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8)
- 2023(11969)
- 2022(10086)
- 2021(9603)
- 2020(8199)
- 2019(18689)
- 2018(18459)
- 2017(35600)
- 2016(19041)
- 2015(20945)
- 2014(20776)
- 2013(20032)
- 2012(18517)
- 2011(16328)
- 2010(15984)
- 2009(14211)
- 2008(13337)
- 2007(11464)
- 2006(9699)
- 2005(8425)
- 学科
- 济(72714)
- 经济(72629)
- 管理(51203)
- 业(47870)
- 企(38936)
- 企业(38936)
- 方法(34106)
- 数学(30157)
- 数学方法(29685)
- 农(20523)
- 财(19902)
- 中国(18918)
- 地方(16866)
- 学(16721)
- 业经(14983)
- 制(14933)
- 农业(13492)
- 理论(12458)
- 务(12174)
- 财务(12121)
- 财务管理(12095)
- 企业财务(11558)
- 体(11552)
- 贸(11448)
- 贸易(11441)
- 融(11384)
- 金融(11377)
- 银(11359)
- 银行(11329)
- 技术(11239)
- 机构
- 大学(250532)
- 学院(250050)
- 济(98000)
- 管理(96089)
- 经济(95937)
- 研究(84834)
- 理学(83244)
- 理学院(82267)
- 管理学(80479)
- 管理学院(79989)
- 中国(63562)
- 科学(53572)
- 京(52001)
- 财(46540)
- 农(45266)
- 所(41881)
- 中心(40808)
- 业大(39884)
- 研究所(38444)
- 江(38120)
- 财经(36885)
- 农业(35511)
- 范(33845)
- 经(33708)
- 师范(33422)
- 州(32345)
- 北京(31638)
- 院(31546)
- 经济学(30245)
- 省(28459)
- 基金
- 项目(181068)
- 科学(143217)
- 基金(132397)
- 研究(129943)
- 家(117077)
- 国家(116130)
- 科学基金(99883)
- 社会(82368)
- 社会科(77987)
- 社会科学(77966)
- 省(71957)
- 基金项目(70227)
- 自然(66096)
- 自然科(64623)
- 自然科学(64600)
- 自然科学基金(63418)
- 教育(60905)
- 划(60502)
- 资助(53660)
- 编号(51411)
- 重点(41376)
- 成果(41015)
- 部(40041)
- 发(38767)
- 创(38060)
- 课题(36310)
- 创新(35576)
- 科研(35496)
- 国家社会(34551)
- 教育部(34196)
共检索到36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郑风田 刘杰
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意见表达的一种极端方式。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地方治理的明显改善,这本质上是群体性意见受到尊重的结果。但是,群体性意见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来获得尊重,代价高昂且决非不可避免。群体性意见增多源于深层次的制度问题,而群体性事件则应是处置策略问题。本文认为,避免群体性意见向群体性事件转变,关键在于充分尊重群体性意见的表达权利,如果合理诱导反而对地方治理会产生建设性作用;而减少群体性意见的生成,关键在于疏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将群体性意见化解于事前的政治参与和事后的法律途径。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意见 澄清观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其特有的内涵和性质,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主动预防,妥善处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处理 原则 预警 方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层级分裂已相当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显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逐渐增多。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妥当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峻挑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对域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发展观去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生成机理 利益冲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梅芳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德梅 王正沛 康伟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炜 程宝生 杨青
将本体论和语义计算的相关技术引入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研究中,并通过构建食品安全领域本体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主题信息,有助于实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
关键词:
本体 语义计算 网络群体性事件 主题发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演变机理模型,即情境—感知—行为整合模型。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维持、重建和提升公信力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为引导政府创新和发展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府公信力 多案例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府公信力 多案例研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香丽
从利益博弈视角审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大学生同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非均衡博弈,导致大学生的自身权益受损,这是诱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变化,是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消极心理,是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的自身因素。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畅通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高校 博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蓉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集聚,在现实中爆发并对高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行为事件。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主要由大学生利益受损和社会问题引发。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是推动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不同,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会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以不同的模式演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雪芹 王宏波
运用演化博弈论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1)构建了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2)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民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控制因素;(3)得出相关结论,即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来自于农民群体和基层政府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完全以及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追求。
关键词:
农民群体性事件 复制动态 演化博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皇平平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短时间内便可造成严重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虽然来源于传统社会冲突,但表现为瞬间爆发性,参与者也具有匿名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加上现实社会的弱控制力及其他种种触发因素,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和蔓延。因此,如何妥善、公正地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创新化和法治化研究必须认真对待的命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并通过搭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合理有效地疏导、规制和监管,进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的思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亚 李继友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年来上升势头明显,日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利因素。切实有效地解决此类矛盾,保障高校稳定的教育秩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建设和谐校园,探索从心理和思想层面化解此类事件的诱因,是文章着重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大学生 心理干预 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治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梁枫 张东红 任荣明
基于2010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0)和2011中国监察年鉴的数据,对教育程度与地区腐败如何影响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教育程度对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具有抑制作用,地区腐败对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具有促进作用,但促进效果随着腐败程度的提升而减小;地区腐败对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异质的,其对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影响较小,对教育程度低的个体影响巨大。因此,对于腐败程度较高的地区,消除腐败需要恒心和耐心,同时,应充分发挥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稳定器作用。
关键词:
教育 腐败 群体性事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的群体性事件动机城乡对比
基于案例推理的群体性事件智能决策支持WEB系统研究
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
农村富裕、中等、贫困三类群体思想观念比较分析——基于河北省11个村330户农民的调查
基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价值—过程”框架构建与验证:来自公共价值视角的分析
环境问题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地域规律性及其原因剖析
两个舆论场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交互演化模型
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形态及其规避的可能性——基于昆明2个社区的群体性事件分析
不一致的意愿与行动: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参与探悉
论基层政府权威缺失与农村群体性事件——基于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原因分析及对乡村治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