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0)
2023(3810)
2022(3185)
2021(2916)
2020(2632)
2019(6021)
2018(5757)
2017(11794)
2016(6290)
2015(7088)
2014(6884)
2013(6916)
2012(6355)
2011(5606)
2010(5589)
2009(5468)
2008(6039)
2007(5338)
2006(4708)
2005(4487)
作者
(17062)
(14144)
(14130)
(13661)
(9469)
(6800)
(6482)
(5489)
(5252)
(5215)
(4846)
(4699)
(4600)
(4556)
(4540)
(4337)
(4257)
(4216)
(4171)
(4104)
(3512)
(3446)
(3353)
(3299)
(3283)
(3244)
(3105)
(3096)
(2889)
(2842)
学科
(30680)
企业(30680)
(30591)
管理(29500)
(27619)
经济(27567)
(15789)
方法(15658)
(14422)
财务(14419)
财务管理(14405)
企业财务(14023)
数学(13417)
数学方法(13365)
(7320)
业经(6107)
(5835)
公司(5560)
体制(5235)
(4727)
理论(4324)
(4223)
中国(4220)
(4034)
(3883)
(3866)
金融(3865)
(3820)
银行(3819)
(3793)
机构
大学(93965)
学院(92780)
管理(39650)
(38019)
经济(37324)
理学(34493)
理学院(34212)
管理学(33876)
管理学院(33685)
研究(25128)
(22484)
中国(21722)
(18812)
财经(17970)
(16474)
财经大学(13778)
科学(13078)
商学(12975)
商学院(12887)
(12724)
(12218)
北京(12096)
中心(11485)
经济学(11230)
业大(10426)
研究所(10405)
(10272)
经济学院(10094)
(9980)
(9937)
基金
项目(56226)
科学(45741)
基金(44025)
研究(40244)
(37235)
国家(36912)
科学基金(33405)
社会(27155)
社会科(25769)
社会科学(25759)
基金项目(23399)
自然(22880)
自然科(22402)
自然科学(22397)
自然科学基金(22060)
(19862)
教育(19263)
资助(18673)
(17042)
编号(15663)
(13683)
成果(12885)
教育部(12477)
人文(12300)
重点(12034)
(11495)
(11261)
大学(11172)
科研(10961)
国家社会(10925)
期刊
(41748)
经济(41748)
研究(27478)
(23212)
管理(16622)
中国(15054)
学报(12098)
(11578)
金融(11578)
科学(11255)
财经(10247)
大学(9735)
学学(9343)
财会(8585)
(8465)
(7790)
会计(7606)
经济研究(7149)
教育(6588)
业经(6270)
技术(6209)
通讯(5789)
会通(5781)
问题(5022)
农业(4945)
(4609)
技术经济(4549)
商业(4505)
理论(4440)
(4205)
共检索到137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林  易可君  
从博弈论来看 ,传统的价值取向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实现股东赢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股东赢却演变和扭曲为“大股东赢和内部人赢”。因此 ,重塑上市公司价值观、构建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制度 ,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传军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传统治理结构大多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改革治理结构时,也应树立共同治理观念,重塑新的治理价值观,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治理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红星  金韵韵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2009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社会贡献值的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该自愿披露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值是否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经验证据表明: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贡献值;投资者能够积极地看待公司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贡献,该贡献值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当公司的盈利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时,投资者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贡献值的关注程度会有所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甄红线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公司创造价值和价值实现角度看,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研究了当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公司治理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两种治理模式都有其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依据,二者的分歧多源于对基本理念、概念和范畴理解上的差异。针对我国当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我国公司治理如果完全采用基于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模式,需要与之配套的成熟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以及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即相对完善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在我国目前外部治理机制不成熟情况下,国有公司治理应借鉴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治理模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和相...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宏  景舒婷  国超  
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比较热衷于配股融资,由于"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现状导致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目标分离,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控制权通过配股融资侵占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达到"圈钱"的目的,从而导致两类股东财富失衡。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定向增发由于其门槛低优势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虽然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本质上都变为全流通股份,股东利益按原则趋于一致,但是定向增发的使用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漏洞,大股东可能利用这些漏洞侵害小股东利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洪涛  沈艺峰  
全球的公司治理模式简要分为两类:股东模式和相关利益者模式。以最大化股东利益为目标的股东模式在董事会、大股东和公司控制权市场这些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或失败。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发展导致了公司治理理论的现代演变。相关利益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从本质上说是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其目标是最大化整个公司的财富创造。相关利益者公司治理成为可替代股东模式的公司治理形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暘洋  罗斌  
本文分析发现,首先,目前我国农电价格政策存在定价缺乏科学参考标准、利益相关者决策地位不平等、价格水平和补贴机制不利于农电行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等严重问题;其次,农电政策除受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外,农业管理部门、国资委等蛰伏利益相关者也能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应该推行阶梯电价政策、改目前以低电价补贴供电企业为合理电价补贴农电用户、农电价格水平应该接近供电企业的边际成本、主要使用科学测定方法和横向比较方法分析农村供电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东光  
公司退市将因为对股票的流通能力产生明显的损害而影响股票的财产价值。以德国法为基础,本文认为,为了充分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公司申请退市时须由股东大会做出是否退市的决议,股份公司或大股东有义务向少数股东发出全值收购股票的要约,并且少数股东可以要求在诉讼程序中审查要约价格的适当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晓君  
中小股东是现代公司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相比 ,在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投资中处于弱势地位 ,许多国家确立了一些旨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机制 ,以确保中小股东受到平等待遇。这些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障机制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德平  吴云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凌峰  
广大中小股东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但现行制度安排上忽略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其根源在于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现行治理结构效率低下,最直接后果就是关联交易盛行和大股东占用资金现象严重。采取加快改变股权结构中大股东的主体角色、合理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而变革董事会构成以及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措施,将有助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的建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雷  叶勇  杨芸芸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状况的不同,本质上可以归因于各国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差异。终极控制股东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可以获取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这是不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我国的股权分置状态放大了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在现有法律体系下,终极控制股东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依然存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卫平  
如何处理好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企业维持和谐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选取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分配关系为代表,以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其显性经济利益分配实际结果的相关性及其与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股东(或员工)的利益分配与同期业绩的相关性很小,但股东利益分配和员工利益分配的变化与业绩变化的相关性较高,同时股东利益分配与员工利益分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从长期变化趋势看,这种相关性可能是影响业绩增长的一个潜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