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4)
2023(3287)
2022(2585)
2021(2555)
2020(2201)
2019(5366)
2018(5498)
2017(11064)
2016(5754)
2015(6738)
2014(6660)
2013(6316)
2012(5408)
2011(4874)
2010(5169)
2009(4720)
2008(4471)
2007(3887)
2006(3314)
2005(2890)
作者
(16002)
(13235)
(13138)
(12577)
(8442)
(6259)
(5905)
(5125)
(4977)
(4721)
(4591)
(4416)
(4234)
(4182)
(4158)
(4008)
(3978)
(3872)
(3793)
(3739)
(3274)
(3254)
(3208)
(3105)
(2953)
(2951)
(2914)
(2832)
(2681)
(2558)
学科
(26245)
经济(26228)
方法(15991)
管理(15951)
数学(14927)
(14785)
数学方法(14449)
(13011)
企业(13011)
中国(5596)
理论(5451)
(5319)
业经(4701)
(4243)
地方(4103)
教学(3991)
技术(3929)
(3925)
贸易(3922)
(3914)
(3809)
(3353)
(3305)
农业(3295)
(3076)
(2997)
环境(2849)
(2849)
银行(2847)
(2748)
机构
学院(80996)
大学(79651)
管理(34033)
(31107)
经济(30436)
理学(30019)
理学院(29742)
管理学(28845)
管理学院(28716)
研究(22771)
中国(17393)
(16441)
科学(14703)
(12879)
业大(11856)
(11305)
(10940)
中心(10811)
(10717)
财经(10559)
北京(10232)
研究所(10066)
(9946)
师范(9841)
技术(9710)
(9579)
(9313)
经济学(9191)
经济管理(8680)
农业(8409)
基金
项目(56439)
科学(44879)
基金(40944)
研究(39769)
(35575)
国家(35352)
科学基金(31361)
社会(24732)
社会科(23596)
社会科学(23589)
(22853)
自然(21483)
自然科(21091)
自然科学(21088)
基金项目(21071)
自然科学基金(20688)
教育(19869)
(18984)
资助(18203)
编号(16479)
重点(12735)
成果(12447)
(12053)
(11938)
课题(11482)
(11438)
创新(11265)
科研(10797)
大学(10567)
教育部(10407)
期刊
(30625)
经济(30625)
研究(20400)
中国(14443)
管理(13336)
科学(10890)
学报(10751)
教育(10251)
技术(10058)
(9557)
(9336)
大学(8647)
学学(8171)
统计(6951)
农业(6551)
(6392)
决策(5780)
业经(5434)
(5414)
金融(5414)
经济研究(5385)
财经(4901)
技术经济(4844)
(4179)
商业(4009)
科技(3978)
(3835)
职业(3731)
问题(3660)
图书(3574)
共检索到110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凤杰  
东亚区域分工经历了由以日本作为雁首的雁形模式到群马模式的变迁,与之相伴随的是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中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就是要利用经济规模和巨大的潜在需求等独有优势,通过对外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国家间的产能转移和产业递次升级,建立中国主导的区域国际分工体系,构筑新雁群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凤杰  
一、雁行模式:东亚经济依次起飞、产业转移和分工格局"雁行模式"(Wide-Geese Flying Pattern)的概念最早是日本学者赤松要1932年在其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中提出的,并同时提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但首先把"雁行模式"引入东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是小岛清,之后赤松要根据小岛清的研究将"雁行模式"分为原型和两个引申型,原型表现的是在后进国发展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凤杰  
一、雁行模式:东亚经济依次起飞、产业转移和分工格局"雁行模式"(Wide-Geese Flying Pattern)的概念最早是日本学者赤松要1932年在其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中提出的,并同时提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但首先把"雁行模式"引入东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是小岛清,之后赤松要根据小岛清的研究将"雁行模式"分为原型和两个引申型,原型表现的是在后进国发展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许丽萍  
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企业如何做好招商?可以说,在此期间招商做得多、做得好的经销商,将更可能率先度过危机时期,赢得未来。降低招商门槛,推出中小型招商项目在不利经济环境之下,经销商难招,一将难求,因此企业要首先设身处地考虑经销商的入市感受、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对于新转型的经销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华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国家智库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型大学智库应脱颖而出、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公共政策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从多源流决策模型理论依据出发,研究型大学智库应关注问题、政策、政治源流,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应突破现实困境,改革科研评价制度、创新人事聘用制度、扩大智库发展自主权、加强智库文化建设、积极营销推广研究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淑珍  
我国中小企业从银行等商业机构所获得的贷款十分有限且融资成本高。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文章认为,为促进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融资突围,需要做好强化政府对互联网融资的政策规范与引导、注重互联网金融体系的诚信建设、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监督与保险体系等工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彩周  
