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65)
2023(5889)
2022(4897)
2021(5021)
2020(4072)
2019(9343)
2018(9429)
2017(14687)
2016(10390)
2015(12813)
2014(13216)
2013(11292)
2012(10604)
2011(9642)
2010(10246)
2009(8790)
2008(8978)
2007(8605)
2006(7634)
2005(6993)
作者
(26024)
(21578)
(21288)
(20742)
(13776)
(10483)
(10187)
(8505)
(8340)
(8246)
(7618)
(7382)
(7174)
(6892)
(6831)
(6724)
(6589)
(6574)
(6359)
(6216)
(5956)
(5666)
(5536)
(5290)
(4985)
(4910)
(4788)
(4757)
(4756)
(4590)
学科
教育(25031)
管理(21717)
(18255)
经济(18226)
教学(16902)
中国(15043)
(14878)
理论(14209)
(12824)
企业(12824)
学法(9870)
教学法(9870)
(8415)
学理(7642)
学理论(7642)
方法(7445)
研究(7053)
(6909)
工作(6641)
学校(6589)
(6485)
技术(5926)
思想(5850)
政治(5783)
数学(5748)
思想政治(5476)
政治教育(5476)
治教(5476)
德育(5442)
数学方法(5382)
机构
大学(132989)
学院(126945)
研究(44616)
教育(38063)
管理(34840)
(33722)
师范(33467)
(31156)
(30335)
经济(28848)
理学(28795)
理学院(28220)
科学(27817)
管理学(26946)
师范大学(26769)
管理学院(26681)
中国(25054)
技术(24523)
(24121)
职业(23834)
(22721)
北京(21145)
研究所(20337)
中心(19472)
(19235)
(18026)
(17755)
业大(16786)
职业技术(16650)
(16151)
基金
项目(74540)
研究(67940)
科学(57277)
教育(46040)
基金(43137)
(35535)
国家(34911)
编号(34384)
(34117)
社会(33972)
成果(33876)
社会科(31409)
社会科学(31399)
(30119)
课题(29650)
科学基金(28408)
(26582)
基金项目(21372)
项目编号(20625)
规划(20462)
研究成果(19091)
重点(18960)
(18418)
(18297)
资助(18087)
(17926)
大学(17596)
(16898)
教育部(16356)
(16229)
期刊
教育(76851)
研究(50760)
中国(48868)
(38268)
经济(38268)
职业(21099)
技术(21051)
学报(19861)
大学(16954)
(15955)
(15734)
科学(15122)
图书(14685)
管理(14197)
技术教育(13252)
职业技术(13252)
职业技术教育(13252)
学学(12665)
书馆(11502)
图书馆(11502)
农业(11226)
(10859)
论坛(10859)
高等(10749)
成人(9560)
成人教育(9560)
高等教育(8970)
(7941)
财经(7017)
(6447)
共检索到221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铂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格外侧重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思辨能力被公认为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并且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国际标准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力军,其思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我国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着实令教育者焦急。公共外语课程作为一门贯穿整个大学学制的基础性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思辨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思路下,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辨能力缺乏的现状,如何在公共外语课程教学当中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璇  
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原则是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原则。教育部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文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工作、出国留学、外文资料阅读与研究以及在国际社交场合中,都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阅读、翻译、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最终教学目标。但是根据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状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与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和外语交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璇  
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原则是高校外语教学的主要原则。教育部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文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工作、出国留学、外文资料阅读与研究以及在国际社交场合中,都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阅读、翻译、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最终教学目标。但是根据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状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与缺乏有效的语言环境和外语交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杨红俊  
思辨能力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我国各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写作课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环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陈旧、选题与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提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该以思辨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从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写作选题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评价标准四个方面,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多富有思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瑞卿  温耀峰  
简要介绍了自主学习的定义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展示了通过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对比实验研究。调查、访谈和测试结果表明,学习策略训练,特别是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提高学习效果。最后,对外语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维荣  
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良好的课堂交际气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习惯于把教学片面地理解为纯粹的意识活动,而对其中深刻影响着人们潜意识的暗示因素则估计不足。事实上,非语言行为正是通过对潜意识的暗示作用来调节课堂交际气氛、诱导学生的参与行为,从而影响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室空间的大小、不同形式的布局,暗示着不同的交际模式、营造着不同的交际气氛,从而制约着学生在交际中的角色感和参与水平。在容纳百人的阶梯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排列密集且固定成行,教师则高居讲台之上,且与学生保持一定间距。这种空间安排暗示着学生应守纪律、步调一致,并服从台上教师的中心控制,它所反映的是教师个人与学生全体的“一对多”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秀丽  
本文试图结合外语教学实践和国内外对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研究,对外语教学原则中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即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原则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原则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社会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话语能力的培养和日常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匡荣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普通高等学科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的要求,旨在通过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但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门课程的教与学中存在“思辨缺席”的问题,学生的可迁移学习能力较弱。由孙媛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高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一书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义遒  
一个机构的"理念",通常是指它的性质、目标、宗旨、特征和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实现它们的基本路径与方法等。罗纳德·巴尼特在《高等教育理念》一书中,围绕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解放展开叙述,并提出了"高等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解放",体现在人的"心智自由和自我赋权"。我的理解,"心智自由和自我赋权"不仅意味着人的身心、性格和潜能的各个方面自由而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同时,更重要的还在于要具有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审视、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小芳  
要理解并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生必须大量运用思辨的方法。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很大的学术空间。教师应该在授课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要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价值观、与其他经济学科的交叉性以及现实问题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分析、比较、归纳与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艳  
我国各行各业与世界的接轨需要大量的外语交际人才,尤其需要懂得外国文化的外语交际人才,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尤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由张红玲教授撰写的《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可谓是我国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专著。作者从外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出发,阐明了在英语发展成为国际通用语形式之下,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俊  
文章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常用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秀娟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外语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本文以《21世纪英文报》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中的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师理念的更新与角色定位、思辨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多模态教学策略的改革与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探索四方面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下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途径,以培养学思结合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瑞琴  
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语言、文化、认知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就如何在外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路漫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要求外语学习者能够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交际,而语言的交际又不可离开文化,因此,将跨文化意识引入外语教学之中,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是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中,笔者通过阐述跨文化意识培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为如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出一些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