多从政策理论层面宏观分析两种战略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有序衔接。该研究从基层实践入手,以陕西省蒲城县D村为案例,探寻其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实践逻辑,研究D村在实现二者有效融合过程中的衔接机制。研究发现:从实践逻辑上看,脱贫攻坚补齐了乡村振兴中的"绝对贫困"短板,乡村振兴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提供内在动力。在这一互涵式实践逻辑的指引下,D村探索形成了以产业升级机制为核心、主体培育机制为关键、有效治理机制为基础、组织统筹机制为保障的衔接机制。最后提出村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即推动传统农业向创新农业稳步升级,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积极转变,推动传统治理向乡村善治循序转化,推动扶贫组织体系向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平稳过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静宜  陈洁  
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初步的人才基础,但受制于乡村发展条件和人才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乡村人才还存在引不来、留不下、培养难、用不好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根据对黑龙江、山东、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调研,围绕主要矛盾变化对主体来源、阶段任务、机制政策等方面提出的转型要求,以乡村人才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应更加强调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机制活力和政策合力,推动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供给和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刘文婧  李博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