雁行模式是国际上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差异性,吸收并创新雁行模式,推进中国经济梯度发展。为此需要企业、政府等进行多方面努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慧玲  冯斯妤  丁秀伟  
"社会企业"一词,最近几年频频见诸报端,它不是用于指代"社会中的企业",而是专指通过商业手段达到公益目的的新型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公益活动与经济活动互不相容。"做公益慈善可不可以赚钱"这个问题让舶来品"社会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遭遇了一些困境。有专家公开表示,公益机构必须以赚钱为目的。以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在国外,慈善事业发展了几百年之后,才出现了有组织的社会企业。而在中国,一切都发展得很快。诸如草根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以及公益风险投资等,都在短时间内涌现。"环球协力社合伙创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江兴  
德隆对管理者提出了"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工作扯皮"等8条警示,对不能按期达到经营目标,有工作失误的领导人员,责令其辞职,这一要求的实施,增加了人才队伍的危机感和努力拼搏向上的精神。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企业产权不明晰、对市场反应迟钝、人员观念陈旧等企业内部原因,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德隆)长期以来一直在困境中徘徊。新的领导班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晓明  王学昉  田思泉  戴小杰  
赤道太平洋中部是我国围网渔船主要作业的海域之一,对围网自由群资源分布的影响因子的掌握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围网船队2015年渔捞日志,以空间点密度作为资源丰度的指标,选取几个相对重要因子(离岸距离、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采用相对密度估计和点过程模拟方法,计算各因子对自由群资源密度的影响曲线和资源密度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围网自由群栖息偏好环境:离岸距离为70~250 km,海表温度为29.7~30.1°C,混合层深度为35.5~42 m,净初级生产力为200~280 mg C/(m2·d)。(2)资源密度在离岸距离为0~70 km之间快速上升,70~250 km保持小幅上升,离岸距离大于250 km后资源密度平稳下降;资源密度在海表温度为28.5~29.8°C,随着海表温度增加而增加,而30.2~31.5°C之间随机分布;净初级生产力为150~280 mg C/(m2·d),资源密度随之增加,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280 mg C/(m2·d)后资源密度下降;在混合层深度为30~37 m间为正相关上升,在37~51 m为负相关。(3)对资源密度贡献的重要性因子排列顺序依次为离岸距离>净初级生产力>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雨  
雁行模式作为影响亚洲经济的重要构想 ,对东亚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 ,传统的雁行模式已日渐衰落 ,正逐渐向新的亚洲发展模式———“10 + 3”模式过渡。“10 + 1”模式则是从雁行模式到“10 + 3”的过渡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尤振来  刘应宗  
地方产业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上攀升是其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学者们提出的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模式,指出了跨链条升级是一种升级的轨迹而非具体的升级模式,在剖析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雁行模式的产业集群跨链条升级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秀娟  
本文针对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重组事件,分析了其重组的原因,提出应该理性看待重组事件,采用尼奥式思维积极探索图书馆转型及未来发展战略与模式。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曾民族  
为21世纪的信息服务构筑新的技术模式中国科技情报学会计算机曾民族情报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民族在本世纪最后一个五年计划内,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应该出台什么"大手笔"、新形势下如何同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最新发展接轨、准备把什么样的技术模式带给下一个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华蓉  刘友金  贺胜兵  
在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传统的“雁行”理论难以合理解释各国产业发展的新特征。为此,文章以新国际分工体系为背景,提出产业发展的“新雁行模式”,在溯源传统“雁行”理论的基础上,以贸易合作和产业转移为切入点,对“新雁行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并对“一带一路”产业发展的“新雁行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产业发展具有梯次发展、依序起飞的“雁行”形态,呈现出“大雁群”嵌套“小雁群”和“多级雁行”格局,“首雁效应”并非只来源于单个国家。(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效率提高、产业发展表现出多元化、高级化趋势,中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比较优势增加,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技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源于低附加值环节。(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区域内比较优势单向转移明显增加,但是对沿线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因此,需要发展“一带一路”生产网络,培育“多级雁行”格局,增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功能,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新雁行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