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1)
- 2023(16638)
- 2022(13725)
- 2021(12492)
- 2020(10099)
- 2019(22915)
- 2018(22308)
- 2017(42843)
- 2016(23077)
- 2015(25581)
- 2014(25073)
- 2013(24694)
- 2012(22595)
- 2011(20160)
- 2010(19705)
- 2009(17898)
- 2008(17054)
- 2007(14913)
- 2006(12995)
- 2005(11251)
- 学科
- 济(96264)
- 经济(96161)
- 管理(67912)
- 业(67792)
- 企(53992)
- 企业(53992)
- 方法(44661)
- 数学(39146)
- 数学方法(38764)
- 农(29602)
- 业经(25344)
- 中国(25019)
- 财(23852)
- 农业(21128)
- 地方(20954)
- 技术(19096)
- 学(18419)
- 贸(16116)
- 贸易(16109)
- 制(15683)
- 易(15577)
- 环境(15114)
- 务(14843)
- 财务(14776)
- 财务管理(14750)
- 产业(14623)
- 理论(14442)
- 企业财务(14118)
- 和(13985)
- 融(13359)
- 机构
- 大学(322260)
- 学院(321433)
- 管理(131334)
- 济(127047)
- 经济(124319)
- 理学(114876)
- 理学院(113683)
- 管理学(111835)
- 管理学院(111241)
- 研究(103771)
- 中国(75667)
- 京(66878)
- 科学(63872)
- 财(57240)
- 农(50183)
- 所(49647)
- 中心(48557)
- 业大(48150)
- 财经(46739)
- 江(46414)
- 研究所(45471)
- 范(43358)
- 师范(43014)
- 经(42676)
- 北京(41527)
- 州(40180)
- 农业(38888)
- 经济学(38481)
- 院(38296)
- 经济学院(35109)
- 基金
- 项目(230511)
- 科学(182353)
- 研究(172253)
- 基金(167085)
- 家(144336)
- 国家(143079)
- 科学基金(124091)
- 社会(110013)
- 社会科(104307)
- 社会科学(104279)
- 省(91441)
- 基金项目(88696)
- 教育(78553)
- 自然(78455)
- 自然科(76608)
- 自然科学(76593)
- 划(75344)
- 自然科学基金(75190)
- 编号(71023)
- 资助(67059)
- 成果(56867)
- 重点(51154)
- 部(50536)
- 发(49303)
- 创(48593)
- 课题(48148)
- 国家社会(45628)
- 创新(45285)
- 项目编号(43862)
- 教育部(43832)
- 期刊
- 济(134274)
- 经济(134274)
- 研究(91856)
- 中国(59697)
- 学报(50074)
- 农(46213)
- 科学(45892)
- 管理(45559)
- 财(41551)
- 大学(38449)
- 教育(38025)
- 学学(35974)
- 农业(32423)
- 技术(29766)
- 融(25885)
- 金融(25885)
- 业经(23260)
- 财经(22060)
- 经济研究(21225)
- 图书(19477)
- 经(18642)
- 问题(17412)
- 科技(16751)
- 技术经济(16543)
- 业(15931)
- 理论(15840)
- 版(15065)
- 实践(14612)
- 践(14612)
- 现代(14086)
共检索到457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左孝凡 陆继霞
脱贫攻坚时期数字技术赋能贫困治理释放了巨大的行政治理效能,为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以贵州省“大数据帮扶”为案例,阐释数字技术通过构建平台型政府促进社会协同、内部协同、治理应变能力拓展,构建学习型政府促进政府形成双环学习模式与贫困治理平行经验分享能力提升,以此呈现数字技术赋能贫困治理的具体机制路径。贵州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乡村振兴云、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建设和运用是数字技术赋能贵州省贫困治理的具体内容。贵州省“大数据帮扶”的经验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型政府与学习型政府构建是贫困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效路径,并在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展现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持续赋能效应。然而,具体实践中仍存在数字收集偏差、数字孤岛及数字依赖等科层体制下需警惕的数字化陷阱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增增 邹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成分使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7.74%、20.81%和19.04%;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主要源自识别成分,以上三个时期中识别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8.42%、12.19%和12.55%,增长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8.34%、11.24%和12.18%,略低于识别成分,分配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2.88%、1.12%和6.60%。本文进一步界定强、弱相对贫困线,通过设定城乡差异化、地区差异化和省际差异化贫困线三种情形研究中国相对贫困状况,发现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容易出现过度识别问题,城乡差异线下的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与省际差异线下的结果较为接近,且方便实施,是一个可以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精简度的权衡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之兵 张青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维度,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演变,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命门"在于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门"则是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三大难点是,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导致的极化效应、市场分配机制自然性失控导致的马太效应、国家分配制度必然性失效导致的积累效应。我国的减贫之路以精准扶贫机制破解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难题,以国家力量集中机制破解市场分配机制的自然性失控难题,以共产主义信仰破解国家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失效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参考。因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坚持不断提高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提升执政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关键词:
中国减贫 共同富裕 国家制度 发展道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华育 孙小雁
共同富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伟大实践。本文结合相关文件和文献,对共同富裕的特征进行探索,指明它与相对贫困治理的关系。继而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创新,提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治理统一起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本文还对一些相对贫困治理的领域进行了识别,并通过调研说明了具体领域实现相对贫困治理的方法,以具体例证展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承伟 覃志敏
