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2)
- 2023(9496)
- 2022(7789)
- 2021(7191)
- 2020(5623)
- 2019(12952)
- 2018(12430)
- 2017(23966)
- 2016(13032)
- 2015(14316)
- 2014(14204)
- 2013(13954)
- 2012(13318)
- 2011(12069)
- 2010(12556)
- 2009(11501)
- 2008(11668)
- 2007(10594)
- 2006(9861)
- 2005(9401)
- 学科
- 济(62584)
- 经济(62517)
- 业(42663)
- 管理(39969)
- 企(36056)
- 企业(36056)
- 方法(20777)
- 中国(20265)
- 地方(19788)
- 财(19549)
- 数学(17687)
- 数学方法(17582)
- 农(17226)
- 业经(15643)
- 务(14518)
- 财务(14499)
- 财务管理(14470)
- 制(14467)
- 企业财务(14107)
- 农业(11752)
- 体(11446)
- 学(11272)
- 融(11215)
- 金融(11214)
- 地方经济(10991)
- 发(10511)
- 银(10424)
- 银行(10400)
- 行(10070)
- 产业(9262)
- 机构
- 学院(188525)
- 大学(185925)
- 济(78544)
- 经济(76952)
- 研究(69678)
- 管理(68021)
- 理学(57179)
- 理学院(56430)
- 管理学(55640)
- 管理学院(55254)
- 中国(54545)
- 京(40948)
- 科学(40880)
- 财(40138)
- 所(36051)
- 研究所(31968)
- 财经(30720)
- 中心(30377)
- 江(29444)
- 农(29255)
- 经(27827)
- 北京(26915)
- 范(26546)
- 师范(26277)
- 院(25395)
- 州(24132)
- 经济学(23975)
- 业大(23663)
- 财经大学(22778)
- 农业(22231)
- 基金
- 项目(115808)
- 科学(91922)
- 研究(86518)
- 基金(83169)
- 家(72111)
- 国家(71440)
- 科学基金(61169)
- 社会(55977)
- 社会科(52952)
- 社会科学(52939)
- 省(45156)
- 基金项目(43433)
- 教育(39232)
- 划(38332)
- 自然(38016)
- 自然科(37095)
- 自然科学(37090)
- 自然科学基金(36445)
- 编号(34676)
- 资助(33725)
- 发(30518)
- 成果(29065)
- 重点(27140)
- 部(25658)
- 课题(25386)
- 发展(24850)
- 展(24434)
- 创(23765)
- 国家社会(22640)
- 性(22525)
共检索到305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敏 周俊鹏
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被定位于向股东会负责的下属性机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弊端。现代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是公司权力重心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移,因为后者更能满足公司规模扩大和资本市场发展所提出的专业化和效率化的需求。这一变化趋势对公司法研究者和立法者的启示是公司董事的内涵和责任需要适当扩大、公司监管的重点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成秋 王松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坎坷,已有长足发展。但是其不足却也是有目共睹的。诸如ST猴王事件、中农信倒闭、株洲有色巨亏、琼民源事件,以及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等事件,都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我国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的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朝斌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缺陷 :股权结构不合理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形同虚设 ,股东法律保护程度低 ,信息披露不规范等。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必须改善股权结构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强制采用“累积投票制” ,建立有效地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法人治理 股东权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勇
虽然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已成为中国证监会的强制性要求 ,但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 ,尚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健全的市场条件及具体的实施法规 ,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权责、激励约束等问题也没有作出明确的制度性规定 ,由此带来的实践问题不少 ,其应有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 ,尽快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就成为当前管理层和理论分析人士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志萍
美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美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高级经理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一般不设监事会。但在董事会内设有一个高级主管委员会,负责执行日常监督事务。(一)产权基础:美国公司制企业是建立在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基础上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300多万股东,没有1人持有全部股份的1%。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或家庭都无力独自承担企业扩张所需的资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募集,同时又降低了风险,这样所有权逐渐分散化了,以至任何股东都不可能对所投资的公司具有控制权。正因为此,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产生了职业经理和专业投资人,使社会分工更精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了企业运营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德铸
一、公司法人治理的基本系统模型公司治理可以描述成下图的一般系统。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的手段为三个方面: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监控机制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制度设置(如我国公司法确定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来约束和管理企业经营者的行为;激励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业绩评价和目标约束等在金钱和非金钱方面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外部监控机制是指通过企业外部的市场及管理机制(如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运成
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所有与控制的相分离,在所有者作为直接的经营者时,他(她)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竭尽全力地工作,期望通过努力使其资产获得最大的增值。但是,当所有者将其资产委托给代理人——经理和经理班子——去管理和经营时,由于资产不归经理人员所有,经理人员如果由于能力不足或失职造成的损失则要由资产的所有者——股东——来承担。由于存在着这种区别和利益冲突,就存在着经理人员通过牺牲股东利益而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可能性。由于经理人员能力不足或工作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在经济学中称为代理成本。为了减少这种代理成本,必须设置一种恰当的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静芳
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重要转折时期。股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已经过了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解决股权分置也并不能在短期内使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及消除股市的所有问题,但它确实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必要条件。它从根本上修正了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存在的制度扭曲,为上市公司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从这一点来说,股权分置后置时代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前景是乐观的。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提出了股改后置时期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
股权分置 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完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健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面对全流通的全新环境。在上市公司壳资源仍很稀缺的背景下,加之《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还确立了部分要约收购制度,且部分要约收购可兼采现金、证券方式,敌意收购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为应对敌意收购,不少上市公司已通过修订公司章程采取了反收购措施。在敌意收购发生时,势必还会引入各种形式的反收购措施。因此,法律应如何规制,就面临一个立法政策选择的问题。通过西方国家收购制度的考察,可以发现,各国均不同程度地确立了反收购制度,但存在限制的程度与股东会中心主义与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区别。中国也应确立设置有严格限制的反收购制度,将反收购决定权赋予股东会,且须基于对少数股...
关键词:
敌意收购 反收购 立法政策 决定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效东
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发展是证券公司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我国证券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阐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范畴、治理原则、组织形式 ,阐明其基本作用 ,通过比较国际上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及我国特征 ,指出了中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提出完善中国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 ,强调了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和发展中应进一步鼓励股权结构多元化、分散化 ,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进行以经营者为主体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创新 ,建立完善风险监控机制和信息披露规则。
关键词:
证券公司 法人治理 缺陷 风险监控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金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烽 李苗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控股经营的组织模式下,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较一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言,因其治理目标和机制的不同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由于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性质为国有股权,因此"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强化股东权利、防范"内部人控制"的有效途径在于引入非国有的产权主体,而这一过程可以分步实现;(3)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所处金融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而国有金融产权则处于"国退民进"的政策大背景下,因此,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金融股权集中度的改变是必然的趋势。若集团层面保持纯国有产权性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利民 周德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韩艳春
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的加快,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保险公司作为我国保险市场的主渠道,要想发挥其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必然要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认真进行改革,使其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本文分析了国有资本保险公司改革走入的误区,提出国有保险公司的经理要成为真正的老板;建立责权分明的体制,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
国有保险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