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9)
- 2023(7477)
- 2022(6221)
- 2021(5962)
- 2020(4779)
- 2019(10948)
- 2018(10938)
- 2017(20274)
- 2016(10818)
- 2015(11995)
- 2014(11410)
- 2013(11099)
- 2012(10424)
- 2011(9610)
- 2010(9884)
- 2009(9320)
- 2008(9369)
- 2007(8464)
- 2006(7800)
- 2005(7116)
- 学科
- 管理(38730)
- 济(38045)
- 经济(38009)
- 业(35768)
- 企(31437)
- 企业(31437)
- 方法(14489)
- 财(12932)
- 技术(12896)
- 数学(12059)
- 数学方法(11850)
- 中国(11559)
- 农(11200)
- 业经(10635)
- 贸(9543)
- 贸易(9536)
- 技术管理(9479)
- 易(9344)
- 制(9222)
- 策(9179)
- 银(8491)
- 银行(8484)
- 务(8217)
- 财务(8195)
- 财务管理(8182)
- 行(8154)
- 理论(8129)
- 企业财务(7811)
- 融(7659)
- 金融(7659)
- 机构
- 大学(150474)
- 学院(149536)
- 济(63500)
- 经济(62091)
- 管理(60436)
- 研究(50941)
- 理学(50289)
- 理学院(49805)
- 管理学(49189)
- 管理学院(48857)
- 中国(41524)
- 财(32774)
- 京(31469)
- 科学(26932)
- 所(24615)
- 财经(24571)
- 中心(24402)
- 江(23913)
- 经(22223)
- 研究所(21621)
- 范(20591)
- 师范(20480)
- 北京(20428)
- 州(19434)
- 经济学(19067)
- 农(18453)
- 院(18218)
- 财经大学(18019)
- 经济学院(16999)
- 业大(16895)
- 基金
- 项目(91295)
- 科学(73032)
- 研究(72754)
- 基金(65637)
- 家(55329)
- 国家(54829)
- 科学基金(47816)
- 社会(46290)
- 社会科(43914)
- 社会科学(43905)
- 省(35086)
- 教育(33336)
- 基金项目(33203)
- 编号(31206)
- 划(29605)
- 自然(28454)
- 成果(28054)
- 自然科(27846)
- 自然科学(27837)
- 自然科学基金(27398)
- 资助(26743)
- 创(21726)
- 课题(21222)
- 项目编号(20469)
- 创新(20460)
- 部(20362)
- 重点(20023)
- 发(19633)
- 国家社会(18951)
- 性(18869)
共检索到243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雪苓
20世纪末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往往是和信息技术、股市与美联储联系在一起的,只是从90年代后期以来,货币政策调控开始面临许多异于传统的怪现象。在商品、货币和信息并存的社会里,信息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但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它潜在于货币之中,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经济及其波动;而在信息时代,当新的货币形态和价值尺度开始出现、但又还没有建立起基于相应的价值标准的货币制度时,原有的经济管理概念和手段面临巨大的挑战是必然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春新
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受制于现行经济与货币管理体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定量的互换关系。近年来,我国货币调控实际上采取的是被动权变方式,是非理性的,它造成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高成本。我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强烈的内生性,但内生的特点又与西方经济有许多不同。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对抗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货币调控走向理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但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逐步增强。当前,应寻求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在下放审批权的同时严格投资规模控制,使货币供给稳定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春新
一、几个货币政策理论问题的新解说 1.货币政策的目标:还要再争论吗? 可以说,有关货币政策的一切理论架构,都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从西方货币理论中引进,并加以中国化的。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货币政策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在改革初期,由于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的规模有限,低工资低就业又是中国经济的一贯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便被很自然地确定为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其后不久,理论上关于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否必然产生通货膨胀的争论,和实际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的显性化,使许多的经济学者坚称稳定货币才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唯一选择。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政府的政策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戴根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学彬 杨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联储投放的美元中没有形成美国国内流动性的部分,绝大多数已经溢出美国金融体系,对刺激美国经济无效,但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岸元 李世刚 曹玉瑾 左传长
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累积的紧缩滞后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信贷额企稳回升,货币条件有所改善,市场利率小幅下行,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及时性有所增强。根据二、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并考虑9月以来欧、美、日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密集推出对我国的影响,明年的货币政策需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杨晓龙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货币供给平稳增长,加快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进入2020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将再度加码。但是,在国内经济需求端结构性走弱、国际收支从双顺差转变为趋于平衡、宏观杠杆率高企等诸多宏观因素的制约下,货币政策难以复制"大水漫灌"的强刺激策略。而是需要在新形势下,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根有
岁月悠悠。1997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在货币政策司任上。这六年,经历过很多事情。现摘忆几件,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98年货币政策环境及稳健货币政策的提出记得我刚到任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发生,货币政策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金融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费兆奇
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有效对冲,我国经济快速反弹,并在2021年上半年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逆周期"调控,并着力于"跨周期"调节,从2020年上半年的"松货币、宽信用",到2020年下半年的"紧货币、宽信用",再到2021年上半年的"紧货币、紧信用",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也为我国保有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奠定了基础。但是,进入2021年下半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陡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学军
在1998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也是西方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在国内,现在大家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议论较多,全年实行下来似乎得到这样一个印象或结论:货币政策效果不佳,财政政策立竿见影,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一九九三年货币政策回顾戴根有一、一九九三年金融形势特点1993年是我国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在货币政策管理方面特别值得认真总结的一年。这一年,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秩序、抑制经济过热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避免了过去因治理经济过热而导致经济低速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1994年货币政策效应初步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戴根有(一)1994年主要金融指标实绩1.现金。全年累计净投放1423亿元,比上年的1529亿元少投放108亿元。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7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增幅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