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8)
2023(9284)
2022(7221)
2021(6777)
2020(5473)
2019(12511)
2018(12411)
2017(21515)
2016(13205)
2015(15085)
2014(15564)
2013(14276)
2012(12988)
2011(11645)
2010(12128)
2009(11086)
2008(11385)
2007(10594)
2006(9386)
2005(8785)
作者
(35500)
(29323)
(29256)
(27682)
(18720)
(13916)
(13628)
(11479)
(11442)
(10723)
(10010)
(9755)
(9668)
(9325)
(9225)
(8930)
(8888)
(8861)
(8833)
(8235)
(7543)
(7422)
(7057)
(6970)
(6831)
(6782)
(6449)
(6348)
(6064)
(5898)
学科
(67791)
企业(67791)
(62223)
管理(54894)
(43315)
经济(43219)
(22463)
教育(20741)
业经(19245)
方法(19008)
(18034)
财务(18008)
财务管理(17993)
理论(17093)
企业财务(17089)
中国(16585)
技术(14885)
(12829)
企业经济(11921)
数学(11474)
(11459)
(11408)
数学方法(11316)
(11076)
(10906)
经营(10560)
(9753)
技术管理(9719)
体制(9018)
(8897)
机构
学院(180844)
大学(179328)
管理(67905)
(63098)
经济(61430)
研究(58046)
理学(57185)
理学院(56544)
管理学(55635)
管理学院(55247)
中国(40313)
(39760)
(34327)
科学(32563)
教育(31675)
(31400)
(31332)
师范(31091)
(28657)
财经(26207)
北京(25807)
技术(25697)
中心(25624)
研究所(25461)
师范大学(25002)
(24049)
职业(23840)
(23599)
(22303)
业大(21927)
基金
项目(109774)
研究(90059)
科学(89082)
基金(75735)
(63887)
国家(63012)
科学基金(55259)
社会(54324)
社会科(50994)
社会科学(50977)
教育(50376)
(46103)
编号(40376)
(39611)
基金项目(38505)
成果(35297)
自然(33816)
自然科(33096)
自然科学(33084)
自然科学基金(32562)
课题(31285)
资助(30282)
(25920)
项目编号(25770)
(25693)
重点(25637)
(24976)
规划(24246)
(24049)
(23559)
期刊
(76950)
经济(76950)
研究(61425)
教育(56289)
中国(48244)
(33071)
管理(31473)
技术(24283)
学报(22840)
科学(21935)
大学(18973)
(18902)
职业(16848)
学学(16285)
财经(14110)
(13606)
金融(13606)
业经(13313)
(12288)
农业(12274)
技术教育(11373)
职业技术(11373)
职业技术教育(11373)
财会(11296)
经济研究(11079)
(10328)
论坛(10328)
技术经济(9732)
会计(9573)
问题(8708)
共检索到290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苏华  
职业教育需要有效的校企合作来支撑,但是目前面临着两大瓶颈: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校企利益共同体难建。在对这两大瓶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它能够超越单一企业的有限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只海平  富国亮  
内涵"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通过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合作基础,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合作目标,分别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联合构建的一种合作办学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只海平  王明耀  富国亮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但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缺乏利益机制等问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瓶颈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云奇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力、质量不高"等主要问题,以汽车专业群为例探索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与企业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并以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设计创业项目编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校企共同实施"专业—创业"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业质量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同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湘宇  周海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此背景下,面向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规范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迫切需要。评价体系本着激励、共生、结果导向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原则,从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途径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对校企命运共同体水平的客观评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蘋  陈时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汉冬  石伟平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的教育活动,其自身的长效发展需要凝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的力量。而合作共同体的有效形成,能够实现多元个体的价值协同和异质同构,以及多方资源的聚合与共生,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推动合作健康、稳定、有力、有序、有效的运转。因此,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要素、价值和建构,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荣奕  
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破解校企合作壁垒、推进深度合作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共同利益诉求,使构建共同体成为可能。由于合作中也存在价值、经济、体制、文化方面的冲突,因此,形成利益共同体就要规避校企之间的冲突,满足校企合作共同的诉求,建立共同愿景,完善法律框架,建立理事会,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优化环境氛围,从冲突走向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聂劲松  万伟平  聂挺  王文彬  胡筠  
基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需要,国家明确提出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研究显示,这是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社会属性和产业属性,交织着各种类型共同体的校企关系体。目前,利益主导的校企关系体仍存在功能局限,比如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空间不足和非利益联结的维护与引导缺失;校企利益共同体内的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归属感难以完全匹配,利益自足和协商自治难以充分实现。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中的校企合作呈现多元主体责任和活动领域相互交集的生态结构,其中的教育组织方式应跨越传统的三大基本教育形态。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重点是将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具体化并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将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交由校企双方协商决定,赋予校企合作中非权力影响力和非利益联结的合法地位。校企合作地方政策设计应明确三个目标和内容:一是责任和义务的具体化;二是主体地位的维护;三是发展环境的优化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年来一直存在因合作主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而导致合作关系松散、合作效能低下等问题。校企利益共同体以校企双方共同利益为基础,突破以往"学校本位"或"企业本位"价值取向的局限,着力于建立校企高度融合的和谐生态,双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满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通过构建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完善共同体的管理机制和提高共同体的服务水平等实现其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鉴铭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关系有"政府主体"、"学校主体"、"主体多元"和"双主体"等不同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与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有密切关系。"双主体"有重要意义并存有弊端,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实践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最佳路径选择之一。该模式使校企主体关系实现了互补与统一,是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特质所使然,是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和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创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技术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创新形式。技术本科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共同的愿景、文化的共融、资源的互补、利益的共赢以及制度的保障。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包括: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组织机制、建设同工同酬的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开发企业需求导向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技术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韬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学校、市场、社会等诸多主体走向协同治理的过程,蕴含着一种治理共同体的价值理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跨界"属性的教育类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凝聚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主体的力量。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价值信仰,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所组成的有机治理集合。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构建,能够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同构和治理行为协同,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活动的有序、有力、有效运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治理模式的"单中心主义"倾向、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点和共识不足以及行政文化"凝结"等方面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振洪  邵建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要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其中,构建利益共同体是推进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