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4)
2023(9322)
2022(7587)
2021(7060)
2020(6102)
2019(13303)
2018(12781)
2017(24338)
2016(12704)
2015(14028)
2014(13203)
2013(12966)
2012(12164)
2011(10926)
2010(11536)
2009(11239)
2008(10309)
2007(9318)
2006(8292)
2005(7652)
作者
(34770)
(28626)
(28390)
(26866)
(18439)
(13548)
(12904)
(11160)
(10682)
(10430)
(9893)
(9764)
(9245)
(9077)
(9031)
(8925)
(8407)
(8397)
(8240)
(7919)
(7112)
(6963)
(6832)
(6703)
(6512)
(6499)
(6490)
(6235)
(5731)
(5715)
学科
(45024)
(42735)
经济(42679)
管理(39835)
(38043)
企业(38043)
(27437)
金融(27436)
(25658)
银行(25640)
(24819)
中国(22061)
方法(17278)
技术(15796)
(15220)
(14634)
数学(14417)
数学方法(14235)
业经(12042)
技术管理(11823)
(11616)
中国金融(11323)
(10975)
保险(10884)
(10778)
财务(10760)
财务管理(10735)
企业财务(10325)
地方(10128)
理论(9857)
机构
大学(173715)
学院(171820)
(71705)
经济(70166)
管理(66489)
研究(57667)
理学(55902)
理学院(55278)
中国(54710)
管理学(54399)
管理学院(54049)
(37947)
(36255)
科学(32122)
财经(29292)
中心(28955)
(28221)
(27160)
(26644)
研究所(25338)
(24920)
北京(23341)
(23142)
经济学(22982)
金融(22714)
(22413)
(22304)
师范(22191)
(22189)
财经大学(22179)
基金
项目(110795)
科学(88743)
研究(83527)
基金(81020)
(69599)
国家(68984)
科学基金(60121)
社会(54620)
社会科(51866)
社会科学(51852)
(43715)
基金项目(42417)
教育(38300)
自然(37332)
(36640)
自然科(36597)
自然科学(36584)
自然科学基金(36002)
编号(32632)
资助(32237)
(29880)
成果(27769)
创新(26921)
重点(25322)
(24580)
(23711)
课题(23399)
国家社会(22796)
(22053)
(21772)
期刊
(77552)
经济(77552)
研究(58839)
中国(39536)
(39396)
金融(39396)
(29144)
管理(27138)
学报(23820)
科学(23212)
(23158)
教育(21228)
大学(19264)
学学(17848)
农业(14739)
财经(14675)
技术(14224)
(12433)
经济研究(12262)
业经(11305)
科技(10150)
理论(9221)
技术经济(8921)
问题(8902)
国际(8709)
(8355)
论坛(8355)
(8343)
实践(8317)
(8317)
共检索到277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丽红  
文章剖析了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在次级债发展的初期,它充当着财富放大器的角色,使大部分美国人圆了"美国梦";而在危机深化的过程中,因为其特有的链式反应,把全球金融市场卷入到更广更深的危机中,此时它充当了危机放大器的角色,这是金融创新设计时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所埋下的诱因。为此,我们需要在信息对称性条件约束下创设金融新工具,才能在分散市场风险的同时不会诱发新的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如果其波及蔓延他国,使其它国家和地区陷入严重困境,被称之为地区性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雪峰  
该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文章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于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而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则是业务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有力保障;最后文章对如何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强  刘桓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贺强刘桓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在1997年底向广度发展,一直蔓延至韩国。在1998年初,又向深度发展,东南亚金融机构不断出现倒闭事件,香港虽然保住了港币的地位,但是对证券机构的被迫清盘却爱莫能助。1月12日,在亚洲资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牛仁亮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表层原因,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赤字,外汇过度短缺,因而政府不得不放弃本币高估的汇率政策,宣布实行自由汇率。本币贬值如果能正常回归到其价值区间,则会有利于出口,从而减少或消灭经常项目赤字,进而缓解外汇短缺问题。但是,本币贬值带来了极大的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秉声  
浅议我国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由东南亚金融危机想到的田秉声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金融风险,它的核心问题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匈牙利民族报》载文认为,全球经济正处在最大的危机之中,它的发展象一场森林大火在全球蔓延,而危机的核心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王曙光  
宏观风险管理与区域金融危机处置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在大规模和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概率较低的情况下,区域性金融危机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多与地区性的投机性资本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于立新  
由东南亚各国引发的金融动荡,是否会继续蔓延下去,令世人关注。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抵御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要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波及效应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葛爽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宇妹  
信用证作为一种国际结算方式,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大大促进了进出口双方的贸易往来,已成为广受企业青睐的结算方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熊璞刚  马立平  尚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其关键又是防范金融风险,包括防范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抵御国际性金融危机传导所带来的外部冲击。"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还在持续影响着部分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2015年底开始的美国第六轮加息周期和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基于MIMIC模型对2005—2016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压力进行了测度,找到压力的来源为外汇储备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高估三个方面,进而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从三方面提出中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策和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中华  
一、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次发韧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泛,影响深刻,给我国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1.我国金融机构相对地位提升。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独立的投资银行已不复存在,大量中小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大型商业银行亏损严重,AIG等保险机构纷纷陷入危机,欧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罗美娟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伴随着危机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如果疏于防范、控制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最终导致企业倒闭。文章就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及其防范控制进行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俊芳  
受技术能力和水平的限制 ,我国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多为逃避管制型创新 ,技术性金融创新是薄弱环节。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只有改变传统发展战略 ,在坚持改革的原则下 ,以创新求发展 ,才能应对国际竞争挑战并抓住机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季小立  洪银兴  
通过梳理经典金融危机模型,从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程度两个维度阐释危机生成机理,结合金融深化驱动经济虚拟化的全球背景以及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心理依赖特征,推演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汇率-贸易渠道:"波及效应";金融-债务渠道:"传染效应";心理-行为渠道:"羊群效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加速改革的进程中,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发生、阻断危机蔓延和维护我国转型经济安全,应采取的对策为:合理安排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速度;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匹配;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积极干预;拓展国际合作、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