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差,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国家以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实施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以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应在做好综合扶贫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体制改革、市场机制和公共治理等扶贫攻坚驱动力量,以构建片区经济加快发展格局、城乡统筹发展和保障贫困人口生存发展权益为着力点,促进片区、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泽红 李雪艳
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是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推进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实践的思想引导。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它承继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之思想,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汲纳于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探索之经验,淬砺于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之实践。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以攻坚志气、科学精神与宗旨意识的有机融合为核心架构,内涵丰富、意蕴淹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弘扬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它既是全体人民为谋求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思想引领,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还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合作社 小农户 增收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合作社 小农户 增收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缪军翔 张钦成 郑甜甜 胡高福
消费扶贫作为我国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要做到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的作用,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将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逐个击破。本文立足消费扶贫作用机理,向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提出如何做到"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由此构建政、企、民三方良性循环机制,发掘贫困县实现消费扶贫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消费扶贫 有效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娟 潘文献 梁艳鸿
近年来,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对广西重点深度贫困村的调研表明,广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和增收困难,内生动力不足,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水平不高等。应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落实责任,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精准破解深度贫困村农民增收瓶颈,全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加快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多管齐下全面激发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大对边境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领域风险监测防控管理。
关键词:
广西 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 路径优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杜晓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若要实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仍然复杂而艰巨,这就需要我们围绕"精准扶贫",创新各项相关机制,打好脱贫攻坚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统筹衔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经球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在脱贫攻坚的语境下,深度贫困具有特殊的指向。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具有分布区域整体性、目标达成难度层次性、致贫因素多重叠加性、贫困状态持续性、治理效益递减性、脱贫脆弱性等特征。深度贫困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民族地区深度贫困治理,必须找准切入点,把好立足点,突破关键点,强化支撑点,协同共振点。
关键词:
深度贫困 脱贫攻坚 路径创新 民族地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冲
目前,青海省已率先实现全省脱贫,青海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森林和草原分布区域,依托生态资源脱贫是当地政府和贫困人口的希望和途径,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林草生态扶贫在全省脱贫攻坚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纳尽纳为生态管护员,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文章重点分析了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提出继续设置公益管护岗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 成效举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超 杨敏 郭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旅游村寨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基于共生系统理论,对旅游村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以贵州省天龙屯堡为例,阐述了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问题,就此探索出旅游村寨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共生系统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激活共生单元能量、优化村寨共生界面、改善村寨共生环境、延伸村寨共生体系四个方面,为旅游村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旅游村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共生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